搜索到610篇“ 斯芬克斯“的相关文章
- 神话原型批评视阈下的“斯芬克斯之谜”
- 2024年
-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即开始对自身认知和探索的艰难跋涉。西方文学素以对人类、人性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不懈探索而著称和见长,人是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和主线。原始先民是以神话的方式对世界和人进行诗性而哲理的想象和解释的。古希腊寓言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西方文学关于人的第一次诗性解说和哲学思考,发出了“人”的第一声拷问,奠定了西方文学“人”的主题和传统。“斯芬克斯之谜”因其神秘的象征寓意和深刻的哲理意蕴而成为西方文学重要的原型和母题,贯穿西方文学史的始终。以神话原型批评为视角,考察、探究“斯芬克斯之谜”在西方文学中的滥觞和延续,对于研究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演进规律和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意义。
- 吴平春
-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斯芬克斯之谜”解析
- 2024年
- “斯芬克斯之谜”除了具备关于“人”的本质的隐喻,在社会存在的语境下还象征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具有“历史之谜”的特殊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通过分析经济结构、阶级矛盾和历史发展规律,以此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与“斯芬克斯之谜”具有内在的理论契合。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解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内在矛盾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视野,并由此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为人类提供“知”的力量,打败拦路的“巨兽”,不断破解社会的发展难题。
- 任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斯芬克斯之谜历史唯物主义
- 《赫索格》中的斯芬克斯因子和伦理选择
- 2024年
- 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同名主人公体内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斗争为主线,赫索格的婚姻伦理身份和族裔伦理身份发生错位,致使其深陷伦理困境而不得不作出伦理选择。最终赫索格人性因子复苏,在婚姻关系里与雷蒙娜喜结连理,追寻族裔身份的过程中认同本民族文化,成为了一名犹太裔美国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该作品的伦理思想和哲学观点进行解读。认为作品中赫索格这一角色是斯芬克斯因子一体两面的体现,而他秉承犹太责任伦理思想,肩负道德责任,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应对坎坷波折。
- 柏寅松
- 关键词:《赫索格》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伦理选择
- 斯芬克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
- 2024年
- 一例发病的斯芬克斯猫,以临床症状检查、血常规、猫瘟病毒抗原荧光检测为诊断依据,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患猫经检查为FPV病毒阳性,住院治疗7 d,15 d后FPV病毒抗原复检转阴,斯芬克斯猫健康出院,治疗效果明显。
- 徐超张永富辛瑞东李彤彤刘洋贺莉刘利靳斌赵玉龙
- 关键词:斯芬克斯FPV诊治
- 布宁小说中斯芬克斯因子的表现形态
- 2024年
- 俄罗斯作家布宁的众多小说以爱情与死亡为主题,集中展现了他对伦理选择与生存意义的关切。布宁小说描绘了斯芬克斯因子的博弈与制衡,揭示了博弈过程的动态交互、此消彼长以及互为因果的逻辑运行机制,彰显出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在伦理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作家借助类浮士德情结的描写展现情感欲望冲突,通过人物对爱情与死亡的选择呈现兽性因子的越界,借助审判救赎与伦理教诲昭示人性因子的复归。由此,布宁小说中斯芬克斯因子的表现形态具有流动性、悖论性和悲剧性特征,布宁对情感欲望与伦理道德的审视凸现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伦理教诲功用。
- 赵燕
- 关键词:布宁伦理选择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斯芬克斯之谜——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角
- 2023年
- “斯芬克斯之谜”以“腿”的变换隐喻了“人为何物”的答案。马克思从自然角度、劳动角度、社会关系角度科学地揭示了“斯芬克斯之谜”。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个问题延伸到了“何以为人”,将实现人的本质复归的途径聚焦到了科技发展上。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高新技术的自身性质、科技研用主体的价值选择以及资本特性的相互交织,在为人类带来跃迁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劳动的束缚以及社会关系的疏离,进而模糊了人的意义,形成了新“斯芬克斯之谜”。因此我们应遵循马克思对谜题的解答,在智能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克服技术自身的缺陷、研用主体的双重理性以及资本逻辑二重性中的消极方面,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本化发展。
- 仪成成
-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 本地的太阳神,异域的哲学迷雾斯芬克斯:身份不断转换的狮身人面兽
- 2023年
- 英国古文物研究者、旅行家乔治·桑迪斯(George Sandys)应该算是第一批到达埃及游历的近代欧洲人。1610年,他从家乡启程,穿越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后抵达埃及——这个曾在希罗多德笔下盛极一时的古老国度。在经历了对早已衰败的亚历山大港的大失所望后,他一路南下奔赴开罗,终于见到吉萨三大金字塔:“这个庞大的奇迹是如何在这里垒砌建成的?”
- 冯璐
- 关键词:斯芬克斯乔治·桑希罗多德太阳神古文物
- 项链配件(斯芬克斯)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项链配件(斯芬克斯)。;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安装在项链上,用于装饰。;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已在其他视图中显示,省略后视...
- 黄凯茜
- 海中的斯芬克斯——徐小斌《海火》重读
- 2023年
- 徐小斌的小说《海火》书写了两个女孩之间相吸又互斥的引力关系,以此塑造了1980年代特殊的人性论,并在对自然与人类宿命关系的思考中抵抗着现代性及其背后的线性历史观,从而呈现出独特的社会史与文学史价值。《海火》既书写着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也不乏溢出于写实主义的寓言化表达,在历史与寓言之间,《海火》展现着本真的文学理想。
- 王思远
- 关键词:人性论
- 斯芬克斯因子系列术语的哲学溯源与阐释
- 2023年
- 文学伦理学批评斯芬克斯因子系列术语,与哲学发展各阶段对人由外而内逐渐深入的探索,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首先,本体论哲学时代,中西方哲学家都在挖掘人的本质,尝试区分出人与兽的不同。诸子百家集中于人本性是善或恶或无善无恶的探讨;古希腊哲学家们则坚持人本质上是理性的人。一如斯芬克斯因子这个术语,正是在用斯芬克斯的人首兽身解读人的本质。而到了意识论哲学时代的认识论转向,哲学进一步探索人为何会这样。哲学家们从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出发,认为人是从感性或理性出发的利己。而斯芬克斯因子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这两个构成要素则是综合了二者,从辩证的角度解释了同一个问题。其次,当意志论转向到来,代表人物康德坚持意志和理性的同一。与此对应,斯芬克斯因子进一步衍生出自然意志、自由意志和理性意志这三个作为表现形式的术语,也是对意志论辩证的整理和生发。一方面,它避免了理性与意志混同;另一方面,对意志的挖掘深入到了潜意识层面。最后,当意识论哲学到了潜意识转向时期,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与三种意志形成对照:“三我”人格结构和三种意志都是潜意识层面的一种内在动力结构;自然意志、自由意志与本我、自我内涵基本一致;而理性意志指接近道德意志、与超我是一种超道德不同;自我、超我的源头都在本我的力比多,而三种意志则相对独立,分别代表原欲、欲望和道德;二者应用范畴不同。
- 潮莉
-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哲学溯源
相关作者
- 赵继阜

-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斯芬克斯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 古希腊 互动
- 梁田田

- 作品数:10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局外人》 自然之子 天性 人性内涵 传统女性
- 聂珍钊

- 作品数:63被引量:1,99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道德批评 外国文学 英文
- 张连桥

- 作品数:41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爱德华·阿尔比 易卜生 伦理选择 社会问题剧
- 黄娜娜

-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英语教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理想主义 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