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篇“ 旅游域“的相关文章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西省区旅游竞争力研究
2019年在全国全旅游推进工作会议中宣布同意山西省建立全旅游示范区。然而在全旅游推进过程中,发现山西省各地级市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出现了所谓的“冷点”、“热点”区,竞争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
程楠
关键词:区域旅游旅游竞争力
旅游结构的演化机理初探
2019年
本文研究了全旅游结构的演化机理,认为全旅游结构是由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社会组织子系统所构成的自组织系统,结构复杂性是其演化的基础、熵值定律是其演化的基本定律、充分开放的系统是其演化的前提、创新机制是其演化的序参量、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其演化的动力。
曾超
关键词:自组织
民族文化“旅游”多元舞台化建构——以三亚槟榔谷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的日益繁荣给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导致诸如文化的"真实性"缺失、"舞台化"与"商业化"等问题。在海南三亚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研究案例中,借助舞台理论分析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的舞台化表征及其建构中的权力互动,即可加深对"旅游"的认识。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具有典型的多元舞台化特征。"旅游"的多元舞台化建构过程中,景区开发者、景区讲解员、居民、游客等多种力量进行互动。"旅游"中的"旅游民族"经历了由被动展示到主动展演的身份建构过程,实现了多元舞台的有机融合。
孙九霞王学基
关键词:民族旅游旅游域
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展示与“旅游”建构——以三亚槟榔谷为例被引量:15
2015年
旅游开发使得民族文化在"旅游"中变成了可展示和可观赏的事项。以三亚槟榔谷为例,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展示"及其"旅游"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民族旅游旅游中的文化展示是依托族群"自用"文化进行"旅游"中"他用"文化生产的过程,既是一种族群自身的文化自觉,也是一种多方主体的文化协商;舞台化既是"旅游"建构的手段,也是"旅游"进行文化展示的基本特征;"旅游"的建构过程中,游客的凝视催生了文化"有根的移植",继而在"旅游"内部发生生活空间的重建。
王学基孙九霞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化展示旅游域
实施泛漓江生态水系工程加快构建世界一流旅游--灵渠、相思埭保护与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桂林得天独...
关键词: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实施泛漓江生态水系工程 加快构建世界一流旅游——灵渠、相思埭保护与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被引量:5
2014年
一、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充分发挥桂林‘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成为生态产业发达、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区建设,加快构建‘一区两极三带多点’空间结构,‘两极’即完善阳朔、发展兴安增长极,构建与中心城区互动的区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桂林市人大旅游委
关键词:生态美旅游域文化资源优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纲要》
基于旅游模型下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量化分析研究
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业也跟随着时代的变革,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随着游客人数的急剧增加与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的到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景区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走进了人们的视...
蔡如冰
关键词:游客服务中心
文献传递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群开发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大框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应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从区旅游大整合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群的开发策略,对促进该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李莉
关键词:区域旅游旅游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群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由从共识走向实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融入泛北部湾区合作的一个战略支点,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
李莉
关键词:经济区
文献传递
基于旅游模型的甘肃旅游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趋势,单个景区、景点已不能适应旅游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变化。相关旅游规划部门应对特定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王铮等提出的旅游模型,对旅游规划部门确定旅游资源整合区的范围大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运用旅游理论对甘肃省的旅游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甘肃省的旅游供给规模偏小。相关规划与管理部门应根据旅游模型对甘肃省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扩大旅游供给区面积,以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孙琨
关键词:甘肃旅游旅游域旅游资源整合

相关作者

王铮
作品数:452被引量:6,380H指数:4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碳排放 气候保护 减排 经济增长 气候变化
张振国
作品数:29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角洲 旅游资源 旅游中心地
王莹
作品数:59被引量:383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GIS SARS 基于GIS 旅游业 地理信息系统
贾铁飞
作品数:95被引量:83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科学系
研究主题:环境演变 全新世 巢湖 环境意义 可持续发展
孙九霞
作品数:238被引量:4,585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 旅游发展 社区参与 乡村 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