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6篇“ 早产儿智能发育“的相关文章
- 产妇母乳喂养行为、育儿胜任感与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早产儿智能发育与产妇母乳喂养行为、育儿胜任感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出生且1周岁时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异常的40例早产儿纳入异常组,CDCC评分正常的50例早产儿纳入正常组,收集所有早产儿及产妇临床资料,记录产妇母乳喂养行为及育儿胜任感,采用Spearman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智能发育与产妇母乳喂养行为及育儿胜任感的相关性。结果:异常组与正常组早产儿性别、出生胎龄、早产原因、出生后合并症、产妇年龄、产妇类型、产妇文化程度对比均无差异(P>0.05),异常组早产儿出生体重(2.09±0.18 kg)低于正常组(2.22±0.17 kg),母乳喂养占比(52.5%)低于正常组(75.0%),早产儿母亲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评估的育儿效能评分(36.76±2.08分)、育儿满意度评分(43.78±2.87分)均低于正常组(40.89±1.02分、45.01±1.45分)(均P<0.05),早产儿智能发育与产妇母乳喂养行为、育儿胜任感均呈正相关(r=0.645、0.63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低、产妇母乳喂养行为及育儿胜任感低均为早产儿智能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智能发育与出生体重、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产妇育儿胜任感密切相关,且为影响因素,临床应予以关注。
- 熊翠莲贾舒雯胡万建
- 关键词: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因素
- 早期口腔运动训练与抚触联合对晚期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
- 2024年
- 分析晚期早产儿在早期口腔运动训练和抚触联合干预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1年4月到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晚期早产儿中随机抽取154名患儿,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均等的两组,新生儿的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患儿,早期口腔运动训练和抚触护理方式用于观察组患儿。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半年和1年的体格发育情况,干预前后的口腔运动状况,干预前后新生儿的智力发展指数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以及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过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口腔运动正常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失调和障碍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的智力发展指数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花费的住院时间和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口腔运动训练和抚触联合干预应用于晚期早产儿的护理中可以提高新生儿发育状况,促进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
- 邓欢
- 关键词:抚触晚期早产儿智能发育
-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早产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风险预警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比较2组患儿干预1、3个月时体质量、身长、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量表(NBNA)评分、小儿智能发育量表[智能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及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比较2组患儿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体质量及身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NBNA、小儿智能发育量表中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PA、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能促进早产儿智能与神经功能的发育,全面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苏燕
- 关键词:营养干预早产儿智能发育神经功能
- 早期持续家庭康复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分析早期持续家庭康复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从我院出院的9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时间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的早产儿为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早产儿为早期持续家庭康复干预。两组患儿的康复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评分(101.56±6.52)分、适应行为评分(101.78±3.79)分、大运动行为评分(107.53±3.68)分、个人-社会行为评分(102.61±7.26)分、语言行为评分(108.55±3.08)分,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每项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同时,观察组早产儿家属对康复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早产儿家属对康复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为80.43%(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持续家庭康复干预,可显著提升干预效果,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以便达到改善其后期成长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可见,早期持续家庭康复干预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付馨
- 关键词:早产儿智能发育
- 亲子音乐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院早产儿智能发育及其亲子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分析亲子音乐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智能、母亲产后抑郁情绪和亲子关系的影响,为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及改善母亲心理健康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5—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随访的纠正胎龄40~44周的早产儿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亲子音乐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家庭指导,亲子音乐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亲子音乐干预。干预时间为15~20min/d,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用Gesell发育量表(GD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RS(Child)]对其母亲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亲子音乐组GDS评价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3.113、3.612,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EP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t=12.286、16.102,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下降更多(t=2.545,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MORS(Child)得分较干预前均提高(t=13.871、9.046,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3.292,P<0.05)。结论亲子音乐干预对NICU出院早产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改善早产儿母亲抑郁和增强亲子关系。
- 李阳杨美荣
- 关键词:早产儿音乐治疗智能发育亲子关系
- 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及脑瘫发生情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及脑瘫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持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母亲发育支持知识技能知晓状况、1岁时脑瘫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患儿不同月龄智能发育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母亲发育支持知识技能知晓状况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8.21%vs 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1岁时轻度脑瘫、中度脑瘫、重度脑瘫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3.57%vs 8.92%)、(1.78%vs 3.57%)、(1.78%vs 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3、6、12月龄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发育支持知识技能知晓状况,降低患儿的脑瘫检出率,护理后患儿的智能发育状况改善较好,且患者家属满意度高。
- 潘玉惠
- 关键词: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智能发育脑瘫
- 食物转换与早产儿智能发育的相关性
- 2020年
- 目的探索食物转换与早产儿智能发育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6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就诊时纠正月龄为18~24个月早产儿30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询问早产儿食物转换等情况,并对研究对象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测评,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对食物转换因素与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发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未发现与大运动发育相关的食物转换因素;引入条块状食物时间与精细动作发育商(DQ)呈负相关(β=-0.549、P=0.023),引入蔬菜时间与适应能力DQ呈负相关(β=-0.820、P=0.005),引入辅食时间与语言DQ呈负相关(β=-1.319、P=0.047),引入辅食时间与社交行为DQ呈负相关(β=-1.827、P=0.001)。结论食物转换通过食物多样性、食物性状转换、喂食模式改变等影响早产儿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的发育,为临床改善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提供新思路。
- 孙亚莲何小颖吴翠玲刘珂曾玲艳麻静
- 关键词:早产儿智能发育
- 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智能发育中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本院门诊管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常规康复指导护理的为对照组,基于此采取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智能发育指标等变化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在智能发育指标上,两组干预前个人-社会行为、语言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适应行为等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家属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体为83.33%,观察组总体为96.67%,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智能发育中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且可提升家属满意度。
- 单秀梅
- 关键词:早产儿智能发育
- 1333例0~30月龄早产儿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0~30月龄早产儿智能发育结果,为早产儿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早产儿,采用0~6岁儿童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进行测试,比较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和月龄早产儿的筛查阳性率.结果进行DDST测试的0~30月龄早产儿共1 333例,其中272例筛查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0.41%,随着月龄增加,筛查阳性率先升高后逐渐下降,不同月龄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女童的筛查阳性率分别是20.69%、2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05);低出生体重、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筛查阳性率分别是26.50%、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30月龄早产儿DDST筛查阳性率较高,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但随着月龄增加,阳性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应重视早产儿保健工作.
- 石艳荣朱哲哲张慧马金凤刘文丽
- 关键词:早产儿智能发育
- 早产儿智能发育主要里程碑发育年龄的纵向研究
- 目的:探讨早产儿智能发育主要里程碑的发育年龄。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通过便利抽样法在合肥市4个主城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妇幼保健机构选取本辖区系统管理的早产儿(胎龄<37周)88例建立出生队列...
- 孙瑜段毓雯王方军洪心敏李培培高明娟邵子瑜
- 关键词:发育障碍
相关作者
- 陈尚勤

- 作品数:122被引量:5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婴儿 早产儿 肺发育 早期干预
- 林振浪

- 作品数:297被引量:1,529H指数:1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 梁莉丹

- 作品数:66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早期干预 脑瘫高危儿 心理支持 康复
- 陈翔

- 作品数:282被引量:7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芹菜素 脑性瘫痪 清心开窍方 儿童 脑瘫高危儿
- 徐海青

- 作品数:96被引量:61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婴幼儿 儿童 影响因素 早产儿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