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6篇“ 早熟性“的相关文章
基于测序结果及田间优良表型鉴定棉花早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测序结果及田间优良表型鉴定棉花早熟的方法,涉及棉花早熟鉴定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创制的早熟种质资源:优良的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人工诱变、远缘杂交等方法发掘和创造有益变异,...
王旭文余渝韩万里刘丽司爱君赵福相乔金鑫孔宪辉马麒周小凤
优质型肉鸡早熟育种研究进展
2024年
早熟是优质型肉鸡特有的重要经济状。成熟的程度决定产品的等级和卖价,具有成熟外观(冠大、脸红、毛色光鲜、有一定的皮下脂肪等)是优质型肉鸡上市的基本条件。鸡在接近成熟时,机体组成发生改变,胴体品质提高,肌间脂肪等风味物质含量增加,鸡肉口感好。成熟早的鸡,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因此,肉鸡早熟研究和早熟品种(系)的培育成为优质鸡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阐述早熟品种(系)特点,探讨优质型肉鸡早熟的选择依据、早熟遗传、成熟调控机制及地方代表早熟肉鸡品种选育的方法等,综述了优质型肉鸡早熟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就肉鸡早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简要概述。
吴家张吉发宋莉娜刘雪明翁恺麒徐琪赵文明张钰
关键词:优质肉鸡性早熟选育
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系)早熟鉴定与筛选
2024年
[目的]对15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系)早熟进行观察鉴定,以期筛选早熟较好的优质食用品种供生产应用。[方法]以广薯87为对照,以植后100 d的薯块产量、结薯状、品质等为主要依据开展早熟鉴定与筛选。[结果]普薯32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17.3%、13.0%和11.8%,但未达显著水平,大多参试品种(系)植后第30天有结薯,收获期表现结薯浅、整齐、集中和较高的大中薯率(商品薯率),其中莆薯12和福薯604的大中薯率分别为90.6%和89.4%,高于对照。除泉薯二号和湖南白外,其他参试品种(系)薯块外观均较好,无明显缺陷;泉20611、泉薯29、普薯32和湖南白等4个品种(系)的综合食味品质评分均为83分,高于对照,其他品种(系)相当于或略低于对照。[结论]普薯32、泉薯29和福薯604等3个品种具有薯块产量高、结薯早、结薯集中整齐、外观和食用品质好等特,适宜作为早熟优质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泉20611鲜薯产量较高,外观品质和蒸食品质优异,宜进一步试种考察。
庄少婷
关键词:甘薯早熟性
组蛋白乙酰酶基因LeEaf6在调控香菇早熟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真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NUA4组蛋白乙酰酶复合体Eaf6亚基编码基因<I>LeEaf6</I>在调控香菇早熟中的应用。构建<I>LeEaf6</I>基因过表达和沉默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肖扬王璐沈楠边银丙
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品系的早熟鉴定被引量:1
2022年
为筛选出生育周期短、综合状优异的早熟型甘薯品种。对2020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的2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栽后90 d形态特征、结薯习、薯块品种和产量相关状的评价。结果表明,黄金薯3号和黄金薯1号整体表现较好,鲜薯产量可分别为对照的90.87%和88.97%,商品薯(大中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67%、-5.64%,建议可扩大这2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验证其早熟
颜墩炜钟玉扬武小霞余金姜郑建扬崔纪超
关键词:甘薯早熟性
一种小麦品种耐迟播早熟的田间鉴定与评价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品种耐迟播早熟的田间鉴定与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当地的小麦适宜播期为第一播期,推迟25‑30天播种第二播期;第一播期和第二播期连续种植于相邻地块;于越冬前调查第一播期和第二播...
许如根袁泽宸
机采棉模式下麦棉两熟配置方式对作物产量和棉花早熟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模式下麦棉配置方式对麦棉产量和棉花早熟的影响,为麦棉配置方式下的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76 cm机采棉标准行距的麦棉两熟制下,在河南安阳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采用中棉所79和中棉所50,设置W2C1(2行小麦1行棉花)、W3C1(3行小麦1行棉花)和W6C2(6行小麦2行棉花)3种麦棉配置方式,比较和分析了小麦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小麦边行效应,以及棉花生物量,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霜前花率和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等。【结果】W3C1的小麦产量显著高于W2C1和W6C2,分别高16.2%~43.3%和28.4%~52.3%;有效穗数分别高出29.2%~47.5%和34.9%~53.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W3C1小麦边行与内行的产量(2019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2018年)等指标的差异均显著低于W6C2。不同配置方式间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年试验中,中棉所50的籽棉产量和收获指数在3种配置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中棉所79在W3C1下收获指数低于W6C2和W2C1。W3C1配置下,中棉所50较中棉所79节枝比低,生殖生长快,伏桃占比高,壳铃比低,收获指数高,霜前花率高出38.7~54.2百分点;该配置的土地当量比达1.689~1.697,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方式。【结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模式下采用W3C1配置与短季棉中棉所50搭配,麦棉系统的土地当量比高,棉花霜前花率高,小麦群体一致好,增产显著;该配置方式有助于提高麦棉机械化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
王国平王国平刘连涛冯璐冯璐张永江李小飞李亚兵李亚兵
关键词:麦棉两熟早熟性土地当量比
外源硫化氢改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早熟衰老与eNOS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拟探讨硫化氢(H_(2)S)延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关系,为延缓HUVECs衰老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建立60μmol/L过氧化氢(H_(2)O_(2))1 h诱导HUVECs衰老模型;通过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率来研究评估外源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对衰老的作用。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中eNOS蛋白和eNOS mRNA的表达,通过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UVECs经60μmol/L H_(2)O_(2)预处理后,能显著提高细胞SAβ-Gal阳率。而NaHS的预处理可以显著减少细胞SAβ-Gal阳率,但可增加eNOS蛋白、eNOS mRNA的表达及增加NO含量。结论NaHS可以通过上调内皮细胞中eNOS的活和蛋白表达改善H_(2)O_(2)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
牛海名牛海名李建伟梁宏开吴桂深吴桂深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
陆地棉早熟、产量、纤维品质状相关及其遗传基础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陆地棉早熟、产量、纤维品质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遗传基础,以中棉所36为母本、G2005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连续6 a调查群体早熟、产量、纤维品质相关的13个状,分析3类状之间的相关,并结合QTL定位结果分析其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早熟较好的材料,其铃重较低、纤维品质相对较差;纤维品质较好的材料,其产量状相对较差;共检测到494个QTL位点,发现68个QTL重叠区段至少影响两类状,包括11个同时影响早熟、产量和纤维品质状的区段,11个同时影响早熟和产量状的区段,39个同时影响早熟和品质状的区段,7个同时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状的区段,仅有24个区段内QTL增效基因来源相同。此外,共检测到99个多环境上位QTL,其中45个位点与加QTL重叠。
贾晓昀王寒涛魏恒玲喻树迅
关键词:陆地棉早熟性纤维品质
陆地棉GhHDA5和GhHDA6基因在棉花早熟中的功能分析
棉花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棉花早熟是一个复杂的农艺状,也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棉花研究大多都集中于棉花纤维品质、产量等,而对于棉花早熟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挖掘棉花早熟相关基因,并...
张晶晶
关键词:陆地棉去乙酰化酶早熟性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喻树迅
作品数:380被引量:2,11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短季棉 陆地棉 基因 编码基因
范术丽
作品数:260被引量:1,32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短季棉 陆地棉 中棉所 栽培技术
宋美珍
作品数:243被引量:1,12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短季棉 陆地棉 编码基因 早熟性
魏恒玲
作品数:117被引量:23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基因 陆地棉 编码基因 植物开花
庞朝友
作品数:168被引量:66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陆地棉 编码基因 抗旱性 短季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