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8 篇“ 晚全新世 “的相关文章
新疆帕米尔高原金草滩湿地中晚 全新 世 以来植被演变 2024年 湿地沉积物蕴含着大量的古植被信息,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因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系统的变化响应十分敏感。本研究以取自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金草滩湿地深度为72 cm的剖面为分析对象,选取孢粉环境代用指标,同时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年代框架,对该区域过去5300年来的植被演变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5300~3750 cal.a B.P.期间,湿生植物莎草科和水生植物狸藻属植物孢粉含量较高,指示金草滩湿地局地环境较为湿润,水湿生植物繁盛;3750~0 cal.a B.P.期间,局地环境经历过多次干湿波动变化,如3750~1840 cal.a B.P.期间,耐旱的麻黄属植物占优势,藜亚科花粉也较前期增多,指示局地环境由湿逐渐变干,湿地面积收缩,区域性植被从荒漠草原植被演变成荒漠植被;1840~810 cal.a B.P.前期区域性植被也再次转为荒漠草原植被;之后,环境总体向干旱化趋势发展,湿地周围呈荒漠草原景观。剖面地层中出现含量较低的雪松、云杉和松属花粉应是外来花粉。 周彦宏 周乐 张芸 西瑶瑶 孔昭宸关键词:孢粉 植被演变 中晚全新世 帕米尔高原 中晚 全新 世 以来滇中湖泊古水温定量重建与气候事件研究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变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性重大研究问题及科学前沿领域之一,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晚 全新 世 是气候、环境与人类联系最为密切的时期,理解此时段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杨坤武关键词:气候突变 中晚全新世 中晚 全新 世 共和盆地粒度端元指示的物源特征及环境意义 2024年 共和盆地沉积物堆积过程较好的记录了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物源特征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选取共和盆地厚度为280cm的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参数化端元分解,分析了沉积物搬运动力、搬运方式以及环境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马四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可分解为3个端元:EM1代表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物质,可间接作为夏季风的替代指标;EM2指示的是经短距离悬移或跃移搬运的近源粉尘,EM3为近源粗粒物质,共同指示区域冬季风的强弱变化。2)中晚 全新 世 共和盆地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近8.0~4.78ka BP的气候温暖湿润、风沙活动较弱期,4.78~2.90ka BP的气候较为冷干、风沙活动频繁期,2.90~0.67ka BP的气候相对温湿期和0.67ka BP至今的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加剧期。 胡梦珺 许澳康 白清竹关键词:物源特征 中晚全新世 环境演变 共和盆地 贵州西部晚 全新 世 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火灾历史 被引量:1 2024年 贵州西部位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西南季风是该区域水汽来源的主要气候系统。贵州六盘水娘娘山有连片分布的垫状泥炭沼泽沉积,较完整记录了过去的植被和气候历史,是研究气候-植被-火灾-人类活动变化的理想场所。本研究以六盘水娘娘山1999 m海拔的一处泥炭湿地钻孔上部52 cm岩芯为研究材料,通过AMS^(14)C测年获得年代框架,采用孢粉和炭屑分析,重建了该地区晚 全新 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的植被演替及火灾活动历史。结果表明:3500~3100 cal.a B.P.期间,当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繁盛,火灾活动为气候控制为主的森林火灾,但火灾活动并未改变阔叶林的总体面貌;3100~600 cal.a B.P.期间,气候呈变干趋势,阔叶类木本植物显著减少,当地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为疏林草地和针叶类疏林,极可能是趋于冷干的气候环境的结果;大约600 cal.a B.P.之后,当地植被演变为开阔林,同时,出现大颗粒炭屑(>125μm)以及伴人花粉的明显增加,表明人类农业活动高强度的刀耕火种已经扩张到较高海拔山区。区域对比显示,西南地区在3500 cal.a B.P.以来,主要以区域性火灾为主,而3100 cal.a B.P.以后的火灾活动受到气候变干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特别是600 cal.a B.P.以来,人类活动(刀耕火种)成为局地火灾和植被更替的主要因素。 乐远福 何柳莹 郑卓 陈聪 万秋池 汤永杰 黄康有关键词:孢粉 植被演替 晚全新世 中国西北地区中晚 全新 世 火历史集成重建与气候演化 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探讨西北地区古火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8个样点的炭屑和黑碳记录,集成重建该区8 kaBP的古火变化序列;同时结合古植被、古气候、历史文献等记录,分析了古火活动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中晚 全新 世 火历史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①火活动波动阶段(8~6 kaBP),古火事件发生频繁,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②火活动平稳阶段(6~4 kaBP),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有所发展,贮藏了一定的燃烧质;③火活动快速上升阶段(4~2 kaBP),人类活动成为火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古火活动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④火活动大范围发生阶段(2~0 kaBP),气候由湿冷向干冷转化,生物质干燥易燃,农业快速发展,朝代更替和战争频繁,火活动异常剧烈。 刘剑波 李建勇 韩岳婷 杨锐 韩潇潇 徐浩关键词:黑碳 气候演化 横断山区剑湖流域中晚 全新 世 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陈金龙青藏高原南部湖泊记录的晚 全新 世 植被演化过程 2024年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安全是实现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植被覆盖度是评价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其演变过程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青藏高原南部昂仁金错沉积岩芯(长120 cm)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可靠的AMS ^(14)C年代序列和孢粉记录,研究距今3600年以来的植被变化过程;选用青藏高原南部614个现代孢粉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并基于现代类比法(MAT)构建校准集,交叉检验表明模型可靠性较高(R^(2)=0.71,RMSE=8.51%),可用于定量重建植被覆盖度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昂仁金错晚 全新 世 沉积物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主要包括莎草科、蒿属、禾本科、毛茛科等花粉类型。3600~850 cal.a B.P.期间,莎草科花粉占优势,表明湖泊周围发育了植被覆盖度较高的高寒草甸,气候较为湿润;而850 cal.a B.P.以来,蒿属花粉含量不断增加,表明植被向高寒草原转变,覆盖度显著降低。经区域多记录对比发现,该时期植被类型的转变为区域性现象,应代表了印度夏季风减弱和气候变干的整体趋势。 简安璟 李昀卿 刘斯瑶 陈美娇 曹维予 孙喆 侯居峙 田芳关键词:孢粉 植被覆盖度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中段晚 全新 世 环境与古代文明协同演化 2024年 天山廊道古环境变迁与古文明演进的耦合关系是丝绸之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演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巴音布鲁克湿地泥炭沉积剖面,以花粉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结合花粉主成分分析结果、考古资料,揭示了天山廊道中段晚 全新 世 植被演替历史、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青铜时期(3877~2697 cal.aBP),花粉组合以荒漠植被为主,PCA轴1得分偏正,PCA轴2得分偏负,气候以冷干为主。人类活动集中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②早期铁器时代至秦汉时期(2697~1756 cal.aBP),荒漠植被花粉含量下降,桦木属(Betula)优势凸显,禾本科(Poaceae)稳中有增,PCA得分与青铜时期相反,气候转变为暖湿。人工驯化类禾本科花粉频现,早期种植业在沙漠边缘绿洲兴起,人类活动中心向西移至轮台县一带。③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756~850 cal.aBP),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云杉属(Picea)花粉含量均增加并达到剖面峰值,湿度变大,进入冷湿期,良好的自然条件使沙漠边缘发育了大片绿洲。人工驯化类禾本科花粉稳定增长,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物质资料,人类活动中心转移至库车河、渭干河流域。 姚付龙 苏展艺 夏倩倩 胡晓峰 唐国乾关键词:花粉 气候 青藏高原西部湖泊沉积记录的晚 全新 世 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变化 刘苏涛中晚 全新 世 以来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物质来源及古环境演变 2023年 通过对闽江口南侧柱状样沉积物开展高分辨率的粒度、粘土矿物分析及AMS14C测年,揭示了中晚 全新 世 以来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物质来源及古环境演变。中全新 世 (7 ka BP—4 ka BP)高海平面时期,梅花水道可能是闽江口南侧陆源物质输运的主要通道,沉积了以砂为主[(58.6±8.7)%]的沉积物,平均粒径为(3.76±0.49)φ,为较高能的沉积环境。期间,增强的浙闽沿岸流携带更多的长江物质沉积到闽江口,导致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增多。然而,到晚 全新 世 (3 ka BP)海平面略有下降,梅花水道衰退,闽江口南侧的水动力条件减弱,形成以粉砂为主[(58.1±4.4)%]的沉积物,平均粒径为(6.30±0.32)φ。晚 全新 世 浙闽沿岸流有所减弱,闽江口沉积物中的蒙脱石含量明显减少,而来自闽江的高岭石含量增加。 徐勇航 李东义 程宇龙 李云海关键词:海洋地质学 中晚全新世 粘土矿物 水下三角洲
相关作者
李志忠 作品数:213 被引量:1,084 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粒度特征 海岸沙丘 环境演变 气候变化 新疆伊犁河谷 靳建辉 作品数:100 被引量:358 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海岸沙丘 粒度特征 环境演变 晚全新世 老红砂 凌智永 作品数:55 被引量:237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研究主题:晚全新世 新疆伊犁河谷 柴达木盆地 风沙沉积 气候意义 余克服 作品数:248 被引量:1,467 H指数:2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研究主题:珊瑚礁 珊瑚 全新世 造礁珊瑚 海平面 马春梅 作品数:128 被引量:965 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孢粉 全新世 孢粉记录 遗址 环境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