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篇“ 晚期肝病“的相关文章
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
2024年
探讨并比较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病例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之效应,寻找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挑选我院在2021年1~12月间收治的80名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纳单双号法分组,得到单号的40名患者构成对照组,双号的40名患者组成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IL-6、CRP等炎性指标上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IL-6、CRP等炎性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免疫球蛋白,对于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患者治疗,能显著降低机体的炎性指标水平。
张煜华吕健宏阿伊克玲·努尔拜克
关键词:抗菌药物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病感染患者的临床药学研究
2024年
晚期肝病感染患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抗菌药物治疗,研究其临床药学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7月为研究开展时间,且该时间内收治中晚期肝病感染患者198例,奇偶数法分组,组别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且各组分别纳入99例,这两组分别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人免疫球蛋白与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对患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与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组内结果比较,较前一组,后一组组内的血清总胆红素低、凝血酶原时间短,炎性因子水平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疗有效率高,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与抗菌药物治疗,一方面可使其具有较低的血清总胆红素与较短的凝血酶原时间,另一方面使其具有较低的炎性因子水平,且有较少的并发症发生,总体治疗效果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蒋旻昊
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抗菌药物
异丙酚-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晚期肝病胃肠内镜检查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异丙酚-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晚期肝病患者胃肠内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招募因肝硬化接受胃肠内镜检查的晚期肝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根据麻醉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异丙酚-芬太尼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组,每组43例。异丙酚-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和芬太尼0.5μg/kg。咪达唑仑-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3 mg和芬太尼0.5μg/kg。比较诱导前(T0)、镇静后5 min(T1)、镇静后10 min(T2)、镇静后15 min(T3),镇静后30 min(T4)、手术结束前5 min(T5)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比较T0~T5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术前、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术后的脑电图双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脑电图θ波和δ波波段频率。比较受试者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SpO_(2)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HR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异丙酚-芬太尼组SpO_(2)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咪达唑仑-芬太尼组,HR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咪达唑仑-芬太尼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amsay镇静评分、脑电图δ波波段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BIS和脑电图θ波波段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异丙酚-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BIS、脑电图θ波波段、脑电图δ波波段波动幅度大于咪达唑仑-芬太尼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芬太尼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芬太尼组(P<0.05)。结论异丙酚或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使用对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晚期肝病患者的镇静作用是有效的,与咪达唑仑相比,异丙酚药物能更好的发挥深度镇静作用,体现在BIS降低和脑电图δ波段频率升高,然而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刘婷婷解东明邓友明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内窥镜检查异丙酚咪达唑仑
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
2023年
本文探究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2022年7月选取我院收录的68例中晚期肝病并发肝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计算机表法开展组别划分,将患者平均分为34例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4例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指标中实验组数值更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在疾病治疗方案中,采用抗菌药物+免疫球蛋白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水平,预防各类并发症出现,从而保证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王红元
关键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2年
剖析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时间点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取该时间段9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患者为研究目标,依据随机法将纳入人员分为两组,即病例组、对照组,组内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抗菌药物治疗,病例组接受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加以评定。结果:治疗后,病例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尤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无太大差异,治疗后,病例组和对照组CD3+ 分别为(97.1±10.01)%、(87.95±9.96)%,CD4+依次为(55.26±6.06)%、(40.18±5.42)%, CD8+依次为(10.81±3.43)%、(14.16±4.52)%。CD4+/CD8+依次为(1.91±0.78)%、(1.54±0.54)%,病例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同预期目标相近(P0.05);病例组治疗有效占比为(97.78%),对照组为(82.22%),病例组治疗有效占比具备理想性(P0.05)。结论:在对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可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此种治疗方式不仅以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大力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冯芳
关键词:抗菌药物免疫球蛋白
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分析和对比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单用抗菌药物治疗及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为患者找到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12月,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44例拿到单号者为对照组,44例拿到双号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CD_(3)^(+))、辅助性T细胞(CD_(3)^(+))、细胞毒性T细胞(CD_(8)^(+))、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_(4)^(+)/CD_(8)^(+))等免疫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6、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及CD_(3)^(+)、CD_(4)^(+)、CD_(8)^(+)、CD_(4)^(+)/CD_(8)^(+)等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及CD_(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5.45%显著低于观察组77.2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82%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11.3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免疫球蛋白对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还能改善其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付巍
关键词:抗菌药物
免疫球蛋白对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炎症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评估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经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其炎症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86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C-CRP(7.11±1.21)mg/L、PCT(0.44±0.11)μg/L、IL-6(69.43±1.21)pg/ml均优于对照组的(9.65±1.23)mg/L、(0.62±0.22)μg/L、(74.26±1.32)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调节性T(Treg)细胞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34.26±2.64)%、(33.64±3.42)%、(0.84±0.12)、(7.65±0.33)%,均优于对照组的(37.69±2.65)%、(29.46±3.26)%、(1.12±0.23)、(6.54±0.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病症显著改善,有效提高抗感染效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覃美容李春明黄燕好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炎症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
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疗效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50例,使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接受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炎症,提升机体免疫力。
卢锋张家伟
关键词:抗菌药物免疫球蛋白
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保肝、护肝治疗的同时应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2周后,以Child-Pugh评分分层(分为Child-Pugh<10分及10~15分)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炎症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中Child-Pugh<10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10~15分患者,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RP、PC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Child-Pugh 10~15分患者,观察组CRP(7.15±1.52)mg/L、PCT(0.43±0.32)μg/L、IL-6(68.30±1.60)p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降低,CD8^+、Treg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Child-Pugh<10分肝病患者,与单用抗菌药物相比,联合免疫球蛋白对抗感染有效率及炎症指标影响不大,但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Child-Pugh 10~15分肝病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不仅有效提高抗感染有效率,有效抑制炎症指标,且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梁海军崔艳慧王燕平王新伟高海丽陈宝鑫杨道坤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2019年1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8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患者,随机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仅抗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4例)和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观察组(44例)。比较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降钙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Child-Pugh得分小于10分的患者经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T-BIL、PT、Alb、ALT)和炎症因子水平(CRP、PCT、IL-6)差异不显著。Child-Pugh得分在10-15分的患者经治疗,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Child-Pugh得分在10-15分的中晚期肝病患者经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建议推广。
裴昌丽金国松
关键词:抗菌药物并发感染

相关作者

周智
作品数:197被引量:1,071H指数:1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变形链球菌 肝硬化 流行病学 乙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王永刚
作品数:37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丙型肝炎病毒 多抗原肽 包膜糖蛋白 肝移植术后
李克
作品数:144被引量:57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克隆 反式激活
钟珊
作品数:24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治疗 肝衰竭 晚期肝病 并发
王震玲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细胞因子 晚期肝病 SBP 肝病 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