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5篇“ 晶状体后囊膜“的相关文章
- 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晶状体后囊膜切除对白内障手术后屈光结果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白内障手术中一期进行晶状体后囊膜切除(posterior capsulotomy,PC)对术后屈光结果及前房深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因全层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或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行白内障摘除、IOL植入、PPV联合PC术患者50例(50眼)(PhacoPPVc组),或由于单纯白内障需接受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的患者50例(50眼)(Phaco组)。方法使用Barrett UII公式进行两组患者IOL屈光度计算。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屈光误差(predictive error,P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PE的标准差、平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中位数和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范围内的比例。主要指标术后PE及ACD。结果Phaco组术后PE为(0.054±0.397)D,而PhacoPPVc组为(-0.091±0.668)D,两组与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962,P=0.341;t=-0.963,P=0.340)。术后1个月两组ACD均较术前加深,Phaco组为(4.407±0.324)mm,PhacoPPVc组为(4.259±0.254)mm,但PhacoPPVc组的ACD较Phaco组明显变浅,差异具有显著性(t=2.537,P=0.013)。PhacoPPVc组患者的屈光预测准确性较差,标准差、平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中位数均高于Phaco组,而在所有给定范围内的比例均低于Phaco组。结论与单纯白内障组比,PPV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同时进行PC术后1个月时ACD显著变浅,尽管PhacoPPVc组未出现明显的近视或远视误差,但其屈光预测准确性低于单纯白内障组。
- 何渊朱静芬赵世强綦碧莹杨文利刘武
- 关键词:白内障玻璃体切除术前房深度
- 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探讨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0例白内障患者中有20例(1.00%)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组男性、术前视力<20/200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的年龄、青光眼史、糖尿病史、玻璃体积血、饮酒史、视网膜脱离手术史、高度近视眼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视力<20/200是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主要受性别、术前视力<20/200等因素影响,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降低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率。
- 郭慧敏樊冬生
-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 Wnt5a信号通路在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中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晶状体组织创伤愈合和纤维化的过程,最终导致视力下降。其病理机制为白内障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
- 杨俊楠
- 关键词:WNT5A后囊膜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上皮-间充质转化
- 抛光晶状体后囊膜的液流喷射技术
- 2021年
- 术者介绍刘奕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在白内障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以及亚太眼科年会Arthur Lim奖、APACRS Gold Medal等。
- 刘奕志刘臻臻邹颖诗
- 关键词:学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 疑似歌舞伎综合征伴先天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后囊膜发育异常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患儿, 男, 7岁4个月, 因"家长发现患儿双眼发白半年"于2020年5月1日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 门诊以"先天性白内障(双)"收入院。
- 马健利姜雅琴宋丽平孙晓祥张敏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发育异常歌舞伎晶状体后囊膜综合征疑似
- 一种晶状体后囊膜保护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手术器械领域内一种晶状体后囊膜保护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一端设有筒盖,外筒另一端敞开,所述外筒中心设有芯轴,所述芯轴一端伸出外筒的外侧,所述芯轴的伸出段外周均匀围设有若干记忆合金丝,各记忆合金丝一端与芯...
- 解正高陈晖胡凯秦勤朱丹丹张司
- 文献传递
- 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C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并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晶状体PCR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16)与未发生(n=57)。仔细阅读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8.121(4.392~74.767)、18.700(4.829~72.417)、37.333(7.215~193.187),均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积极实施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的发生率。
- 胡然俞江徐晋刘晓娟杨芳
-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积血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最常见的威胁术后视力的并发症之一。PCR不仅影响手术进程如人工晶体植入,还会导致一系列术中、术后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情况(浅前房、前房过深、小瞳孔、白内障类型及核的硬度、假性剥脱综合征)、手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各种术中因素等。为了全面认识PCR,并降低临床上PCR的发生率,本文就其发生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张春建徐方吴晋晖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415例患者(5743只眼)资料,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10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PCR的480眼(4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全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糖皮质激素服用史、吸烟史、饮酒史)、眼科基本信息及眼科危险因素(视力、眼压、青光眼史、高度近视史、角膜病变史、葡萄膜炎病变史、白内障类型、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手术史)和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进行比较,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眼术前视力<20/200[89.2%(107/120)vs 58.1%(279/480)]、玻璃体积血[10.8%(13/120)vs 2.3%(11/480)]、玻璃体手术史[20.8%(25/120)vs 4.8%(23/48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11眼和459眼进行了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观察组Ⅰ~Ⅴ级者分别为9眼(8.1%)、11眼(9.9%)、10眼(9.0%)、46眼(41.4%)和35眼(31.5%),对照组Ⅰ~Ⅴ者分别为88眼(19.2%)、82眼(17.9%)、109眼(23.7%)、97眼(21.1%)和83眼(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ogMAR视力由术前2.11±0.98恢复到术后1.07±0.44(P<0.05),对照组由术前1.37±0.90恢复到术后0.72±0.37(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logMAR视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术前视力<20/200、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手术史和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
- 张春建吴晋晖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 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眼科医院行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的28例(43只眼)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28例患者年龄(7±4)岁(2~12岁);男性14例,女性14例。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均成功夹持于晶状体后囊膜撕开区。术后随访6.0~12.0个月(平均8.4个月)。除1例(2只眼)患者无法配合检查视力外,其余27例(41只眼)中最佳矫正视力<0.1、0.1~<0.3、0.3~<0.5、≥0.5术前分别有17、17、4、3只眼,术后分别有4、4、5、28只眼,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末次随访等效球镜度数为(0.21±0.74)D。3只眼术后1周出现药物相关性高眼压,停用糖皮质激素性眼药后随访眼压正常。随访过程中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均稳定夹持于后囊膜撕开区。全部患者均未发现视轴区混浊,未见虹膜前、后粘连及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轴区混浊的发生。
- 董晓津葛佳佳黄钰森
- 关键词:白内障晶体后囊
相关作者
- 陈迎迎

- 作品数:36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去整合素 ECHISTATIN 糖尿病兔 晶状体后囊膜 晶状体上皮细胞
- 谭少健

- 作品数:222被引量:5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前房维持器 去整合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高度近视
- 姚克

- 作品数:562被引量:2,440H指数:2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手术
- 梁皓

- 作品数:172被引量:4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去整合素 前房维持器 晶状体上皮细胞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 谢立信

- 作品数:726被引量:4,065H指数:32
-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移植 角膜 白内障 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