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1篇“ 最小可轧厚度“的相关文章
- 考虑热连轧窄带钢压下分配比值的最小可轧厚度预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热轧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考虑热连轧窄带钢压下分配比值的最小可轧厚度预测方法,它包括以下计算分析的步骤:a)收集热轧机组关键工艺及设备参数;b)给定产品的钢种与规格特征;c)定义压下能力核算中所涉及的过程参数...
- 梁云科聂荣恩王樑崔猛董冠求韩万海徐宁张超
- 薄带材轧制的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21年
- 智能制造、电子通信等行业向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要求不断提升精密轧制带材产品质量,提高厚度精度控制是其中关键组成部分,因此,精密带材轧制过程接触变形区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Stone轧制力模型为代表的传统薄带材冷轧理论假设轧辊在接触变形区内保持圆弧状轮廓,利用Hitchcock公式求解接触弧长进而求得平均单位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tone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在试验及实际生产中很多学者发现有时Stone轧制力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甚远,这是由于某些轧制工况下接触变形区内存在中性区,轧辊圆弧状假设不再适用。中性区的存在使轧制力剧烈增大而带材金属延伸变形增加甚微,即轧制难度增大、轧制效率降低。通过对不同厚度薄带材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不同道次压下率下接触变形区轮廓与接触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带材初始厚度越小或道次压下率越大,接触变形区内中性区所占比例越大,接触压力分布趋于椭圆形分布;基于Stone轧制力公式建立了考虑轧制效率的薄带材最小可轧厚度模型,对于一定初始厚度与Stone最小可轧厚度比值,根据轧制工艺参数可计算接触变形区内恰好不存在中性区时的临界道次压下率,以此临界道次压下率为依据可确定高效轧制厚度范围及Stone轧制力模型的适用条件,为精密薄带材轧制生产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 刘晓刘晓芦跃峰王涛肖宏
-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
- 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最小可轧厚度是轧制理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轧件厚度逐渐减小到接近一个极限,而不能再继续减薄。异步轧制引入了异速比的概念,轧件因上下表面摩擦力不同而产生搓轧作用,使金属更容易变形,此时是否还有最小可轧厚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发现,搓轧区比例是影响最小可轧厚度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异步轧制条件下的最小可轧厚度新公式。并指出接近全搓轧时,最小可轧厚度可趋近于0;是否能达到,取决于轧制过程是否因裂纹、孔洞、褶皱等原因导致的断带而终止。
- 赵启林刘相华
-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
- 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新公式
- 许多学者在实验中发现,实验得到的最小可轧厚度远小于常用最小可轧厚度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分析,推导出新的考虑轧制力限制的条件最小可轧厚度和不考虑轧制力限制的理论最小可轧厚度公式,理论...
- 肖宏; 任忠凯; 刘晓;
-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
- 文献传递
- 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及试验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许多学者在试验中发现,试验得到的最小可轧厚度远小于常用最小可轧厚度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分析,推导出新的最小可轧厚度公式。新公式计算的最小可轧厚度约为Stone公式计算结果的22%。通过实验室二辊轧机进行304不锈钢、纯铝、纯铜极薄带轧制试验,实测得到不同材质的试验最小可轧厚度。将实测结果和新公式计算结果及Stone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新公式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结果,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 任忠凯肖宏刘晓
-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
- 同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研究了不同压下规程、不同工作辊直径以及不同轧件强度对同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的影响并得到在不同条件下的轧件最小可轧厚度。结果表明:同步轧制中轧件的最小可轧厚度与压下规程无关,而与轧辊直径成正比,与轧件的平面变形抗力成正比;在工作辊直径分别为180、120、50 mm的轧机上,Q195轧件的最小可轧厚度分别为139、94、40μm。在工作辊直径为50 mm的轧机上,Q195、硅钢、工业纯铝的最小可轧厚度分别为40、60、8μm。
- 汤德林刘相华李翔宇
-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
- 确定异步轧制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的方法
- 本发明一种确定异步轧制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的方法,属于材料成形领域,本发明首先采集快速辊的线速度值、慢速辊的线速度值、轧件出口的速度值和轧件入口的速度值;再根据步骤1采集得到的四个速度值计算出搓轧区比例ε;最后结合搓轧区比...
- 刘相华汤德林李翔宇
- 文献传递
- 确定异步轧制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异步轧制极薄带最小可轧厚度的方法,属于材料成形领域,本发明首先采集快速辊的线速度值、慢速辊的线速度值、轧件出口的速度值和轧件入口的速度值;再根据步骤1采集得到的四个速度值计算出搓轧区比例ε;最后结合搓轧...
- 刘相华汤德林李翔宇
- 极薄带材轧制及最小可轧厚度研究
- 极薄带或超薄带通常是指厚度在0.02-0.03mm以下的金属板带。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高精度极薄钢带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用途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极薄带的生产由于受最小可轧厚度的...
- 李翔宇
- 关键词:异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
- 文献传递
- 绝对最小可轧厚度的研究
- 本文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不考虑轧机刚度影响,对板带轧制过程进行多道次可逆轧制模拟,证实“绝对最小可轧厚度界限并不存在”,只要轧制力和轧辊强度足够大,厚度就会减薄,并且发现当轧制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在前滑区出现了一个弹性区...
- 常征朱光明
-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有限元法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孙建林

- 作品数:310被引量:88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冷轧 润滑 工艺润滑 轧制油 轧制液
- 刘娜娜

- 作品数:21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热力学性质 润滑 轧制油 最小可轧厚度 第一性原理
- 夏垒

- 作品数:8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轧制油 性能研究 润滑 最小可轧厚度 铜箔
- 武迪

- 作品数:10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添加剂 轧制油 铜箔 摩擦学性能 冷轧过程
- 熊桑

- 作品数:28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轧制油 工艺润滑 水基 轧制液 润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