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篇“ 有尾类“的相关文章
长白山北麓两种繁殖生态及生境选择的研究
长白山是目前已知的、少的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同域分布的地区。本研究于2017年和2018年4~5月,以长白山北麓的两种两栖动物...
王恒
关键词:有尾两栖动物
同域分布的两种的产卵生境被引量:1
2019年
2018年4—5月,采用直接观察方法,对长白山地区同域分布的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的产卵时间、卵袋附着物、产卵场和产卵位点的生境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种在产卵时间和产卵场空间分布上存在重叠,海拔可能是导致这两种单独或共存分布的重要因素;极北鲵卵袋的附着物主要为水草,占66.15%,而东北小鲵卵袋的附着物主要为枯枝,占71.60%;两种的产卵场生境无显著差异,但在产卵位点的产卵深度、水温和水面杂物盖度等微生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极北鲵选择在产卵深度较浅、水温较高、水面杂物盖度较大的地方产卵,东北小鲵选择在产卵深度较深、水温较低、水面杂物盖度较小的地方产卵。由此可知,产卵位点的生境分离是这两种同域分布的共存的主要原因。
王恒韩雷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极北鲵东北小鲵
河北围场下白垩统围场皇家螈(Regalerpeton weichangensis)(两栖:)的再研究(英文)
2018年
围场皇家螈(Regalerpeton weichangensis)于2009年基于一件产自河北围场下白垩统不完整的骨骼印痕标本命名。然而由于标本变形导致皇家螈的部分解剖学特征被曲解,系统发育位置也存在争论。本文基于8件新标本对该蝾螈的鉴定特征和系统发育位置进行了修订。研究显示,皇家螈是一种腕骨和跗骨骨化的幼态持续型蝾螈,具独特的特征组合,包括犁骨齿列横向排列、副蝶骨前端呈齿状、基鳃骨II呈三射型,长超过吻臀距以及肩胛乌喙骨的乌喙端呈矩形。新的系统发育分析根据三个近裔共性将围场皇家螈、热河螈和胖螈归入蝾螈亚目。此外,它们还与隐鳃鲵亚目共"肋骨单关节头"这一特征,显示这三种蝾螈可能代表了隐鳃鲵亚目与蝾螈亚目分离时期这一重要演化阶段。
戎钰芬
关键词:下白垩统系统发育学
一种动物体长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体长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架,所述测量架具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供相应待测动物放置的弧形凹部。在使用时可以将活体待测动物或者死体待测动物放置在弧形凹部中,由于弧形凹部的作用,待测动物会自然的位于弧...
熊建利刘秀英吕云云孙原野张向张纪亮孙平
文献传递
内蒙古宁城两种保存胃中食物的侏罗纪
2011年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已对食物的大小和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已具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董丽萍黄迪颖王原
关键词:侏罗纪有尾类
分子方法在我国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2008年
从系统发育、物种分与界定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了分子方法在我国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分析讨论了我国系统与进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龚大洁牟迈杨莉
关键词:有尾类
东海数量分布被引量:3
2006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季丰度最高,均值为149ind/100m^3,夏季38ind/100m^3,冬季20ind/100m^3,春季9ind/100m^3;数量在冬春夏季与水温和盐度相关关系不显著,秋季与表温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数量季节变化机制具暖水种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与其优势种适温适盐特性密切的关系。东海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暖流势力消长密切的联系,也同暖流势力从夏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密切的关系。在东海,暖流势力较强的海域往往可以成为高丰度分布区域。秋季高分布区出现,对东海北部外海绿鳍马面鲀(Navodons eptentrionalis)渔场和东海南部的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等多种经济鱼渔场的形成重要意义。
徐兆礼张凤英王云龙
关键词:浮游动物有尾类丰度
东海分布和多样性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 Spp.则是稀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出现,种季节交替不明显。异体住囊虫较高的出现率,对环境广泛的适应;长住囊虫也广泛的分布,但其出现率明显低于异体住囊虫,与异体住囊虫相比,其更暖水种的特征。红粒住囊虫出现的海区具高温高盐的特征,可以认为该种是暖水种。中型住囊虫主要在夏季出现,也是暖水种。东海以分布在外海暖流势力控制的水域为主,显示出该浮游动物具暖水性的特征。东海多样性指数(H′)值较低,个别优势种的集群性,是形成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徐兆礼张凤英
关键词:浮游动物有尾类多样性
我国现存及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14
2000年
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和数量方面介绍了我国现存的 3 7种 (亚种 )动物 。
陈晓虹瞿文元
关键词:有尾类地理分布两栖动物
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和未来
文中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研究群的拓展、研究方向和内容的拓展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拓展.
谢锋费梁叶昌媛王祖望
关键词:有尾类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原
作品数:38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主题:早白垩世 热河生物群 化石 有尾两栖类 两栖类
李丕鹏
作品数:183被引量:55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胸腺 蝌蚪 林蛙 两栖动物 花背蟾蜍
徐兆礼
作品数:382被引量:2,50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优势种 长江口 海域 多样性
谢锋
作品数:118被引量:1,27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两栖动物 精子 两栖纲 物种 蛙科
张凤英
作品数:283被引量:56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拟穴青蟹 青蟹 养殖池 水产养殖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