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0篇“ 机会不平等“的相关文章
机会不平问题研究进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展望
2024年
伴随着当代政治哲学的平理论将责任因素纳入考量,罗默提出了机会理论,寻求通过“环境—努力”框架区分不平结果中“不合理”与“合理”的部分,并将其引入经济学研究中,从规范视角探讨不平的结果与机会以及关注计量分析机会不平的程度。与此同时,在实证测度日渐完善的背景下,收入分配经济学中机会不平研究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渐扩展到健康、教育领域。通过综述机会理论的起源、测度方法进展及其在收入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可知,虽然教育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但十分强调个体努力的重要性,这与机会理论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从而为处于理论前沿的机会不平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展望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包括:拓宽机会不平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空间、通过教育研究特点补充发展机会不平理论以及将机会不平与教育研究原有范式相结合,最终助推教育不平研究趋向深入。
薛远康张强
关键词:机会不平等收入分配教育不平等
中国居民收入机会不平再测算——来自机器学习的新发现被引量:4
2024年
缩小机会不平,消除收入差距扩大的源生动力,从而达到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抓手。本文采用基于集成回归树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同时引入分位数回归森林将收入均值的机会不平拓展至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以基尼系数衡量的全样本收入均值的机会不平约为0.244~0.307,大致占总体不平的38.1%~52.4%,这种非线性机器学习模型的测算结果明显高于依赖线性模型的传统测算方法。城镇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高于农村,环境因素对城乡间收入差距形成的贡献度最大;个体及其父亲的可观测特征差异更倾向于拉大收入差距,而其母亲的可观测特征则相反。另外,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测算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子代的收入风险,优良的环境基础更倾向于赋予子代收入分布的右偏优势;从分布结构看,收入下限、收入上限、偶然收入和收入风险的不平程度都显著高于收入均值的机会不平
万相昱张晨唐亮
关键词:环境因素机会不平等
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事后机会不平——来自三种机会理论的新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以及2014年CHARLS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分别在Barry、Roemer和Swift三种情境下,测度老年人健康不平和环境、努力、人口学特征因素的相对贡献,并探讨了其变化趋势和成因。结果表明:三种情境下,老年人健康不平的测度和分解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健康不平的贡献最大,环境和努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2011—2018年老年人健康不平程度下降,2011—2015年环境因素对适应负荷不平的贡献度增加。出生地区、儿时的健康与营养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因素。睡眠和饮酒是最重要的两个努力因素。因此,改善儿童时期环境因素、干预老年时期生活方式均能有效缩小老年人健康差距。
聂鹏林夕力丁兰琳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环境-努力”框架,结合对数偏差均值指数(MLD)以及不公平对数偏差均值指数(AMLD),使用CFPS2020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距MLD指数为0.488,机会不平所致的份额在51.0%和58.4%之间。分样本看,低年龄组、女性以及中西部农民收入分配中机会不平成分更高。基于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城镇迁移可为农民提供更公平的增收机会。另外,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时代红利、性别歧视和区域分割都会影响个人努力的增收效应。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深入推进区域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化,合理引导农民流动以及持续规范劳动力市场。
杨昭孙欣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机会不平等共同富裕
基于机会不平理论的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源解析
2024年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文章基于机会不平理论,利用Shapley值分解法获取机会不平因素对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贡献率,并探究机会不平因素作用于海洋经济差异的多种渠道。结果表明:(1)从时空维度看,2012—2020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机会不平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机会不平指数较高,但近年来略有下降;东部海洋经济圈机会不平指数较低且趋势变化不显著;北部海洋经济圈机会不平指数位于前两者之间,但上升态势较为明显。(2)从来源因素分解看,国家级政策和对外开放因素对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人才支撑、产业结构因素的改善能有效缓解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此外,对外开放因素显著影响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区域海洋经济差异;东部海洋经济圈内部差异主要由国家级政策因素导致。(3)从影响渠道看,机会不平因素可通过地方政策显著影响海洋创新投入地方要素投入,进而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在地方要素投入中,劳动力投入间接渠道主要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创新投入间接渠道主要影响北部和东部海洋经济圈。
孙才志苗贺鹃杨羽頔
关键词:海洋经济机会不平等劳动力投入
政府卫生支出、财政压力与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机会不平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政府卫生支出与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机会不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机会理论,利用CFPS2014—2020年数据测算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机会不平程度。结果:2014—2020年,我国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机会不平上限均值为0.781,下限均值为0.264,机会不平的相对程度均值为0.337,即总不平中有33.7%是机会不平造成的;每增加1个单位的政府卫生支出,机会不平程度增加4.6%,说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财政压力作为调节变量,能够削弱政府卫生支出对机会不平的影响。结论:增加政府卫生支出能够改善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利用机会不平问题,同时应从报销比例、地域、财政压力方面,提升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赵为民丁传玉
关键词:机会不平等医疗服务利用政府卫生支出财政压力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机会不平——来自机器学习的新证据
2024年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不平问题变得越发突出。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条件推断树和条件森林三种估计方法,对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健康(适应负荷和自评健康)的机会不平进行测度,并对各变量在健康机会不平的相对贡献大小进行度量。结果表明,适应负荷与自评健康的机会不平相对值分别介于3.21%—7.76%与5.15%—10.44%之间,人口学特征(年龄和性别)和儿时社会经济条件均为造成适应负荷和自评健康机会不平的主要因素。与线性回归结果中出生地区/省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两种机器学习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口学特征与儿时社会经济条件是造成适应负荷机会不平的两大诱因。研究证实基于条件森林的健康机会不平测度效果优于传统的线性回归,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使用单个客观健康指标、调整可观测的环境变量之后依然是稳健的。健康的机会不平是隐藏于健康不平背后的深层原因,而针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机会不平的综合评估对于帮助老年人有效减少健康不平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聂鹏徐泊阳周博赵方
机会不平对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2024年
现有关于机会不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缺乏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对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个体主观机会不平感知对其就业概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以人缘关系和社会信任为衡量指标的社会资本是机会不平作用于个体就业概率的重要中介传导渠道。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机会不平对个体就业概率的负向影响仅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显著,而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陈晓东
关键词:机会不平等社会资本共同富裕
机会不平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与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轮调查数据测度我国机会不平程度,研究机会不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程度的上升将显著抑制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流动性约束和经济地位渴求影响居民消费。扩展研究发现,机会不平主要挤出了居民普通消费支出,且这一抑制作用对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低和体制外的家庭更强;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消减机会不平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机会不平视角为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杨碧云梁子昊易行健李家山
关键词:机会不平等居民消费社会网络
谁对本科师范生的就业结果影响更重要?——基于机会不平理论视角的分析
2024年
师范生是我国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对其就业结果的关注有助于师范生在职业准备期进行更加充分的就业准备。通过机会不平理论的“环境—努力”分析框架,对安徽省2022届12306名师范类毕业生进行整体调查,检验了不同因素对就业结果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中,个体特征对就业落实、职业选择影响更显著,而家庭背景对岗位性质影响更显著;努力程度因素中,就读经历和在校表现对就业落实、职业选择及岗位性质均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Shapley值分解发现,环境因素中的户籍、性别分别对就业落实、职业选择影响最大,贡献度为52.20%、31.42%;努力程度因素中的院校层次对岗位性质影响最大,贡献度为53.87%。基于此,研究从政府、高校及个人角度对实现本科师范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出三点建议。
王重光
关键词:本科师范生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陈东
作品数:72被引量:714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机会不平等 影响因素 企业 实证检验 人工智能
张卫东
作品数:109被引量:845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交易费用 机会不平等 企业 产业结构 PSM
雷欣
作品数:30被引量:496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外商直接投资 知识溢出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 机会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
马艳
作品数:167被引量:69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理论与实证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 特色社会主义
张建勋
作品数:5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机会不平等 不同所有制 收入差距 《资本论》 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