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3篇“ 构造古地理“的相关文章
东疆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地理与原型盆地演化被引量:1
2024年
石炭纪—二叠纪是东疆地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构造转折期,期间发生了多次洋壳闭合和陆陆碰撞活动。基于东疆地区洋盆性质、沟-弧-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的复杂性,目前针对东疆地区盆地晚生代地层格架对比以及沉积充填特征认识不足。文中以活动论构造地理思想为指导,复原东疆地区盆山构造带的构造-沉积面貌,厘定各构造地层单元的构造-沉积环境,从沉积充填、构造演化复原、周缘构造环境等角度来综合地、动态地开展原型盆地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东疆地区经历了早石炭世伸展、早石炭世末期—晚石炭世早期弱伸展、晚石炭世末期挤压、早二叠世早期伸展、早二叠世末期挤压5期伸展聚敛旋回,随后经历了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近纪、晚新生代5期构造改造过程。盆山构造复原揭示了石炭纪吐哈盆地南部边界距现今盆山边界向南46~70 km,石炭纪准东盆地北部克拉美丽山距现今向北约30 km,三塘湖盆地北部造山带石炭纪边界距今约55 km。东疆地区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石炭纪海相到早二叠世海陆过渡相再到中晚二叠世陆相的沉积演化,石炭纪发育海相的弧相关断陷盆地、裂谷边缘盆地、断陷盆地,早二叠世以发育海相、陆相断陷盆地为主,中二叠世主要发育陆相坳陷盆地,晚二叠世发育挤压型坳陷盆地。解析东疆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及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地理演化,为探究东疆地区主要沉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成藏条件、源-储组合分布奠定良好基础。
甄宇陈旋焦立新李新宁周志超刘文辉殷树铮李涤苟红光李成明何登发
关键词: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古地理原型盆地
塔里木盆地新元构造地理及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被引量:2
2023年
塔里木盆地新元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形成3个沉积超层序和7~9个层序。盆地与盆缘新元代沉积相带分布受断陷控制而变化差异较大,发育有陆棚相、冰川相、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潮坪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海相和冲积扇-河流相等不同的沉积相,还发育有火成岩相。对南华纪—早寒武世之间主要的不整合结构构造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盆缘及盆地内深埋区构造-沉积格架反映了伸展环境下的不整合结构构造特征,主要类型包括单斜低角度不整合、渐进角度不整合、断控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它们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部位的构造作用过程。根据层序地层特征、新元代断裂活动、不整合三元结构构造、震旦系及南华系地震地层学特征及波阻抗属性特征综合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深埋区震旦系、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地理,各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晚期断陷分布、沉降中心的分布和构造变形差异等有关。与Rodinia超大陆外向生长与裂解、Gondwana拼合响应,塔里木新元构造地理演化经历了3个旋回:第一旋回为盆地内深裂陷启动期(900~760 Ma),第二旋回为深裂陷发育期(ca.750~630 Ma),第三旋回为裂陷快速扩张期及衰退期(630~520 Ma),3个旋回分别与塔里木陆块周缘新元代早期俯冲相关的弧后伸展、中期裂谷盆地和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等大地构造环境转换相关。广盆存在的寒武系与震旦系或前震旦系不整合,揭示了震旦纪、寒武纪之交是塔里木地块由多个裂谷-断陷盆地向统一克拉通盆地的重要转换期。
何碧竹焦存礼刘若涵曹自成曹自成蔡志慧贠晓瑞朱定朱定姜忠正杨玉杰
关键词: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
论热水沉积岩相及其构造地理被引量:3
2023年
热水沉积岩相形成于裂谷盆地、洋中脊(有限洋盆)、弧—盆系统、陆缘盆地、陆内湖相盆地等不同的构造地理单元内。按照成岩成矿方式—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动力学分类原则,热水沉积岩相类型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岩相、热水准同生交代岩相、热水同生蚀变岩相、热水爆炸—液压致裂角砾岩相、热卤水准同生渗滤交代岩相与热流柱构造有关的热流体隐爆—液压致裂角砾岩相,包括不同成岩方式形成的17种构造岩相学类型,它们是建立构造岩相学独立填图单元的基础。热水流体系统的根部相→喷口相→中心相→过渡相→远端相,具有显著的构造岩相学分带和相体分布规律,但在现今陆内造山带中,它们多经历了碎裂岩相、糜棱岩相和热流体改造—叠加—再造成岩相,需进行构造岩相学变形史研究和构造岩相学变形筛分,才能有效恢复它们形成时的构造地理,促进提升对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探测与资源预测的准确性。
方维萱
关键词:过渡相
一种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地理重建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盆地形成动力学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地理重建的方法,建立露头区及钻井地层层序格架及沉积相模式;确定叠合盆地深埋区垂向构造‑地层单元;确定深埋区单一构造运动下不整合结构构...
何碧竹蔡志慧刘若涵贠晓瑞李振宇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构造地理重建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大地构造单元边界与石炭纪隆-坳构造格局基本一致。通过综合分析对比盆地内部油田获得的归一式剥层剩余重力资料、时频电磁剖面、地震反射剖面与地壳厚度、隆-坳构造格局等资料,结合盆地周缘同期造山带中的主要构造缝合...
崔键王博王彦君马德龙杨超郭娟娟黄玉
华北燕辽裂谷盆地中元构造地理演化——来自蓟县地区下马岭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2023年
燕辽裂谷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代碰撞拼合之后的陆内伸展、中元代Nuna超大陆裂解和全球大气海洋增氧等重大地质事件,但燕辽裂谷盆地中元地理构造演化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对该盆地蓟县地区下马岭组标准剖面开展了沉积学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取了下马岭组地层沉积特征与碎屑锆石的U-Pb年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下马岭组石英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207 Pb/206 Pb年龄范围为3270~1806 Ma,且展示2530 Ma和1880 Ma两个显著峰值,表明下马岭组碎屑岩地层主要由新太代和代晚期的碎屑物组成,而且这两个显著的年龄峰分别对应于华北克拉通新太代两期重大地质事件。此外,另有少量~2750 Ma和3200 Ma的碎屑锆石,分别对应两期华北克拉通太宙岩浆事件。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显示下马岭组沉积于伸展背景。该文结合蓟县系和其下伏长城系沉积组合与盆地地理分析,提出燕辽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①碰撞后伸展转换阶段(1.85~1.60 Ga);②早期陆内伸展阶段(1.60~1.40 Ga);③对应于全球Nun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裂谷作用阶段(1.40~1.30 Ga);④整体抬升阶段(1.32~1.0 Ga)。
杨帆赵国春赵国春
关键词: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老挝北部南莫溪结合带放射虫化石组合及其构造地理意义
2022年
南莫溪结合带位于老挝北部万象地区,是黎府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开展剖面工作,采集了硅质岩样品进行放射虫化石鉴定,共鉴定出放射虫9属29种,包括中–晚泥盆世放射虫Radiobisphaera rozanovi,Trilonchevetusta和晚泥盆世放射虫Heleniforerobustum,以及晚泥盆世放射虫属种Triloncheminax (Hinde)等。建立了中–晚泥盆世Radiobisphaera rozanovi-Stigmosphaerostylus pusilla组合带、晚泥盆世Trilonche minax延限带和早石炭世Albaillella paradoxa-Archocyrtium riedeli组合带,探讨了南莫溪结合带的构造地理特征。该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老挝北部黎府缝合带的生物化石组成特征,对研究南莫溪结合带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李雁龙王仁宗龚晓波江忠贵
关键词:放射虫化石组合生物带构造古地理
吕梁地区野鸡山群沉积地质特征及构造地理意义
张雪健
华北克拉通南缘蓬莱群、五佛山群沉积地质特征及其构造地理意义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界发育良好,特别是对新元代早期地层研究,能反映华北克拉通在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期的响应。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五佛山群、胶北地区蓬莱群开展沉积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进一步修订了华北...
王宏宇
关键词:蓬莱群构造古地理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早生代构造地理及油气地质意义
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块构造地理及其与祁连-北秦岭地体乃至华南克拉通的亲缘关系,以及鄂尔多斯地块上叠的早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属性和油气地质条件是近年来基础地质研究和老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从鄂尔多...
康昱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早古生代沉积物源构造古地理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吴浩若
作品数:56被引量:85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放射虫 古特提斯 放射虫化石 晚古生代 构造古地理
李忠
作品数:163被引量:2,252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成岩作用 碎屑锆石 中生代 南天山
冯庆来
作品数:202被引量:1,58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放射虫 剖面 滇西南 硅质岩 二叠纪
贾进华
作品数:89被引量:1,70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东河砂岩 沉积相 石炭系 岩相古地理
何碧竹
作品数:70被引量:83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共和盆地 新元古代 干热岩 结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