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3篇“ 校地合作“的相关文章
- 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研究
- 2024年
- 加强校地合作,将学校技能型人才输送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学校的育人价值。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通过校地合作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围绕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了几点实践路径。
- 李芳
- 关键词:校地合作
- 校地合作结硕果——河南农业大学助力西藏现代农业发展
- 2024年
- 2022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高原生物研究所和拉萨市曲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援藏工作正式启动。2023年8月12日,河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分中心”在曲水县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揭牌,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周红飞孙慧敏郑旭
- 关键词:援藏工作校地合作作物学
- 校地合作探索“青老共治”模式
- 2024年
-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这是西南大学公共政策宣讲团的学生正为重庆市北碚区岩脚湾小院的村民们讲解乡村治理相关政策。
- 姬瑞丽
- 关键词:脱贫攻坚校地合作公共政策三农乡村治理
- 西安交大:深化校地合作 服务地方发展
- 2024年
- 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作为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历史重任的西部高校,在127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为第一等学问、为第一等事业、为第一等人才”目标,逐步形成了机、动、电等工程学科的行业引领地位。自1956年从上海迁至西安以来,西安交大立足“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努力为西部地区,特别是为陕西培养了大批人才。
- 无
- 关键词:西安交大校地合作西部高校办学定位服务地方发展
- 校地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 2024年
- 为探索校地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为例,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宜宾校区“双联动、三路径、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该模式现存的问题,探索相关推进措施,以推动校地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 罗炜欣胡佳颖
-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校地合作教育模式
- 高校校地合作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针对高校校地合作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结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当地政府强化扶持力度、应用监管体系,社会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高校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设置特色课程、应用多元评价系统、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为社会发展发挥强大助力。
- 何小雪
- 关键词:高校校地合作
- 校地合作培养技术经纪人的温州实践与创新
- 2024年
- 技术经纪人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成果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发挥着“连两端”的关键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技术经纪人培养机制未系统化、培训时间较短、缺乏实践实操的锻炼,难以保证人才的高质量化与规模化供给,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该文梳理了温州市技术经纪人培养现状,分析技术经纪人培养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技术经纪人校地合作创新培养模式,以期为技术经纪人培养提供参考,助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 黄小雁李江海胡贵愉邵世微郑丹丹
- 关键词:技术经纪人科技成果转化校地合作
- 校地合作背景下高校雕塑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方法探究
- 2024年
-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为适应时代发展、寻求自我突破、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多种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其中校地合作是一条重要途径。依托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方向建设,在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下,对接雕塑专业课程发展,与寿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建校地合作实践,探讨校地合作背景下高校雕塑课程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分析校地合作体制的具体措施,从中获得相应启示。
- 李路凯
- 关键词:校地合作
- 基于“校地合作、育训结合”的高职院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2024年
- 高职院校肩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但在培养规格、培养观念、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师资方面存在着诸多偏差,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为破解现代农业桎梏,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高职院校应深度理解“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内涵,围绕“四层面”“三模块”和“两系统”来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掘和培育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土专家”“田秀才”,在推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城乡共同富裕中展现更大作为。
- 胡梦娟
- 关键词:校地合作高职院校
- 打造“五位一体”校地合作新机制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向新台阶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下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明确了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高校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枢纽,是培养“新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主体。近年来,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索打造了“高校、人才、企业、园区、产业”五位一体校地合作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济南市人才工作“焕新颜、有内涵、强成效、成体系”,助推济南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向新台阶。
- 宁延学
- 关键词:校地合作学科设置
相关作者
- 何根海

- 作品数:69被引量:4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
- 研究主题:新建本科院校 校地合作 地方高校 高校 学科专业
- 李化树

- 作品数:392被引量:1,269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校 大学生 教育公平 教育
- 孙健

- 作品数:46被引量:1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创新创业 视阈 卫生防护距离 校地合作 大学生
- 钟玮

- 作品数:51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校友 大学校友 高等教育 校地合作
- 沈松平

- 作品数:58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修志 方志学 编修 新中国 方志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