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9篇“ 根区土壤“的相关文章
- 干旱区混交灌木根区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5年
- 探明黑河中游不同混交灌木根区土壤水分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研究区防风固沙工程中植物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选取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沙拐枣×泡泡刺为研究对象,对三种混交灌木根区0~120 cm土层土壤进行采样并测定分析土壤含水率与主要理化指标。结果显示:灌木根区的土壤含水率在5-8月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9-10月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月际间梭梭×泡泡刺根区土壤含水率总体上高于其他两种混交灌木。三种不同类型的混交灌木根区土壤含水率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月际间同类型混交灌木土壤含水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种混交灌木根区的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含量、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梭梭×泡泡刺根区的有机质含量、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表现出优于其他两种混交灌木的特点。三种混交灌木中梭梭×泡泡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最为突出,能够更好地保蓄土壤水分,今后研究区应优先选择梭梭与泡泡刺混交的栽植方式。
- 胡广录李昊辰李嘉楠刘鹏杨鹏华樊亚仑
-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含水率
- 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优先流特征
- 2025年
- 本研究以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固沙植物泡泡刺、梭梭和沙拐枣作为研究对象,在入渗水量分别为10 L、15 L和20 L条件下(模拟小雨、中雨和大雨),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方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染色图像垂直和水平剖面优先流分布规律和特征参数,选取特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均方决策法探明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为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恢复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物根区存在土壤优先流现象,且主要类型为孔隙流,固沙植物种类不同,其根区优先流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也不同,但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优先流均发生侧向入渗。(2)在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3种固沙植物根区土壤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梭梭和沙拐枣根区土壤染色面积比曲线变化呈“S”型,且水分呈非均匀下渗现象。(3)优先流评价指数P_(FI)由大到小为梭梭(0.685)、泡泡刺(0.543)、沙拐枣(0.502),梭梭根区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最高。
- 杨鹏华胡广录李昊辰樊亚仑
- 关键词:固沙植物
- 一种用于果园集雨定向补给根区土壤水分的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林业水土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果园集雨定向补给根区土壤水分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采用在果树行间地下建筑深度与成龄果树根系最大深度等齐的大口井作为集水装置,利用覆膜或部分硬化处理拦蓄集聚雨水至地下集水容积中,再通过...
- 张宝庆周生辉王自奎
- 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性状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生长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宜小麦养分积累、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滴灌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0 kg/hm^(2)(N_(0))、105 kg/hm^(2)(N_(1))、210 kg/hm^(2)、(N_(2))、315 kg/hm^(2)(N_(3))和420 kg/hm^(2)(N_(4))5个施氮量水平,分析各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性状(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不同层次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春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SPAD值随施氮量的上升而上升,施氮量为315 kg/hm^(2)较利于SPDA值的积累。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1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4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0~60 cm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665*、0.765**、0.737*、0.773**和0.592*)。不同处理的产量排序为N_(3)>N_(4)>N_(2)>N_(1)>N_(0),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最有利于提高春小麦产量。【结论】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更适宜新疆南疆春小麦的生长。
- 李娜吕彩霞信会男李永福赖宁耿庆龙陈署晃
- 关键词:施氮量土壤养分春小麦
- 根区土壤氧气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根区氧胁迫问题在滞涝区域、城市地面硬化区域尤为常见,根区土壤氧气含量高低是判断植物是否承受低氧胁迫的重要依据,其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对农林生产和生态保护具有指导意义。为明确根区土壤氧气检测现状及发展方向,该研究概括了国内外土壤氧气分布检测方法和分析策略,将现有获取根区土壤氧含量时空分布的技术手段归纳为氧传感器点位检测法、土壤氧扩散模型分析法和荧光成像法,并剖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基于氧传感器等领域最新进展,结合各类氧气运输模型,总结了根区土壤氧气分布检测技术和建模方法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如下:1)氧传感器呈现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引入新型材料,提高氧传感器的灵敏度和耐久性能;2)模型的精度将不断提高,更多地考虑多尺度和多因素交互作用,以全面分析根区土壤氧环境的复杂性;3)开发可持续的荧光染料,提高荧光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和深度,以实现对更小、更深层次结构的清晰成像;4)分析植物蒸腾作用中的水氧关系,通过茎干氧浓度反映植物对根区氧环境变化的生理适应能力。研究可为植物根区土壤氧气分布检测提供思路与借鉴。
- 周海洋孙卿峰夏鹏凯关鹏赵燕东郑一力
- 关键词:土壤氧传感器根区
- 不同种植年限桃树根区土壤肥力变异特征研究
- 2024年
- 1不同种植年限桃树根区土壤肥力变异特征研究材料与方法分析1.1试验地概况为加大对不同年限桃树土壤肥力变异特征的掌握,技术人员需要借助取样分析及数据比对的形式加大对各项指标情况的了解,以此为后续优化种植管理提供条件。本文将以某区域为试验对象,该区域为中国主要的桃产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可达到2 600 h左右,平均温度约为15℃,降水量约为670 mm,可满足桃树种植需求。目前,该区域桃树种植人员为满足桃生产肥力需求,通常会借助施肥的方式,以环状为基础,直径为25 cm为最佳均匀施肥。
- 李玉锋
- 关键词:不同种植年限桃生产温带大陆性气候根区土壤桃树
- 基于SMAR模型的森林小流域根区土壤湿度模拟
- 2024年
- 根区土壤水分(RZSM)对水文模拟和农业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直接测量RZSM难度很大。SMAR模型可模拟RZSM的变化,但目前在复杂地形地区的应用还较少。使用美国Shale Hills流域32个站点土壤水分剖面三年期间(2011~2014年)的日实测数据,探究基于物理机制的SMAR模型对RZSM模拟的准确性,评价该方法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模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MAR模型能够准确利用表层土壤水分(SSM)数据估计RZSM;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平均RRMSE为0.034,说明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流域尺度根系层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情况。从时间上看,模型在湿冷季节的准确性优于在干暖季节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增加了对复杂地形下利用SSM模拟RZSM的理解,为复杂地形条件下根系土壤层湿度的模拟提供了支撑。
- 祁永靓黄媛媛郭立辉尚强李红霞
- 关键词:土壤水分根区
- 基于改进CNN的猕猴桃根区土壤含水率反演方法被引量:3
- 2024年
- 为解决无人机遥感领域根据冠层光谱信息对猕猴桃果树根系土壤含水率(root soil water content, RSWC)进行反演时,现有算法对冠层图像信息分析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复合视觉卷积回归神经网络(compound visual convolutional regression network, CVCRNet),该网络复合两种不同尺寸卷积层对图像数据进行卷积特征提取,并使用全连接层对卷积特征值进行降维,从而直接以多光谱图像为分析对象对RSWC进行反演,充分利用多光谱图像内所有数据,提升反演精度。研究采集徐香猕猴桃果树果实膨大期(5-9月)冠层多光谱信息和深度40 cm处的RSWC,把基于图像的CVCRNet网络反演方法与基于植被指数的传统反演方法进行对比,CVCRNet训练结果在验证集R^(2)为0.827,RMSE为0.787%,相较于传统方法在验证集R^(2)为0.759,RMSE为0.983%,反演结果相关性有了明显提升,准确率也有得到一定提高。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NN网络能够作为冠层信息反演的重要工具,在冠层复杂的场景下达成良好的土壤数据反演效果。
- 潘时佳吴津乐程梅周敏姑牛子杰韩文霆
-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多光谱成像无人机遥感果园管理
- 融合Transformer和LSTM的蓝莓根区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存在难以解决非线性复杂特征、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构建融合Transformer和LSTM的土壤含水量深度学习预测模型(Transformer-LSTM)。采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丁家寨村蓝莓(Vaccinium spp.)生产区冷棚与露天2个站点的蓝莓根区土壤和气象数据作为建模数据,根据皮尔逊相关性和偏自相关性分析选择模型的数据输入特征与输入长度,与单一的Transformer模型和LS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Transformer-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均优于单一的Transformer模型和LSTM模型,Transformer-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45 9、0.572 0、0.012 1、0.960 6。Transformer-LSTM模型可以更全面地提取蓝莓种植环境因子输入序列中的特征信息,有效提升土壤含水量因子预测精度和水平。
- 王亿曹姗姗孙伟孙伟古丽米拉·克孜尔别克古丽米拉·克孜尔别克
- 关键词:根区土壤含水量TRANSFORMER
- 不同灌溉方式下旱区枣树根区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特征
- 2024年
- 新疆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是新疆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但长久灌溉方式的不同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结构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枣树根区土壤粒度组成及连通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南疆14 a采用3种不同灌溉方式(FI:漫灌,DI:滴灌,STI:砂管灌)的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灌溉区域且远离根区的土壤为对照,结合土壤粒度分析(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与CT扫描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并分析其连通孔隙结构参数,旨在揭示土壤结构特征,为新疆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微观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显著(P<0.05),漫灌方式下土壤平均粉粒体积分数显著高于滴灌与砂管灌方式,长期的滴灌与砂管灌方式会降低0~60 cm各层土壤粉粒含量,增加土壤砂粒含量。2)长期的漫灌方式会显著提高0~60 cm土壤平均体积分形维数(P<0.05),土壤更紧实,通透性更差;长期的滴灌与砂管灌方式则会降低0~60 cm土壤平均体积分形维数。3)砂管灌方式下土壤0~20 cm孔径区间(0~1000μm)频数均高于滴灌与漫灌方式。砂管灌方式下0~40 cm土壤总孔隙度与孔隙连通率均显著高于漫灌方式(P<0.05),且0~20 cm土壤总孔隙度与孔隙连通率显著高于滴灌方式,土壤的通透性更好,从改善土壤孔隙角度来说,砂管灌方式更适合该地区枣树灌溉。研究结果为南疆节水灌溉事业发展及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张华东周少梁李侨李凯旋李文林孙三民
- 关键词:灌溉土壤孔隙分形维数CT扫描
相关作者
- 张亚玉

- 作品数:260被引量:91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参 西洋参 林下参 北细辛 农田栽参
- 胡广录

- 作品数:60被引量:41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黑河中游 荒漠绿洲过渡带 根区土壤 固沙植物 影响因素
- 孙海

- 作品数:150被引量:50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参 西洋参 林下参 土壤养分 农田栽参
- 宋晓霞

- 作品数:27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参 根区土壤 土壤养分 野山参 磷脂脂肪酸
- 杨洪强

- 作品数:275被引量:2,110H指数:27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平邑甜茶 苹果 根系 果树 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