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6篇“ 根折“的相关文章
被引量:5
1990年
是指牙齿冠部完好,牙发生裂的情况而言。裂的形式可以分为纵形裂、横形裂和斜形裂三类。多见于3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41—60岁更为多见。牙发生的部位多在磨牙,以第一磨牙发病率最高,且多发生在近中或近中颊,也可以发生在双尖牙。而侧切牙和第三磨牙极少发生,尖牙未见报道。一、牙裂的原因Bender和freedland认为,原因可归纳为三种:(1)外伤性或创伤合:横断常常发生在青少年的前牙,或者是成年人遇到汽车外伤或劳动意外后形成。而垂直性的多由于创伤咬合形成。
张佩莲
关键词:根折预后
年轻恒牙复杂冠微创治疗1例报告
2024年
复杂冠是涉及牙体硬组织、牙髓及牙周组织损伤的牙外伤,好发于上颌中切牙^([1]);其发生率约占全部牙外伤的8.2%^([2])。复杂冠的治疗主要包括牙髓治疗和牙体修复;针对发生于年轻恒牙的复杂冠,既要尽可能保留生活牙髓以促进牙继续发育,又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恢复牙齿的美观和功能,以减少牙外伤对儿童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和社交压力,同时还要兼顾治疗的复杂程度、创伤大小和患儿的配合度。本文报道了1例年轻恒中切牙复杂冠的微创治疗过程,其治疗周期短、创伤小,短时间内恢复了外伤牙的原有外形和咬合关系,并保留了生活牙髓,治疗后随访3年临床效果满意,可为年轻恒牙复杂冠的微创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方力杨燃
关键词:年轻恒牙微创治疗
多学科联合诊治儿童上前牙复杂冠1例
2024年
复杂冠是牙外伤中一类累及牙髓的釉质-牙本质-牙骨质联合断,治疗方法复杂,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牙髓、牙周及牙体情况,进行多学科联合序列治疗。本病例报道了1例上前牙复杂冠后2颗患牙不同的治疗修复过程,包括初诊时翻瓣术后11牙的断冠再接和21牙腭侧去除断裂碎片直接树脂修复,以及复诊时11、21牙的牙髓治疗及冠部修复,经过18个月的随访,患牙的功能及牙周状况维持良好,美观性也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肯定。对于儿童复杂冠上前牙,断冠再接及桩冠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张百泽陈宇江王军辉刘佳佳吴礼安
关键词:断冠再接桩冠修复全瓷冠
龈下外伤前牙的正畸牵引加桩冠修复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对正畸牵引加桩冠修复技术治疗龈下外伤前牙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84例龈下外伤前牙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两组。传统修复技术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正畸牵引加桩冠修复者42例为治疗组。比较各指标数据。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牙齿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炎症反应、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等指标,数据方面表现,均较对照组更理想,组间比较P<0.05。结论 正畸牵引加桩冠修复技术龈下外伤前牙治疗过程中应用,能够帮助改善牙齿功能,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以保持良好睡眠状态,减少不良反应,使总有效率提高。
文小燕
关键词:正畸桩冠前牙
年轻恒牙复杂冠及冠诊疗方法
2023年
一系列户内外休闲活动增加了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创伤性损伤的发生率,其中常见的损伤是冠及冠。年轻恒牙外伤的治疗是复杂的,需要一个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年轻恒牙牙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恢复患牙牙发育、美观、功能,还需要把患者及家属的经济状况、预期等顾及到。本文旨通过总结年轻恒牙复杂冠及冠的治疗方法,指导年轻恒牙牙外伤的诊疗。
马腾飞阙音恺高朗
关键词:年轻恒牙诊疗方法
上颌切牙单一斜行复杂冠断形态和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全面了解单一斜行复杂冠的形态学规律及其与牙周硬组织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的56例上颌恒前牙单一斜形复杂冠患者初诊锥形束CT影像学资料,对56颗患牙的断形态、断角度、断深度和断宽度,以及断线与邻面牙槽嵴顶的相对位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断角度、断深度和断宽度在不同性别和牙位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牙位患牙断前后冠比;将患牙按患者年龄发育阶段分为少年组(≤18岁)、青年组(19~34岁)及中老年组(≥35岁),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断角度、断深度和断宽度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患牙断形态和断线与邻面牙槽嵴顶相对位置的差异。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28.2±13.2)岁。少年组19例,青年组14例,中老年组23例。56颗患牙中上颌中切牙46颗,侧切牙10颗。46颗患牙(82%)断形态为S形走行,10颗(18%)为斜线形走行,S形断线的断角度(47.85°±10.02°)显著大于斜线形(28.30°±8.07°)(P<0.001)。98%(55/56)的病例断最低点平齐牙槽嵴顶和位于牙槽嵴顶以下。少年组断深度[(1.75±0.73)mm]显著大于青年组[(1.21±0.68)mm](P=0.042)和中老年组[(1.12±0.90)mm](P=0.001)。56例患者的断宽度为(4.75±1.44)mm,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牙位的断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断后的冠比(1.18±0.13)与上颌侧切牙(1.14±0.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P=0.373)。结论单一斜行复杂冠断形态主要为S形走行和斜线形走行;断最低点绝大部分位于腭侧骨下2.0 mm以内。
周澍一薛亮张昕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牙折断
美学区上颌前牙冠经改良牙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长期疗效观察(附1例14年随访报告)
2023年
牙外伤导致的牙齿裂是口腔常见疾病。涉及美学区前牙的冠是临床处置的难题之一,其决策需要基于完善的临床检查、详细的美学设计及治疗方案的精准实施,方能实现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和改善美观的治疗目标。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上颌前牙冠病例的病情分析、微创前提下的美学设计、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最终修复后的长期随访效果,为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经验支持。
王翠阳婷胡文杰张豪危伊萍
关键词:冠根折生物学宽度长期疗效
多学科联合治疗年轻恒上前牙复杂冠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年轻恒上前牙复杂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因恒上前牙复杂冠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据牙髓状况选择进行牙髓切断术+正畸牵引暴露断面+美学树脂修复(活髓保存+树脂修复组,n=21),或尖诱导成形术+正畸牵引暴露断面+玻璃陶瓷冠修复(尖诱导+冠修复组,n=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且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自修复后即刻至修复后1年的随访中,未发生牙齿松动、牙髓炎/尖周炎、修复体脱落、破损等情况。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修复后即刻、1个月、1年,两组患牙及对侧同名牙组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修复完成即刻相比,两组患牙及对侧同名牙组在修复后1个月、1年均经历了牙龈相对切端位置下移的过程。两组的修复体在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表面质地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修复后即刻、1个月、1年,两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颜色和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年轻恒上前牙的复杂冠可最大程度保留患牙的牙体牙髓组织,确保牙周组织健康的同时获得持久的美学效果。
王潇轶梁猛猛
关键词:多学科联合治疗年轻恒牙
改良冠延长术序列治疗儿童复杂冠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23年
复杂冠是一种涉及牙体硬组织、牙髓及牙周组织损伤的牙外伤,通常需要综合考量确定治疗方案,以期重建牙周组织健康,获得良好的预后。本文介绍了1例儿童恒中切牙复杂冠的序列治疗,通过改良冠延长术暴露牙断面,粘接断冠,完成管治疗术并辅以纤维桩修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牙原本的牙周支持。经过2年随访,患牙重建了生物学宽度并形成生理性屏障,维持了良好的美学效果与牙周组织健康。
武敏科贺娇娇陈宇江吴礼安
关键词:冠延长术断冠再接纤维桩
改良冠延长术并桩核冠在上颌前牙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究改良冠延长术并桩核冠在上颌前牙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6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上颌前牙冠的成人患者7例(9颗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改良冠延长术并结合桩核冠修复。检查并记录患者术后4周和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松动度。结果:7例患者术后4周和6个月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自诉牙齿功能良好,美学效果及功能效果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上颌前牙冠患者,采用改良冠延长术并桩核冠修复是保存牙齿的有效方法,可提高美观度与功能满意度。
赵崇莹黄思婷江新香
关键词:桩核冠

相关作者

朱庆萍
作品数:113被引量:21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根管治疗术 ND:YAG激光 根尖周炎 显微超声技术 YAG激光
林梓桐
作品数:125被引量:25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CBCT 根管形态 根管治疗后 成釉细胞瘤
吴礼安
作品数:46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
研究主题:破骨细胞 龋病 骨保护素 小鼠 牙胚
石校伟
作品数:115被引量:33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CBCT 颞下颌关节 不同体位 偏侧咀嚼
吴友农
作品数:203被引量:93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根管 根管治疗术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形态 口腔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