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篇“ 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相关文章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体后缘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椎体后缘(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PELD治疗的腰椎PARS患者53例,均采用状较重侧椎间孔入路,通过恰当的手术技巧摘除突出椎间盘、摘除全部或部分骨块。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程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无神经损伤、硬膜撕破及感染等并发。复查CT显示减压良好,骨块全部切除32例,部分切除2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腰、腿痛VAS和腰椎OD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94.34%。结论PELD治疗腰椎PARS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可作为手术治疗PARS的良好选择。
李成勇石志龚志强娄振凯赵石好苗辉王兵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微创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段黄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椎体后缘(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脊柱外科采用UBE治疗PARS的20例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7~45岁,平均34.4岁。责任节段:L4/5节段12例,L5/S1节段8例。均采用状侧入路,镜下摘除突出髓核及骨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术后根据改良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发生。术后MRI及CT三维成像显示20例病人突出髓核及致压骨块均摘除。病人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责任节段复发。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满意程度: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UBE技术治疗PARS具有神经减压充分、减压效果明确以及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段黄强花奔汤文杰康照利李勇李勇王辉黄文星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两种入路脊柱内镜下磨钻治疗腰椎体后缘
2023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y,TE)与椎板间内镜(interlaminar endoscopy,IE)往复磨钻治疗腰椎后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6年4月—2019年5月使用脊柱内镜磨钻治疗的腰椎后缘的41例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TE,另外23例采用IE进行减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等并发。TE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IE组[(5.1±0.1)次vs(1.0±0.1)次,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大(P<0.05),而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内镜往复磨钻治疗腰椎体后缘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临床效果相当。
王滕羽蒲俊刚王颖博刘瑶瑶范伟力
关键词:椎体后缘离断症减压术
椎间孔镜治疗Ⅲ型腰椎椎体后缘的近期疗效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Ⅲ型腰椎椎体后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9/2021-09月在作者医院骨科行微创椎间孔入路治疗的Ⅲ型腰椎椎体后缘患者资料23例。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于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对患者状及功能作出评估。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发生;随访患者的VAS(腿痛)、VAS(腰痛)由术前(7.2±1.2)分、(3.7±1.1)分降至术后12个月(1.5±0.5)分、(2.1±0.3)分,ODI由术前(75.4±6.3)分降至(21.9±2.4)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30%。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腰椎后缘近期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唐傲林徐峰黄亮亮魏坦军何航陈永康
关键词:疗效
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P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年至2021年3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80例PA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PARS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无中转开放、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发生,可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褚宏章王守朋周华朝
关键词:腰椎椎体
经皮椎间孔镜辅助精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辅助精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合并椎体后缘(PA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60例LDH合并PAR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腿痛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相应手术节段椎管矢状径及患肢直腿抬高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腰椎JOA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腰椎JOA评分均升高(均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疗效优良率达90.0%。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相应手术节段椎管矢状径及患肢直腿抬高活动度均增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辅助精准治疗LDH合并PARS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痛、腿痛,改善患肢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黄民锋黄中飞刘晓曦刘万祥刘汝专潘汉升张鸿升李枝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后缘离断症疼痛
腰椎椎体后缘治疗中脊柱内镜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年
腰椎椎体后缘治疗难度较大,脊柱内镜的应用使腰椎椎体后缘的治疗精确度提高,可有效降低手术治疗创伤,但须合理选择腰椎椎体后缘治疗中脊柱内镜的手术入路,以充分发挥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的优势。本文就综述腰椎椎体后缘的发病机制、精准确诊和分型、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的减压范围和手术入路、脊柱内镜应用的优势,以期为腰椎椎体后缘治疗中脊柱内镜的应用提供参考。
段礼良杜江柯天成邢志斌王晶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手术入路
全可视脊柱内窥镜下靶向侧隐窝入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被引量:1
2022年
椎体后缘(PRAS)又称腰椎后缘椎骨内软骨结节、腰椎软骨板破裂等,常见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继发腰椎椎管狭窄,引起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严重时伴有马尾神经状[1-3]。根据物的大小和位置,分为小中央型、小外侧型、大单侧型、大中央型、大双侧型[4]。虽然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是治疗PRAS的有效方法[2,5-6],但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微创理念及手术工具的不改进,近年来,有学者[7-11]采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PRAS,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对于下位椎体后上缘大中央型PRAS,内窥镜技术处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2],如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盲视处理上关节突时血管及神经损伤风险较高;Yeung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操作区域不精准,无法到达侧隐窝[13]。
宋坤锋马海军周红刚杜传超
关键词:腰椎脊柱骨折内窥镜检查
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状的改善与椎管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为临床充分减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4~5节段椎体后缘患者42例,均采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行部分椎间盘组织切除以及骨块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并在术后进行改良版MacNab疗效评估;同时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记录数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情况。手术时间35~80 min,术中透视3~17次,术中出血量10~20 mL。手术后影像学提示硬膜囊及神经减压彻底,完全切除的骨块4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5.24%。术后3个月随访获得的VAS评分由术前的(7.19±0.40)分下降至(2.58±0.83)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56.52±3.55)%降至(19.83±5.00)%(P<0.01),JOA评分由术前的(8.48±2.42)分上升至(21.71±2.86)分(P<0.01)。分析手术前后CT中椎管横径、椎管正中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MRI中椎管矢状径,关节间径、椎管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柱内镜技术采用安全有效的微创入路治疗腰4~5节段的腰椎椎体后缘,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椎管正中矢状径、关节间径、椎管横截面积的改善与临床疗效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影像学数据的改善可作为判临床疗效的静态方法,同时精准的靶向穿刺及彻底的神经减压也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吉明明常峰高刚张挺黄新虎于晨胡兆林
关键词:腰椎脊柱疾病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相关作者

黄民锋
作品数:78被引量:4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椎体后缘离断症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
何江涛
作品数:51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体后缘离断症 MODIC改变 骨质疏松 外科治疗
黄保华
作品数:35被引量:211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椎间孔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
李利军
作品数:51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椎间孔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 椎管狭窄
周先明
作品数:33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研究主题: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体后缘离断症 腰椎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