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0篇“ 槐耳颗粒“的相关文章
颗粒通过抑制Bmi-1与CD133表达减少三阴性乳腺癌全身转移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在不同给药方式下颗粒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效果,及颗粒是否可以影响Bmi-1进而调节肿瘤细胞CD133表达以发挥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选择40只3~4周龄雌性裸鼠随机分成四组,预防组、预防及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建模前3周、建模前及建模后3周、建模后3周口服给予清膏溶液,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建模方式采用左心室注射的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全身转移模型,建模后六周观察期后统一处死裸鼠并取标本;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裸鼠生存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转移灶内CD133及Bmi-1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预防及治疗组裸鼠的生存时间最长(MST=42d),其次为治疗组(MST=39d),再次为预防组(MST=38 d),对照组裸鼠的生存时间最短(MST=32d);预防及治疗组的Bmi-1平均表达最低,对照组的Bmi-1平均表达最高,不同给药方式与Bmi-1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及治疗组的CD133平均表达最低,对照组的CD133平均表达最高,不同给药方式与CD133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颗粒对三阴性乳腺癌全身转移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颗粒可能通过激活Bmi-1凋亡基因从而减少了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CD133的比例,进而发挥了预防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全身转移的作用。
李竞岳姜大庆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槐耳颗粒CD133BMI-1
颗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颗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 Data、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TACE联合或不联合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4篇文献,967例患者,其中颗粒联合TACE组(治疗组)486例,TACE组(对照组)481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客观缓解率[RR=1.34,95%CI(1.17,1.54),P<0.0001]、疾病控制率[RR=1.10,95%CI(1.02,1.19),P=0.02]、一年生存率[RR=1.22,95%CI(1.07,1.39),P=0.004]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0.70,95%CI(0.53,0.93),P=0.01]及骨髓抑制率[RR=0.44,95%CI(0.30,0.65),P<0.0001]。结论颗粒联合TACE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曹玉婷莫嘉欣蒋梅
关键词:槐耳颗粒原发性肝癌TACE
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作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24年
目的对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检索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文献,运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改良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量表和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总样本量8040例。在报告质量的27个条目中完全符合的比例分别为66.67%、62.96%、66.67%和70.37%。AMSTAR2量表显示4篇文献质量均为极低。GRADE系统工具评价显示中等质量证据9个,低等质量证据8个,极低质量证据18个。结论目前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在报告完整性、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的证据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
李锴吴传新王娜孙航
关键词:槐耳颗粒原发性肝癌
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 探讨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PHC患者7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支持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上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颗粒治疗,两组患者皆进行4周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实施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B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A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均降低,且B组积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8^(+)、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8^(+)、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提高,A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的CD8^(+)水平低于A组,CD4^(+)与CD4^(+)/CD8^(+)水平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减少(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高于A组(8.57%),但两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皮疹、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且B组生活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 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石功亮何勇颜艳倩
关键词:槐耳颗粒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疗效
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临床获益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接受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颗粒。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变化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73.53%vs 48.48%);卡氏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52.94%vs 15.15%);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3.41个月(95%CI:11.62,15.19)vs 9.53个月(95%CI:7.76,11.30)];观察组的中位OS长于对照组[16.38个月(95%CI:14.51,18.25)和12.02个月(95%CI:10.52,13.51)];观察组的血小板减少和免疫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预后,安全性较好。
殷雨来赵春智张嘉澍张晓宇
关键词:槐耳颗粒免疫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
颗粒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颗粒(HR)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GLM患者,治疗方案为颗粒(20 g/次,3次/d)冲服,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肿块大小、乳房疼痛评分、脓肿范围、皮色改变范围,比较患者血液标本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等免疫炎症指标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评估安全性;6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纳入的60例患者中,脱落2例,剔除1例。与治疗前比较,颗粒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彩超下测量的乳腺肿块直径、体表肿块体积缩小,乳腺疼痛评分、症状总积分减少,患者血液标本中的WBC、NEUT、CRP、IL-2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中IL-4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乳房疼痛评分和体表肿块、脓肿范围、皮色改变范围评分以及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患者血液中WBC、NEUT、CRP、IL-2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治疗GLM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较高。
周瑶刘舒雷赵丹龚婕刘清刘丽芳
关键词:槐耳颗粒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颗粒对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颗粒对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细胞癌(HC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梯度浓度颗粒处理HCC细胞,分析颗粒对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效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微小RNA-31-5p(miR-31-5p)与sprouty相关EVH1域蛋白1(SPRED1)的可能互作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CC细胞中miR-31-5p、SPRED1的表达;采用CCK-8、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以及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采用RNA免疫沉淀(RIP)实验和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1-5p与SPRED1的结合关系。结果颗粒可以显著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31-5p在HCC中高表达,而颗粒可以下调miR-31-5p的表达,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miR-31-5p可靶向抑制SPRED1的表达。SPRED1在HCC中表达下调,过表达SPRED1可以逆转miR-31-5p过表达对索拉非尼耐药的HCC增殖和转移的促进作用。结论颗粒通过miR-31-5p/SPRED1轴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的HCC转移,表明颗粒有潜力作为治疗HCC的新型药物。
王利兵于敬坤曲凤智程大铭刘晓刚
关键词:槐耳颗粒索拉非尼肝细胞癌
颗粒在肝癌细胞中对LncRNA AK021443相关索拉非尼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我团队前期的实验,已经证实在Hep G2、Huh7、Bcl-7404等肝癌细胞系中lnc RNAAK021443存在高表达的情况,并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肝癌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hsa-m...
王子健
关键词:HCC槐耳颗粒索拉非尼耐药EMT
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颗粒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行TACE,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颗粒治疗,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5.00%。观察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2组KP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2组血清AFP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颗粒联合西药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术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AFP水平。
石星鹏卢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槐耳颗粒中医证候积分甲胎蛋白
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
2024年
探讨颗粒联合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方案对于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到2023年4月,本文选取我院110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给予颗粒加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 MSCT指标,肝功能,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生存质量要比参照组高,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疗效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参照组高,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 MSCT各项参数的改变,发现实验组的 MSCT各项参数的改变要好于参照组,并且在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肝脏各项指标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肝脏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 ADR情况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 ADR总体发生率要比参照组低,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可增强近期疗效,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效果显著。
孙亚娟杨奕张雅丽
关键词:槐耳颗粒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关作者

陈前军
作品数:119被引量:601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乳腺增生病 中医药疗法 围手术期
韩涛
作品数:155被引量:83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原发性肝癌 乳腺肿瘤 肝癌 化学治疗
杨晓丹
作品数:30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槐耳颗粒 乳腺癌 凋亡 增殖作用
刘兆玉
作品数:296被引量:1,52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肝细胞癌 介入性
司徒红林
作品数:144被引量:609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增生病 林毅教授 乳腺肿瘤 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