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9篇“ 横结肠“的相关文章
1例横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5年
肠造口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方式,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为术后常见并发症。该文分享了1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横结肠造口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经验。护理方案主要为给予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伤口填塞藻酸盐敷料,使用水胶体隔离伤口与粪便,应用防漏环、凸面底盘、腰带预防造口回缩,并配合心理指导及营养支持等。护理后,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基本愈合,顺利出院。
刘畅
关键词:皮肤黏膜分离结直肠癌
横结肠系膜副脾1例
2024年
1病例简介女,42岁,主诉:体检发现右上腹肿块10 d。既往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术。专科查体:左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平扫(图1A~C)、CT增强(图1D~F)均诊断为胃肠间质瘤。行腹腔镜下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于横结肠系膜见大小约4 cm×4 cm的实性肿块,暗红色,表面见大量滋养血管,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病理(图1G)诊断为副脾。
牛玉兰王彦龙朱大林徐生芳钱吉芳
关键词:横结肠系膜副脾磁共振成像病例报道
横结肠系膜副神经节瘤1例
2024年
病例女,62岁,5 d前体检超声示右上腹腔实质性包块;腹腔CT示右上腹占位,来源待定,门诊拟“腹腔肿块”收入院。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常规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均正常。腹部CT平扫+增强示右上腹部十二指肠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尚清晰,增强后呈渐进性明显不均匀强化,考虑胃肠道来源肿瘤——间质瘤可能(见图1)。MRI示右上腹部类圆形等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边界清晰,DWI为混杂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质强化,考虑平滑肌肉瘤可能(见图2)。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所见:无腹水,肝脏无转移结节,胃、结肠、小肠,盆腔腹膜无转移结节,原发肿瘤位于横结肠系膜前叶,体积约4.5 cm×4.0 cm×4.0 cm,质地韧,边界清楚,表面无破溃。免疫标记:瘤细胞嗜铬蛋白A(CgA)(2+),S-100(3+,支持细胞),突触素(Syn)(2+),CD56(+),CK(-),Vim(-),CD34(-),Ki-67(-/+,<1%)(见图3)。病理诊断:横结肠系膜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
高玉青王小雷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横结肠系膜
CT检查对儿童不同大小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不同大小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例横结肠肠系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2例左上腹无回声肿块,其中1例考虑为胃肠道重复畸形,1例考虑淋巴管瘤,来自小网膜。2例巨大无回声肿块均紧贴前腹壁,考虑为淋巴管瘤,但因超出测量范围而无法测量大小。CT检查显示4例病变囊内均呈低密度,边界清。2例左上腹较小囊性病变考虑为肠系膜囊肿,增强CT显示1例病变局部囊壁与脾静脉关系密切。2例巨大囊性病变从上腹部延伸至盆腔,考虑为大网膜囊肿,胰腺及邻近肠管受压后移,内部及周围无血管穿行或包绕。结论 术前CT检查可直观地全面显示儿童不同大小的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特征,对可疑横结肠肠系膜囊肿患儿推荐行CT检查。
袁理想赵滨
关键词:大网膜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01-2023-03-01沂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43例(联合入路组)和2018-03-01-2023-03-01临沂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四步法”游离结肠脾曲左半结肠癌根治术62例(中间入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术后病理资料、术后预后指标。结果2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联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136.74±6.80)min短于中间入路组(190.73±14.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入路组术中出血量(36.16±5.33)mL少于中间入路的出血量(84.52±7.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获取总淋巴结数[22.00(20.00,22.00)]枚多于中间入路组[19.25(18.00,22.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7.00(7.00,9.20)]d短于中间入路组[9.00(8.00,9.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意外事件(包括脾出血事件和周围脏器副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联合入路组术中意外事件发生率(2.33%),低于中间入路组(17.74%)。联合入路组获取阳性淋巴结数(1.72±1.14)枚多于中间入路组(1.35±0.9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获得较多数目的淋巴结,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显著。
王西杰陈为祝公绪飞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淋巴结
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的游离及解剖学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网膜左系膜的解剖学特点,并探讨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游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胃网膜左系膜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胃网膜左系膜表面由完整的膜组织包裹,以胃网膜左血管起始处为系膜根部,系膜体部倒卧在由结肠脾曲及系膜、脾下极肾前筋膜、胰尾部胰腺固有筋膜组成的系膜床上,呈现千姿百态的三维结构。胃网膜左系膜游离时间20~33 min,平均(24±3.2)min;出血量2~15 mL,平均(6.5±1.3)mL;淋巴结清扫数量4~8枚,平均(5.6±2.1)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均可观察到胃网膜左系膜。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的游离策略是可行、可重复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陈涛周明银叶志强魏正杰李正杰韩道正王云鹏
成人横结肠重复畸形一例
2024年
病人,男性,30岁。1个月前出现上腹胀痛,疲劳时诱发,无相关胃肠道症状。腹部CT检查:左中腹软组织团块占位,考虑恶性肿瘤病变,病灶与横结肠存在管道沟通,可见周围渗出和多方增大淋巴结。于2023年1月28日入院,近1周来疼痛加重,大便2~3次/日,质软成型色黄。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未触及肿块。
热孜亚·艾尔肯张小春龚冠闻江志伟
关键词:成人腹腔镜
原发性横结肠脾曲腺鳞癌一例
2024年
原发性结肠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结肠恶性肿瘤中仅占0.05%~0.20%,结肠腺鳞癌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与腺癌相比,结肠腺鳞癌分化更低、更容易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预后更差.目前,结肠腺鳞癌的治疗参照腺癌.本文分享1例结肠腺鳞癌的诊治过程,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
任文豪辛苗
关键词:结肠腺鳞癌
原发性横结肠脾曲腺鳞状细胞癌1例
2024年
结肠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而且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结肠癌的发病与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大肠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吸烟、盆腔放疗、环境因素等有关。
刘从敏候琛琛张捷
关键词:右半结肠大肠腺瘤乙状结肠
一例横结肠造瘘术后造口开在伤口上粪液的管理
目的:总结一例老年男性行结肠肿瘤切除+胃部分切除+横结肠造瘘术且造口开在伤口上粪液管理的处理经验。方法:针对患者进行全身状况及局部伤口造口进行全面评估,将造口粉、皮肤保护膜、伤口敷料贴、透明薄膜的精准裁剪、防漏贴环的准确...
张贞王海红
关键词:伤口护理造口护理伤口感染伤口裂开

相关作者

施巩宁
作品数:96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食管癌 食管瘢痕狭窄 食管化学烧伤
韦海涛
作品数:49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食管癌 近期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食管化学烧伤
王枭杰
作品数:64被引量:422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刘宗兆
作品数:11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心外科
研究主题:食管瘢痕狭窄 食管癌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食管成形术
池畔
作品数:226被引量:2,180H指数:2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