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7篇“ 欺负行为“的相关文章
- 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同伴选择效应和同伴影响效应:受欢迎程度和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的作用
- 2024年
- 采用追踪设计,对四川省719名小学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调查,旨在考察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同伴选择效应和同伴影响效应以及受欢迎程度和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间欺负行为的同质性来源于同伴影响而非同伴选择;(2)在同伴选择过程中,个体受欢迎程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在同伴影响过程中,个体受欢迎程度的调节作用边缘显著,受欢迎程度高的个体的欺负行为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4)在同伴影响过程中,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强调了同伴影响在小学生欺负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受欢迎程度和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在同伴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金凤刘静
- 关键词:欺负行为
- 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父亲道德推脱的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了儿童期虐待影响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内在机制,考察了青少年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父亲道德推脱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短期纵向设计,以有效配对的423名青少年和423名父亲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T1的儿童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T2的青少年欺负行为。(2)T1的父亲道德推脱显著正向影响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3)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在T1的儿童期虐待和T2的青少年欺负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T1的父亲道德推脱显著调节T1的儿童期虐待对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和T2的欺负行为的影响路径,但不能调节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与T2的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
- 王兴超田芳芳
- 关键词:儿童期虐待欺负行为
- 中学生同伴忽视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中学生同伴忽视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关系。方法:以河北省2所学校1 54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问卷中同伴忽视分问卷和网络欺负行为问卷对中学生受到的同伴忽视和网络欺负行为进行间隔7个月两次数据采集(分别为T1、T2),使用AMOS23.0进行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T1同伴忽视得分为(1.9±0.8),T2同伴忽视得分为(2.1±0.8);T1网络欺负行为得分为(1.3±0.3),T2网络欺负行为得分为(1.3±0.4)。同伴忽视和网络欺负行为得分在T1和T2均呈正相关(r=0.12、0.14,均P<0.01);T1网络欺负行为得分与T2同伴忽视水平得分正向关联(β=0.15,P<0.01),但是T1同伴忽视得分与T2网络欺负行为得分无关联(β=0.01,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受到的网络欺负行为可正向预测同伴忽视。
- 李森张双喜
- 关键词:中学生
- 金钱剥夺感对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复合式多重链式中介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金钱剥夺感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公正世界信念和道德推脱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观经济幸福感指数、公正世界信念量表、道德推脱问卷、网络欺负行为问卷对7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金钱剥夺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2)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道德推脱在金钱剥夺感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具有单独中介效应;(3)金钱剥夺感通过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道德推脱的链式中介对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金钱剥夺感不仅对网络欺负行为有直接影响,还通过个人世界公正信念、道德推脱以及二者的序列路径产生间接影响。
- 刘灵周慧蓉韩迎春韩迎春
- 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道德推脱
- 中职学生校园氛围感知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 曹胜阳
- 向欺负行为勇敢说“不”--四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 2023年
- 【设计理念】校园欺负行为指学生在某段时间内被个人或群体反复或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包括语言上的辱骂、威胁、嘲笑、戏弄等,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增强,但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比较片面,情绪上易冲动,容易发生攻击行为,需要得到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校园欺负行为,初步掌握应对校园欺负行为及控制自己欺负行为的方法,增加亲社会行为,改善同伴关系。
- 黎春平
- 关键词:欺负行为亲社会行为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 打是亲,骂是爱?父母虐待对儿童欺负行为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 培养出暴力孩子的家庭,通常也有暴力父母。曾几何时,我国主流的教育观念是——"打是亲,骂是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不揍,浑身难受。"即便到了现在,依然有部分父母认为这是正确的教养方式。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这种打骂孩...
- 谭德琴谢瑞波宋省成蔺秀云丁菀
- 关键词:心理虐待性别差异欺负行为
- 童年中晚期社会支配性目标与欺负行为的动态关系:班级欺负参与者行为的调节作用
- 社会支配性目标是指在同伴群体中获取高于他人的权力和主导地位的愿望。演化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欺负行为是个体获取和巩固自身权力、地位和支配性有效手段。已有大量研究,采用个体间的方法,揭示了社会支配性目标和欺负行为之间的关联,这...
- 潘斌马玉鑫纪林芹张文新Tengfei Li
- 关键词:欺负行为
- 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和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
- 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负现象都十分严峻,尤其在中小学校园中,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率高且后果严重,为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相继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负。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关系亲密、行为类似且存在定...
- 刘静
- 关键词:小学生欺负行为道德推脱
-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自尊和基本共情的作用被引量:8
- 2023年
-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来自山西省太原市和长治市的7所中学的2407名初一学生进行了调查,探究了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共情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父母低头行为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2)自尊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基本共情可以显著地调节自尊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路径,但不能显著地调节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路径。
- 高玲孟文慧刘介地杨继平王兴超
- 关键词:自尊青少年
相关作者
- 史慧静

- 作品数:131被引量:71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青少年 影响因素 儿童 青春期 健康教育
- 王兴超

- 作品数:59被引量:75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道德推脱 中介作用 青少年 大学生 道德认同
- 张文新

- 作品数:430被引量:4,931H指数:4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研究主题:青少年 抑郁 青少年早期 同伴侵害 儿童
- 潘斌

- 作品数:40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研究主题:青少年 同伴拒绝 班级 中介作用 欺负行为
- 李梦娜

- 作品数:11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校园欺负行为 暴力 随迁子女 农村人口 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