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2篇“ 毛细淋巴管“的相关文章
- 继发于华氏巨蛋白血症小肠毛细淋巴管扩张症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1 病例报道患者,以"腹泻3个月"于2018年8月19日经门诊收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3~10次/d,色黄,水样便,无黏液脓血,饭后0.5 h即便,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肛门下坠感,伴脐周隐痛,胃纳差,伴头晕乏力,胸闷。病程中有数次发热,体温最高39.0℃,均于社区医院输液治疗。门诊予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口服止泻,效果不显。
- 田秋实陈喆
- 儿童脾毛细淋巴管瘤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分析儿童脾毛细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脾毛细淋巴管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女2例,男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脾毛细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人CT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类圆形低密度肿物,边界清晰,2例局部突出脾轮廓外,3例病灶均无钙化,1例病灶伴有多发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呈轻至中度强化,其余囊内容物未见强化.结论 儿童脾毛细淋巴管瘤临床少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CT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确诊需综合影像特征和病理学检查.
- 祁昕王春祥杨楠赵滨
- 关键词:淋巴管瘤
- 一种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的中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松笔头、独行千里、落新妇根、三钻风、多花八角莲、绣球防风、香花刺、铁篱巴果、迎春花叶、矮人陀、鹩哥舌、活血连、猪毛蕨、水蕨、青娘子、铁棒锤、野牡丹根、青刺尖组成。本发明以...
- 钟声
- 文献传递
- 小鼠S180移植瘤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随肿瘤生长的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小鼠肉瘤(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探究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腋下注射S180腹水型瘤株,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共15只,每组3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分析肿瘤组织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随肿瘤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 3d组标本观察发现,毛细淋巴管管壁结构完整,管壁可见锚丝与胶原纤维,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各种结构正常的细胞器;5d组、7d组及9d组观察到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毛细淋巴管管壁断裂溶解情况越来越严重,可观察到的锚丝与胶原纤维数量越来越少,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受损程度也越来越严重;11d组观察到毛细淋巴管管壁几乎全部破碎溶解,未观察到锚丝与胶原纤维,无法清晰辨认淋巴内皮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器。结论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和重量呈增长趋势,毛细淋巴管管壁受损程度、淋巴内皮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
- 马楠张丽男王龙凯张晓博毕秀高子彬
- 关键词:S180移植瘤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小鼠
- 肾脏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及分布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毛细淋巴管在肾脏的分布及淋巴管超微结构,以明确肾脏转运大分子物质和组织液进入淋巴循环的生理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20只,每只动物取肾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即Podoplanin和CD34分别标记淋巴管和血管,应用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并拍照,以观察鼠肾起始淋巴管在肾脏分布。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管超微结构,包括毛细淋巴管的一般特征、内皮细胞的连接、质膜小泡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经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光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呈红色、毛细淋巴管呈绿色,区别明显。淋巴管形态不规则,管腔大,壁薄。淋巴管主要位于富含结缔组织区,大鼠肾脏皮质淋巴管明显多于髓质。电镜下见毛细淋巴管的形状极不规则,毛细淋巴管的管壁较薄,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基膜很薄,不连续或缺如,可见细胞内通道样结构,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富含细胞器和质膜小泡。内皮细胞以重叠连接为主,在内皮细胞的连接处可见有黏着装置。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中含有极其丰富、大小不等的质膜小泡。质膜小泡多数游离于细胞质内。结论大鼠肾脏淋巴系统内大量质膜小泡和通道样结构的存在,正是肾脏转运大分子物质和组织液进入淋巴循环的生理基础。
- 张桃艳柳刚关广聚
- 关键词:淋巴管肾脏PODOPLANINCD34
- 毛细淋巴管形态学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毛细淋巴管作为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具有调节体液平衡、吸收组织间隙蛋白质等功能。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毛细淋巴管研究方法与标记技术,关于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研究报道较少。新近发现的多种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以及新研制的较特异敏感的染色方法,将有助于对毛细淋巴管结构功能的认识和各种淋巴管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
- 吴秀凤刘宁飞
- 关键词:毛细淋巴管形态学细胞标记物淋巴管内皮体液平衡染色方法
- 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2010年
- 目的:分离培养人皮肤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免疫微珠进行细胞分选,克隆柱纯化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标志物表达。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VEGF-C蛋白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光镜下LECs呈卵圆形单层生长,有典型铺路石征;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大,胞浆丰富,内有空泡,细胞器丰富;LECs标志物VEFGR-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D2-40均为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BVECs)标志物VIII因子表达阴性;VEGF-C对LECs的促增殖作用明显。结论:联合使用酶消、抗体磁珠分选和细胞克隆柱纯化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
- 王玲梁志清李宇迪
- 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毛细淋巴管的透射电镜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无毛细淋巴管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取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15颗,纵向劈开后在2.5%戊二醛中4℃固定1h,完整地取出牙髓,切成截面积约为1mm^2,长约3mm的小长条,再在同一固定液中固定2h,后固定,包埋,半薄切片定位,选取5例牙髓进一步作超薄切片,铀铅染色,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中观察到具有典型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特点的结构。结论在牙根发育完成的年轻恒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毛细淋巴管,其具有与其他组织毛细淋巴管基本相似的超微结构特征。
- 宫艳红汪竹平王铎亓庆国郑传雨贺长历
- 关键词: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毛细淋巴管透射电镜
- 改良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毛细淋巴管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ucleotid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se-ALPase)双染色法进行改良,并用其染色观察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存在毛细淋巴管。方法:选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共44个。首先取15个牙,分为3组,分别用单纯冰冻法、先冰冻后固定法、先固定后冰冻法处理牙髓,选取适用于本研究的标本制备方法。然后取8个牙的牙髓切片对5'-Nase-ALPase双染色法从ALPase反应底物量和反应时间上进行改良。最后取21个牙,其中12例牙髓的切片用改良双染色法染色,9例分3组作对照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中的毛细淋巴管。结果:用改良5'-Nase-ALPase双染色法发现在被染为淡蓝色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呈褐色或浅黄色的毛细淋巴管。结论: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毛细淋巴管。
- 宫艳红汪竹平王铎亓庆国贺长历宋培珍
- 关键词: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毛细淋巴管
- 淋巴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组织液吗?
- 2009年
- 1问题的提出
前不久,在稳态教学过程的小结阶段,我请同学在黑板上完成了人体体液的关系图解(图1)。教学多年,我从未对这一图解产生过怀疑,但是那一次,在给出这一图解后,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真对比了课本P.5内环境稳态图解(图2)和总结图解(图1)后,发现两者有矛盾。
- 张海其
- 关键词:淋巴毛细淋巴管组织液
相关作者
- 冯克俭

- 作品数:82被引量:206H指数:7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 研究主题: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家兔 毛细淋巴管
- 刘跃光

- 作品数:106被引量:525H指数:13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 研究主题:淋巴管 超微结构 家兔 毛细淋巴管 针灸治疗
- 王铎

- 作品数:76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牙本质 牙髓 甲硝唑 前磨牙 毛细淋巴管
- 汪竹平

- 作品数:38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牙本质 甲硝唑 毛细淋巴管 牙髓炎 根管消毒
- 王云祥

- 作品数:52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淋巴管 家兔 超微结构 淋巴系统 淋巴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