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4篇“ 水华鱼腥藻“的相关文章
水华鱼源有机物混凝去除特性研究
2023年
混凝工艺对水中的类去除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混凝工艺的理解和应用。文章利用引黄河水库水与水华鱼培养液混合配制了模拟高水,研究不同条件下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探讨源有机物及其消毒副产物混凝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模拟高水的有机物主要包括微生物代谢产物、腐殖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不同成分模拟高水均会生成三卤甲烷和N,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且含胞内有机物的模拟水样有更高的三卤甲烷和NDMA生成潜能;混凝对模拟高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一般;而对不同类型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能力不同,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率最高,为60.9%,NDMA前体物最高去除率只有28.1%;混凝对含稳定期源有机物的水样去除效果最好,对含类指数期与稳定期的水样去除机理以电中和吸附为主,衰亡期以网捕和卷扫为主。
林珂赵亮潘章斌王永磊贾瑞宝
关键词:水华鱼腥藻消毒副产物混凝
一株水华鱼细菌的分离鉴定和溶特性被引量:2
2023年
从不同来源的水体和土样中,筛选出对水华鱼具有溶作用的溶菌株SLW6。对菌株SLW6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研究了溶菌在不同培养时期、不同pH条件下对菌株SLW6溶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该菌株对水华鱼的溶方式。结果表明:菌株SLW6呈革兰氏阴性,V-P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甲基红试验为阴性,过氧化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都为阳性,菌株SLW6与产碱杆菌属的Alcaligenes faecalis(NR113606.1)的同源性达到99.65%,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断溶菌株SLW6为产碱菌属(GenBank登录号为OP363821)。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含量,用叶绿素a含量变化计算溶率,结果表明SLW6处于对数期时的溶效果最好,溶率达89.45%;在pH=7条件下,溶效果较好,溶率为47.03%;溶菌SLW6对水华鱼的作用方式是直接溶为主间接溶作用为辅。
洪桂云黄浚峰朱钰妮朱曙光
关键词:溶藻菌水华鱼腥藻溶藻特性
相同条件下四种微(栅、小球水华鱼)生长速度的比较
2023年
小球、栅水华鱼均是微中重要的应用及研究品种,本实验探究了这四种微分别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各类微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各自的生长速度进行比较。探究在相同环境中这四种微中的优势品种。通过实验得知,水华鱼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为其中的优势种,栅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四种微生长速度的比较结果为:水华鱼 > > 小球 > 栅
徐雪宁孙东红孙鹏芳王亚琳司书舟崔坤淼杜雅煦李容兆马夏南李佳聪
关键词:小球藻栅藻鱼腥藻水华鱼腥藻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华鱼模拟配水混凝处理效果
2022年
以添加了不同生长阶段水华鱼培养液的引黄水库水为研究对象,文中对比分析了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FeCl_(3))、硫酸铝[Al_(2)(SO_(4))_(3)]对细胞和有机物的混凝去除效果,考察了原水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C对高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最好,对细胞、UV_(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00%、59.80%和52.00%;对水体pH适应范围较广,在投加量为6mg/L及pH值为8.0条件下,PAC对源性三卤甲烷和N-亚硝基二甲胺(NDMA)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效果相对最佳,对NDMA前体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29.20%。
糜自栋赵亮宋武昌陈发明孙韶华贾瑞宝
关键词:水华鱼腥藻消毒副产物前体物
水华鱼(Anabaena aquae)不同生长阶段的产嗅特征和源有机物特性被引量:2
2022年
水华鱼(Anabaena aquae)是一种水体中常见的优势蓝,为水中嗅味的重要来源,且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源有机物(AOM)对于水质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水华鱼不同生长阶段的产嗅特征和AOM特性对于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建立水华鱼生长曲线,提取不同生长阶段的胞内与胞外有机物,通过气质联用分析、三维荧光扫描和液相-有机碳测试(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organic carbon detection,LC-OCD)等表征手段,对水华鱼生长过程中的胞内外嗅味物质和有机物的变化情况进行多维度解析。结果表明,本实验培养条件下水华鱼所产的嗅味物质主要是β-紫罗兰酮和β-环柠檬醛,主要存在于胞内有机物,平均浓度为2.90μg·L^(-1)和1.53μg·L^(-1)。其产嗅能力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减弱。AOM呈现出低分子亲水性的特征。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胞外有机物主要含有类腐殖质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胞内有机物内主要含有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质、络氨酸和色氨酸。生长过程中胞内有机物和嗅味物质随细胞的破裂逐渐泄露到胞外,胞内外有机物的组分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其浓度随生长阶段的不同会发生相应的改变。LC-OCD结果显示,AOM主要由低分子有机物构成,且溶解性有机氮含量较高。
张孟雨米记茹李桂芳宋武昌张素珍孙韶华王永磊贾瑞宝
关键词:水华鱼腥藻
椎实螺联合水产益生菌抑制水华鱼被引量:1
2021年
椎实螺和复合水产益生菌(EM菌)对蓝水华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该文比较了二者单一或联合处理对水华鱼的防治作用。单一处理时,椎实螺与EM菌均能抑制水华鱼的生长,降低叶绿素a和蓝蛋白含量,且随添加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但椎实螺单一处理难以降低毒素Anatoxin-a的浓度水平,EM菌单一处理难以降低水中可溶性蛋白的浓度水平。椎实螺联合EM菌处理,不仅能快速降低水华鱼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而且使水体中毒素Anatoxin-a和胞外可溶性蛋白的浓度保持在低于实验起始时的水平。所以,在改善水华鱼造成的水体质量恶化方面,椎实螺联合EM菌处理比它们单一处理更具有优势。
平双双许明景周晓见靳翠丽
关键词:水华鱼腥藻椎实螺EM菌
水华鱼和蓝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2021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类对当地生态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完整的检测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的“水华”现象。本文主要利用生物学、免疫学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进行监测和控制,并为市政和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完整的水华暴发应急预案。
杨国伟田明明
关键词:鱼腥藻应急预案
黄酮类化合物对水华鱼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分别选取木犀草素和芹菜素2种黄酮类化感物质对水华鱼进行抑制试验,通过测定细胞数、抑制率、叶绿素a、MDA、SOD等指标研究其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对水华鱼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效果显著提高,其中,25mg/L的木犀草素、芹菜素对水华鱼的抑制率分别达95.83%和98.84%,水华鱼叶绿素a、MDA和SOD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化感物质处于低浓度时,对MDA和SOD影响不大;随着浓度升高,MDA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系统受到破坏,类生长严重受阻。
姚华张帮婵齐睿晨张若涵邢春玉周强
关键词:木犀草素芹菜素水华鱼腥藻
一株海洋蜡样芽胞杆菌及其在水华鱼防治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溶特性的海洋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HY339及其在抑制水华鱼生长方面的应用,它的保藏编号是CGMCC No.14207。菌株HY339发酵液及发酵液...
周晓见许明景田良玉缪莉靳翠丽
文献传递
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和同步降解毒素的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Anabaena flosaguas)及同步降解毒素(anatoxin-a)的效果和相关机制,选取水华鱼毒素为研究对象,以处理后悬液中的细胞浓度、毒素浓度及活性基团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不同等离子体输入功率及空气流量下的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00 L·h^-1时,10 min处理即可失活悬液中超过5 log10·mL^-1浓度的水华鱼,与此同时悬液中毒素的浓度同步降低了99%以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华鱼的失活及对毒素的降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入功率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此外,等离子体处理后悬液中活性基团(H2O2和O3)的浓度显著提升,可能在细胞失活和毒素同步降解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水华鱼腥藻

相关作者

沈健英
作品数:88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研究主题:水华鱼腥藻 固氮鱼腥藻 固氮蓝藻 除草剂 水稻
潘伟斌
作品数:98被引量:71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溶藻细菌 富营养化 水华鱼腥藻 溶藻活性物质 镉
胡先文
作品数:47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华鱼腥藻 甲磺隆 除草剂 绿磺隆 苄嘧磺隆
董元彦
作品数:85被引量:64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研究主题:苄嘧磺隆 土壤 甲磺隆 水华鱼腥藻 除草剂
岳霞丽
作品数:66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苄嘧磺隆 水华鱼腥藻 除草剂 甲磺隆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