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篇“ 水深梯度“的相关文章
不同水深梯度下沉水植物关键限制因子的差异性研究--以太湖东山湾为例
2025年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特别是水深的影响;不同水深梯度下,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也存在差异性,并与水深一起对沉水植物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选取太湖东部典型的草型湖区——东山湾为研究区域,于2020年10月2021年6月对31处不同水深的样点进行了3次野外调查,主要指标包括水体理化因子与沉水植物种类及丰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对不同水深处沉水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水深湖区中影响沉水植物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水体的理化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太湖东山湾近岸浅水区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和透明度与水深之比(SD/WD)的均值显著高于近湖心较深的水域;春季水体总氮(TN)、硝态氮、总磷(TP)、磷酸盐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秋季和夏季。2)调查共记录到东山湾12个种类的沉水植物,中间水域的沉水植物频度更高,不同水深区域内的沉水植物群落表现出物种组成差异,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Potamogen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在近湖心区表现出更高的频度与丰度。3)影响东山湾沉水植物群落的关键水环境因子包括水深、TN、TP、SD/WD和Chl.a,且不同水深区域的沉水植物群落组成受到不同水环境因子调控。水深较浅的近岸区域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包括水深和Chl.a;中间水域的沉水植物主要受到水体TN和TP的影响;而水深更深的近湖心区域沉水植物则与水深、TN和TP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浅水湖泊水位管理以及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沉水植物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思文姜磊马书占吴越詹洪新叶祺常以恒陈开宁
关键词:太湖沉水植物群落水深
若尔盖典型高寒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水深梯度的响应被引量:11
2023年
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影响全球碳库的收支平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为了解水位变化对高原高寒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水位下降下的高寒泥炭沼泽碳循环,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典型沼泽湿地两种优势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湿生植物,即喜欢潮湿环境而不能忍受长时间水位不足的陆生植物)和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tubiformis;中生植物,即介于湿生与旱生植物之间而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宇宙”水位模拟试验,分析两种植物在10 cm(D_(10))、0 cm(D_(0))、–20 cm(D_(-20))和–50 cm(D_(-50))水位梯度下叶形态性状的差异,以及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木里苔草通过减小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和增加叶厚以适应水位下降,斑唇马先蒿则通过减小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重来适应水位上升.(2)随着水位下降,木里苔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减小,而胞间CO_(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增加;斑唇马先蒿表现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而胞间CO_(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逐渐减小.(3)木里苔草叶干重与叶长、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叶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斑唇马先蒿的叶干重除与叶厚无显著相关关系外,与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总体而言,水位增加对斑唇马先蒿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水位下降对木里苔草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木里苔草(湿生植物)对水位下降的敏�
杨军王玥刘建亮赵川陈槐
关键词:泥炭沼泽形态性状光合性状
龙感湖不同水深梯度种子库的变化研究
当前,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受威胁的生境类型之一,随着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湿地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怎样恢复和重建受损水域生态系统这一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作为湿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元钦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水深梯度种子库植被变化自然恢复
文献传递
南四湖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水深梯度的响应被引量:10
2020年
从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探讨沉水植物群落对水深的响应可深刻揭示水深对群落构建的影响机制。以南四湖不同水深沉水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群落的9个加权功能性状(株高、茎分支数、茎节数、茎直径、根长、根围直径、生物量分配比、比叶面积、植物体磷含量)、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Berger-Parker生态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5个功能多样性指数(功能丰富度FRic指数、功能均匀度FEve指数、功能离散度FDiv指数、功能分散度FDis指数和二次熵Rao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关系对水深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水深可显著改变群落株高、根长、根围直径、比叶面积、生物量分配比和植物体磷含量6个加权功能性状;群落茎分支数、茎节数和茎直径3个加权功能性状对水深变化无显著响应;(2)水深可显著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中等水深处沉水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Berger⁃Parker生态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功能丰富度FRic指数、功能均匀度FEve指数、功能离散度FDis指数、二次熵Rao指数;(3)水深可改变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功能丰富度FRic指数、功能均匀度FEve指数、功能离散度FDiv指数3个功能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关系,但对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功能离散度FDis指数、二次熵Rao指数2个功能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关系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群落不同测度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关系对水深变化的响应迥异,在探讨水深对沉水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机制时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王丽虹杨磊刘玲何亮蒋万祥申恒伦朱天顺潘保柱
关键词: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水深
若尔盖高原湿地木里苔草生理生态特征对水深梯度的响应被引量:5
2020年
木里苔草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原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深梯度变化的显著影响。选取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典型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5cm、-3.5cm、0cm、8cm和22cm水深梯度下株高、叶长和叶宽的生长特征及增长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叶氮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木里苔草在水深为8cm时呈现最大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其中以株高对水深梯度的响应最为显著,叶宽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并不明显,适度干旱或淹水都对木里苔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叶绿素、叶氮含量和生物量也都在8cm水位下达到最大。通过此实验,可以阐明木里苔草生长对水深条件的响应,为若尔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依据。
董李勤杨文姚鹏举王洪军王妍方王妍方
关键词:生理生态水深梯度
贵州草海湿地不同水深梯度下沉积物铁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研究水文条件对湿地沉积物中铁赋存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贵州草海不同水深梯度下沉积物中铁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沉积物中总铁含量在22.8—46.2 g·kg^(-1)之间,平均值为37.06 g·kg^(-1),随着水深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草海湿地沉积物中,各形态铁含量大小为残渣态(RES-Fe:7.16—41.22 g·kg^(-1))>有机结合态(OM-Fe:1.68—13.94 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RED-Fe:2.29—6.96 g·kg^(-1))>碳酸盐结合态(CARB-Fe:0.004—0.095 g·kg^(-1))>可交换态(EXC-Fe:0.002—0.004 g·kg^(-1));各形态铁含量对水深变化响应不一致,RES-Fe、EXC-Fe和Tot-Fe含量随水深加深而减少,RED-Fe和OM-Fe含量随水深加深而增高,CARB-Fe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水文条件影响铁形态组成,季节性积水的S1和S2样点铁含量较高,仅以RES-Fe为主,占总量的87%—91%,而积水较深且长期淹水的S3和S4铁含量较低,以OM-Fe和RES-Fe为主,二者之和占总量的81%—85%.湿地沉积物中铁含量及其形态组成分布会因为水深变化而不同,铁的生物有效性也会因此发生改变,抬升水位有利于提高铁的生物有效性.
杨杰夏品华林陶吴胜利吴胜利陈艳明
关键词:草海湿地水深沉积物生物有效性
水深梯度对钝脊眼子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水深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子,该研究以具有典型异型叶性的钝脊眼子菜(Potamogeton octandrus)为对象,通过分析浅水处理(10cm和30cm)和深水处理(50cm和70cm)4个水深梯度下幼苗生长、生物量及繁殖策略等,探讨钝脊眼子菜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和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钝脊眼子菜植株到达水面后出现异型叶,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且与水深梯度呈正相关。钝脊眼子菜的株高随着水深的增加呈现爆发式的增长,10cm水深的总茎长显著低于其他水深处理。水深对节间数也有显著性影响,其中,30cm组处理节间数最多;而深水处理组的节间长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浅水处理组。分蘖数在4组处理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随着水深的增加呈现显著性递减。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分配则随着水深增加而明显增加。水深处理对有性生殖指标有显著性影响,水深的增加抑制其有性繁殖。其中,10cm条件下无花序形成,50cm水深下的花粉量、P/O比和花序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且深水处理的结实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30cm组。这表明钝脊眼子菜可通过调整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并采取不同的繁殖策略,以达到对水深的最佳适应,其中最适水深生长范围在50cm左右。
赫丁轩李肖夏郭友好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水深繁殖策略湿地生态
消落带植物群落水深梯度配置技术被引量:1
2019年
为充分发挥消落带水生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消落带水生植物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消落带植物群落水深梯度配置技术,即按照消落带水位周期性变化规律,依照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种植水生植物,并使其生长节律超前于水位变化的时间。种植前,掌握水位变化规律,测定水质、栽植底质厚度;依据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按照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在春季枯水期进行种植,使植物在丰水期到来之前达到旺盛生长期。
潘金辉朱尧锋赖达健赵勋石路吴闽威
关键词:消落带水生植物水深梯度植物群落
一种基于水深梯度原理的海底滑坡快速识别方法——以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如何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并提取海底滑坡的特征形态信息一直是海洋工程地质、特别是深水工程地质评价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滑坡后形成的地形形态,基于水深梯度求值运算的原理,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海底滑坡的方法。以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为例进行海底滑坡的识别,并利用浅地层剖面做验证,结果显示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其最大的优点是滑坡识别速度快,对于规模小且数量多的滑坡识别效率较高。通过实测数据进一步的分析表明:(1)阈值的选取对识别结果有明显影响,阈值的选取需要结合其他物探资料(如浅地层剖面和声呐影像)综合判断来确定;(2)水深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会影响滑坡识别结果的准确度,合适的空间分辨率会提高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周庆杰李西双徐元芹刘乐军高珊周航李天光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海底滑坡水深梯度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种群生长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种群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以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深梯度,即Ⅰ(0~5 cm)、Ⅱ(5~25 cm)、Ⅲ(25~50 cm)、Ⅳ(50 cm<Ⅳ<150 cm),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探讨芦苇种群生物量、株高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水深环境的响应,分析不同水深梯度株高与生物量的协同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深对生物量、株高的影响极显著(P<0.01),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株高对水深增加的响应为非线性正相关;不同水深梯度对生物量、株高的累积速率表现出不同的极显著差异(P<0.01)。各水深梯度生物量累积在时间序列上为单峰形曲线,株高变化规律为先单调上升后维持不变。水越深生长速率越快,生物量和株高的累积效应越明显;芦苇种群对水深梯度变化的生态适应能力并非线性,水深过高(50 cm<Ⅳ<150 cm)或过低(0~5 cm)对芦苇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水深(5~50cm)株高与生物量的耦合程度高,芦苇长势良好。该研究为确定芦苇生长最佳水深阈值区间和有序推进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乔斌何彤慧于骥吴春燕苏芝屯
关键词:芦苇种群水深梯度生物量株高银川平原

相关作者

古小治
作品数:98被引量:42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物 河道 芦苇 围隔 底泥
柏祥
作品数:22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深梯度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荧光特性 湿地植物 采样器
陈开宁
作品数:225被引量:2,103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蓝藻 太湖 沉水植物 湖泊 沉积物
王国祥
作品数:401被引量:4,490H指数:3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沉积物 菹草 太湖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陈效民
作品数:190被引量:2,812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硝态氮 生物质炭 影响因素 土壤 滨海盐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