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0篇“ 江苏段“的相关文章
- 特丰典型年环太湖江苏段出入湖污染物通量分析
- 2025年
- 基于环太湖江苏段主要出入湖河道2008—2018年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数据,选取特丰典型年2016年,采用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对出入太湖的河道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解析了出入湖通量与水量关系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特丰年份,汛期污染物入湖通量约占全年入湖通量的1/2,出入湖污染物通量主要受水量影响,污染物滞留率低于多年平均值。入湖污染物90%来自湖西区,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贡献最大的是城东港。研究结果为太湖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王晓杰李骏汪姗周俊高建达高晓平
- 关键词:污染物通量水量环太湖
-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核算研究
- 2025年
- 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基于规划与实际调水量、淮水利用比例、泵站开机等基本情况,探讨工程最新成本构成与核算方法,核算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通过分析各项费用、各个区段在单方水总成本中的占比,明晰供水成本结构特征,并对最易影响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变化的费用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相关供水成本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 周晨露周冰逸方国华李鑫曾辕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供水成本
- 长江江苏段地表水中典型抗生素赋存特征及来源分析
- 2025年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南京、泰州、苏州3个城市长江流域干流及入江支流断面和水源地水环境中7大类30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对流域内的医院、制药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展开调研。结果表明:各抗生素的检测浓度在ND(未检出)~7.79 ng/L之间,检出浓度最高的3类抗生素分别是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和磺胺类,其浓度依次为59.48、55.14和30.87 ng/L,分别占抗生素浓度总和的37.5%、34.8%和19.5%;四环素类抗生素未被检出;在水处理设施的出水中检出大量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表明现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该类抗生素的去除能力有限。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关注高级氧化、生物强化及新型组合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张璐刘伟刘树洋周亮岳强黄纯凯
- 关键词:抗生素长江江苏段赋存特征污染源处理技术
-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 2025年
- 京杭大运河承载着文化遗产传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样板的多重使命,探明其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可以为新时代京杭大运河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系数、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以及贡献度模型,刻画2001-2020年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及其贡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南北差异明显。(2)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除生境质量与水源涵养关系由协同转变为权衡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系数逐渐减小或协同系数增大。(3)2001-2020年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各县区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水平整体变化不大,且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两极分化较为严重。2001-2020年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且南段优于北段。(4)从系统层看,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水平对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0.74和0.27,平均障碍度分别为0.69和0.31。从指标层看,各区县的关键贡献因素和阻碍因素各不相同。据此提出推动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徐彩瑶曹露丹汪婧宇孔凡斌王宁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TOD综合开发研究
- 2025年
-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项目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和《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是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城际铁路项目,对于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具有重要意义。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是沪苏嘉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计划第一条自主投资自主运营的城际铁路,其定位为一条兼顾区域城际和沿线市域客运功能、为水乡旅游客流提供高品质出行的都市圈城际铁路。
- 张彬陈田野
- 关键词:城际铁路
- 长江江苏段水域局部床面比降变化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及操作要领
- 2025年
- 内河航道经过长期演变形成,水深也随着时间持续变化。对于进江船舶驾引人员而言,掌握内河航道通航环境特点对于航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河床比降着手分析,根据长江航道相关航段实际水深计算河床比降变化,并结合引航工作给出相关操作建议,以期为进江驾引人员提供参照。
- 韩龙王韧
- 关键词:内河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长江流域江苏段地表水中有机磷酸酯
- 2024年
- 为了探究长江流域江苏段地表水中有机磷酸酯类(OPEs)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和环境行为,于2022年5月和12月采集了不同受纳水体的地表水样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并分析了水体中13种OPE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江苏段地表水13种典型OPEs总质量浓度为74.3~4 776 ng/L,平均质量浓度为354 ng/L。干流和饮用水水源地OPEs处于最低质量浓度水平,其次为农田退水,支流OPEs质量浓度较高,污水处理厂OPEs质量浓度最高。除农田退水外,干流、支流、饮用水水源地和污水处理厂冬季OPEs质量浓度较夏季均有所降低。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和三苯基氧膦(TPPO)是地表水中最主要的OPEs污染物。污水处理厂是长江流域江苏段地表水中OPEs的最大来源。
- 付丹李娟杨丽莉彭模严䶮吉鑫严力
- 关键词:有机磷酸酯
- 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024年
- 为了解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分4个季节布设5个断面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6属39种,物种组成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占比分别为35.90%、33.33%和23.08%;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虽然在空间上未出现显著差异,但呈现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距离分析均显示,着生藻类群落变化主要体现在季节差异上,夏季和冬季较春季和秋季变异程度更高;环境因子冗余分析(dbRDA)表明,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之间演替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总氮是营养盐指标中唯一显著的影响因子。
- 徐季雄徐敏月王金东黄睿
- 关键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环境因子
- 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区生境质量评价
- 2024年
-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所处的吴淞江江苏段集水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InVEST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在只须获取少量数据的条件下,快速建立评价模型,直观、精确地得到工程施工前和竣工后生态环境变化,实现生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3.25%,Kappa系数为91.81%;工程施工前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最高值为0.76,位于独墅湖湖心,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100,整体生境质量偏低;工程竣工后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098,比施工前下降了0.002,下降率为2.00%,工程建设导致生境质量下降和生境退化度增强,为保证生境质量不降低,须进行生态补偿。
- 姚思佳张权姜琳琳解晋敏蒋涛畅里鑫李欣杨朝辉
-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利工程
- 数字孪生吴淞江工程(江苏段)建设方案探讨
- 2024年
- 数字孪生吴淞江工程以阳澄淀泖区为物理流域范围,在已有水文监测站网基础上,开展水位、流量、视频、工情等感知监测,以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为底座,以水文-水动力-水质-水工程调度耦合模型为核心,以水利知识平台为驱动,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与模拟,建设吴淞江工程相关业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管理的“四预”业务体系,服务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态河湖监管、智慧航运、水文化服务等业务工作,对于加快太湖流域数字孪生水网工程和智慧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丁瑞范子武范子武谢忱雷四华
相关作者
- 郁亚娟

- 作品数:72被引量:84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 研究主题:生命周期评价 江苏段 锂离子电池 水体 有机氯农药
- 吴赞平

- 作品数:38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高速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 江苏段 软土地基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
- 方国华

- 作品数:353被引量:2,098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研究主题:水资源 指标体系 水利工程 优化调度 多目标
- 闻昕

- 作品数:150被引量:4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 研究主题:风光 优化调度 径流 干旱 调度规则
- 闵泉

- 作品数:18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江苏段 沪宁高速公路 收费站 交通组织方案 扩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