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490篇“ 油气成藏规律“的相关文章
- 北部湾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勘探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被引量:1
- 2024年
- 北部湾盆地是南海西部海域重要的原油勘探区和产区,具备多凹陷含油、多层系成藏、多种油气成藏模式等优势成藏条件,近年来在页岩油、潜山、岩性、深层油气、后备凹陷/洼陷等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勘探中取得了突破。为了落实北部湾盆地重要生烃凹陷的区域成藏规律,指导后续常规油气精细勘探开发及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勘探,对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开展了研究,总结了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北部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物质充填;古近系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油页岩和半深湖亚相泥岩为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此外,在流沙港组三段、流沙港组一段、涠洲组二段也发育多套烃源岩;发育潜山储层和碎屑岩储层,形成了多源、多储、多盖的格局;凹陷区原生近源成藏、凹中断裂带/断隆带/陡坡带垂向成藏、斜坡区过路成藏、凸起/隆起区汇流成藏等多种成藏模式控制了北部湾盆地的多凹陷成藏;油气在多凹多带有序分布,油气的差异聚集控制了内气外油、深气浅油的油气分布特征,不同区带内的油气藏类型差异显著。在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成藏规律的指导下,从资源潜力、成藏条件、勘探开发程度综合分析,页岩油、潜山、岩性圈闭、深层油气、后备凹陷/洼陷是北部湾盆地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 邓勇胡德胜朱继田刘国昌刘国昌童传新张道军徐新德满勇游君君满晓吴云鹏周刚张建新
-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成藏条件资源潜力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6
- 2024年
-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相对优质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少量河口砂坝微相中,其成分以长石岩屑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砾岩。岩石普遍较致密。岩心孔隙度为3.17%~23.40%,平均为9.04%,渗透率为0.01~934.00mD,平均为0.73mD,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可见粒间缝和其他微裂缝。②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的泥页岩,最厚处超过400m,为残留海—潟湖相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岩性以云质泥岩和泥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多大于1.0%,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6.0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2%,HI平均为322mg/g,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③研究区具有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之前为第1期油气充注,未能聚集成藏,早侏罗世为第2期油气充注期,对应黄色荧光烃类包裹体;早—中白垩世为第3期油气充注期,对应蓝白色荧光烃类包裹体,后2期油气充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起主要贡献作用。④研究区源储配置紧密性是导致玛湖西斜坡和玛湖东斜坡油气差异性聚集的核心要素。
- 尹路许多年乐幸福齐雯张继娟
- 关键词:砾岩油藏三叠系准噶尔盆地
-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为例,研究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油气源岩、储层特征等,探讨油气运移路径和方式、成藏时代等,揭示了该区域的油气成藏规律,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 王阳李忠权
- 关键词:油气成藏规律
-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被引量:5
- 2023年
-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具有“陆源”特征,石油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区内深部三叠系海相烃源岩贡献极小。(2)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充注持续时间长,成藏时期晚,早期生油,晚期生气,油成藏于中新世(4.0~22.0 Ma),气成藏于晚中新世—中上新世(3.5~11.0 Ma),受2.6~3.5 Ma构造隆升影响,气藏成熟度较低。(3)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较发育,天山南地区以断裂和不整合面作为主要运移通道;顺北地区以不整合面和巴西改组薄层砂体为运移通道。(4)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在舒善河组和巴西改组,含砂率一般高于60%,与其上部发育的连续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沉积相控制,天山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砂坝及滩坝,顺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目前探井未钻遇朵体最高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差;顺北地区储层物性更佳。(5)研究区天山南与顺北地区因断裂活动强度及储盖组合特征存在差异造成了二者的油气藏类型不同,前者以低幅度构造、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后者以规模较小的岩性油气藏为主。
- 徐壮石万忠王任骆福嵩夏永涛覃硕张晓
- 关键词:成藏模式辫状河三角洲碎屑岩储层下白垩统
-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8
- 2023年
-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广泛发育古地貌油藏,古地貌对该类型油藏的运聚成藏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以印模法恢复该地区的古地貌形态,并结合试油试采资料、油藏剖面等分析古地貌对环江地区延安组下部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环江地区主要发育古河谷、支河谷、高地、斜坡、河间丘5种古地貌单元;古地貌对研究区侏罗系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古地貌的起伏形态直接控制沉积相的展布,古地貌背景下的低幅度鼻隆构造是油藏的富集空间,延长组顶部的不整合面与古河道厚砂带为油气运移提供有利通道;环江地区侏罗系延10油层组发育斜坡成藏和支河谷成藏2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为环江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 耿军阳刘丽萍罗顺社吕奇奇代榕张严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貌油气富集延安组
-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侏罗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 北部山前带作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最重要的富油气构造带之一,是以逆冲断裂及走滑断裂为基础存在的复杂逆冲褶皱系统,多期构造运动叠加造成北部山前带存在以下问题:(1)构造复杂、具有分区分带的特征;(2)油水关系混乱且受多重因素影...
- 郭睿
- 关键词:吐哈盆地成藏条件成藏模式
- 查干花-达尔罕地区火山岭组-营城组构造特征、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 查干花-达尔罕地区位于长岭断陷东部,该地区多口探井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获得高产烃类气流(CH4含量80%以上),揭示了断陷层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油气藏类型,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前期勘探成果表明,火山岩勘探仍为研究区的勘探主体,尤...
- 张凌上
- 关键词:油气勘探成藏规律
- 准噶尔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39
- 2022年
-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叠合盆地,近50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是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准噶尔盆地最新勘探发现和已有研究认识,文章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分析了重大勘探领域,以此为勘探战略选区提供依据,丰富和发展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结果表明,准噶尔多期盆地类型叠加演化过程中,纵向上形成了"三层楼"成藏组合;横向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隆、坳构造格局相互叠置,多期叠合的改造形式和强度,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结构,决定了油气聚集与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性。油气富集规律表现为烃源岩对油气分布具有首要控制作用;盖层、断裂、古构造、不整合以及沉积相对油气的分布具有次级控制作用。盆地富烃凹陷斜坡区中深层-深层、南缘冲断带、陆梁隆起石炭系以及中-下二叠统页岩油(气)等领域是未来风险勘探部署有望获得战略突破的现实领域。准噶尔叠合盆地多旋回构造演化的性质,决定了这类盆地勘探的长期性和油气发现的多阶段性。
- 唐勇宋永何文军赵龙赵龙杨海波赵长永郑孟林费李莹
- 关键词:冲断带深层油气页岩油气
- 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3
- 2022年
- 为加强江苏油田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选择发育典型构造-岩性油藏的马家嘴—联盟庄地区开展研究,通过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油气来源、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主要发育两种,在北部次级断层附近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斜坡区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对储层发育情况开展地震预测,刻画砂体边界,认为M3、M4、M2井一线南侧的斜坡区是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有利区,也是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方向。
- 毕天卓刘金华葛政俊
-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气运移通道戴南组高邮凹陷
- 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以英买46井区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针对英买46井区油气平面分布不符合差异聚集原理的现象,依据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方法,结合沉积学及成藏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英买46井区的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揭示了油源、成藏期次、运移路径的差异共同制约了平面上"西油东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分别来自于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烃源岩,两套烃源岩TOC平均值均接近1%,生烃潜力较好;研究区巴西改组底部砂岩为主要储层,孔隙度为19.1%,其顶部泥岩盖层评价指数为2.5,封盖能力较好,储层和盖层并不是油气差异聚集的主控因素.英买46井区存在2期油气充注过程——第1期油气充注约为5 Ma;第2期约3.5 Ma.第1期充注时,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过白垩系底不整合面运移至英买力地区,经断裂调整至巴西改组砂体后进行侧向运移,在英买46井区的薄砂层和块状砂岩内聚集成藏;第2期充注时,侏罗系恰克马克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经白垩系底不整合长距离运移至英买46井区后,经该区主断层调整进入巴西改组块状砂岩,同早期形成的油藏混合后于英买46井区东部形成凝析气藏.
- 赵海涛孙琦李文浩高登宽赵风云赵风云卢双舫
- 关键词:油气成藏规律油气运移不整合面塔北隆起
相关作者
- 徐国盛

- 作品数:225被引量:2,296H指数:29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西湖凹陷 碳酸盐岩 震旦系 油气成藏
- 王德海

- 作品数:41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沉积环境 沉积相 碳酸盐岩 上二叠统 雾迷山组
- 张进学

-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研究主题:吐哈盆地 油气成藏规律 木塔 凸起 油气富集规律
- 马达德

- 作品数:61被引量:60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北缘 柴北缘 成藏模式
- 吕修祥

- 作品数:224被引量:2,315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油气聚集 油气成藏 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