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4篇“ 海槽“的相关文章
中国在冲绳海槽深部地震探测的新进展
2025年
0引言洋陆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沟-弧-盆体系是认识板块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深部与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窗口。东海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最年轻的边缘海,是发育于陆壳基底之上,现今正受到强烈的弧后拉张并处于形成演化初期的弧后盆地。目前,关于弧后盆地地壳深部结构演化规律及形成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尤其是冲绳海槽地壳属性的厘定、洋壳化模式等众说纷纭。
祁江豪梅西张勇张勇陈晓辉张训华吴志强张菲菲
关键词:冲绳海槽弧后盆地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
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礁滩沉积及储源特征研究
2025年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滩表现出巨大的油气探勘价值,但随着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礁滩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区域新的礁滩气藏发现难度逐渐递增。为寻找礁滩新领域与新目标,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对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沉积、烃源岩以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德阳-武胜海槽两侧台缘在长兴期以生屑灰岩沉积为主,形成礁滩储层。海槽内部以深水硅质泥岩沉积为主,形成优质烃源岩。在长兴组中晚期礁滩规模最大,并向海槽方向逐渐迁移、消失。2)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为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储层物性表明长兴组礁滩储层属于中高孔低渗类型储层。3)长兴组内部以及下伏地层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其中龙潭组泥质烃源岩平均TOC最高。多套烃源岩与礁滩储层形成了“旁生-侧储”和“下生-上储”的储源配置。建议将环海槽的台缘高带作为重点油气勘探区域,并主要在长兴组中晚期地层寻找礁滩储层。
王嘉先孙豪飞徐亮明盈徐唱冉钰李长志李阳杨容
关键词:储层长兴组
马里亚纳海槽火山岩中斜长石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及其对岩浆演化的指示意义
2025年
马里亚纳海槽南部安山岩(H5-T3-2)中斜长石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1050~1150℃,未受到后期岩浆演化的影响。马里亚纳海槽中部玄武质安山岩(H5-T1-3)中斜长石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900~1050℃;英安岩(H5-T1-1)中斜长石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1050~1150℃。马里亚纳海槽18°N附近玄武岩(H5-T2-2、H5-T2-3)斜长石中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050~1150℃,并呈连续降温趋势,只有少部分在1000~1050℃的较低温度结晶,边缘部An值骤降则反映岩浆喷出快速冷却的过程;玄武质安山岩(H5-T2-1)斜长石中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具有“双峰”式特征,主要分布在850~950℃和1050~1150℃2个温度范围。结合斜长石的环带特征及其An值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斜长石有2个明显不同的结晶阶段,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且在马里亚纳海槽浅部可能存在温度约为850~950℃的岩浆房,岩浆到达浅部岩浆房后发生岩浆混合,最终喷出洋底。马里亚纳海槽18°N附近的岩浆演化过程较为复杂,发生了不同周期的岩浆演化过程。
张保辉曾志刚曾志斌杨小双王晓媛王晓媛齐海燕殷学博陈帅韩超
关键词:马里亚纳海槽斜长石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岩浆演化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走滑断层的发现与启示
2025年
【研究目的】沉积盆地走滑断层的识别对其控藏作用研究与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但走滑断层规模小、地震分辨率低是制约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难题,为此在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部地区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走滑断层的识别。【研究方法】通过提高走滑断层分辨率的导航金字塔处理,进行走滑断层判识标志分析与地震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走滑断层的成藏作用。【研究结果】导航金字塔处理提高了深层微小(垂向断距<30 m)走滑断层的识别精度,提出了高陡直立、花状构造、倾向反转、断距和断层性质突变5个走滑断层剖面识别标志,以及雁列/斜列断层、地质体水平错动、拉分微地堑、马尾构造、类型与高差横向变化和地震属性线性突变6个走滑断层平面识别标志,发现了与北西走向台缘带一致的大型走滑断层带。走滑断层不仅可以沟通烃源岩、有利多层系油气运聚成藏,而且有利于深层碳酸盐岩的天然气富集与高产。【结论】研究提出了深层微小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形成了走滑断层的识别方法,发现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大规模走滑断层系统,并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开拓四川盆地走滑断控气藏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吴永宏陶夏妍赵忠宇唐青松黄天俊刘嘉伟冯亮邬光辉
关键词:走滑断层碳酸盐岩气藏四川盆地
南沙地块礼乐西海槽的地壳结构特征
2024年
OBS2019-2测线位于南沙地块礼乐西海槽附近,向北依次穿过礼乐滩、礼乐西海槽和南海海盆,测线全长300 km.该区域处于西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过渡的关键区域.通过对OBS2019-2测线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模拟,得到最终的速度结构模型,模型显示洋壳区地壳厚度4~7 km,陆壳区地壳厚度9~19 km,洋陆转换带(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COT)在模型120~170 km范围内,约50 km宽,地壳厚度6~9 km.同时模型揭示了一个低速带可能为中南—礼乐断裂,属于岩石圈级大断裂,推测其向南经过了礼乐西海槽.相较于东沙地块,OBS2019-2测线速度模型与穿过中沙地块的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测线速度模型具有相似的速度结构特征,因此推测礼乐地块与中沙地块相邻,共轭的可能性更大,两者在南海扩张前同属于华南大陆.
郭建丘学林黄海波
关键词:地壳结构海底地震仪
南沙海槽—西北巴拉望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2024年
南沙海槽-西北巴拉望构造对认识南海成因与演化至关重要。综合南海南缘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南沙海槽极薄地壳可能不是古南海的残余,是夭折的扩张中心;南沙海槽存在挤压逆冲作用,形成时间很晚,与南海扩张无关,是南海形成后挤压的结果。南沙海槽挤压作用与西北巴拉望Pagasa楔变形对比表明,南海南缘的挤压作用停止时间东部早于西部;中、南巴拉望蛇绿岩来自其南部往北逆冲的产物,可能表明古南海由南往北俯冲。综上认为南巴拉望蛇绿岩可能来自新特提斯洋壳,中巴拉望蛇绿岩来自古南海洋壳;不同时期洋壳俯冲残余最终被逆冲至岛弧系之上;巴拉望蛇绿岩是长期由南往北逆冲的结果,最后就位时间可能是中晚中新世。
李学杰汪俊王哲姚永坚祝嵩
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长兴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开江—梁平海槽广泛发育长兴组礁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海槽东侧的取心及地震资料有限,传统地质定性方法无法准确进行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为优质储层预测带来一定困难。深入开展长兴组高频层序地层研究有助于细化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规律,厘清海槽东侧沉积演化历程,提高有利储层预测准确率,以期为深化礁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剖面、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并融入INPEFA测井旋回技术,对川东地区长兴组高频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开展研究。【结果】长兴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长兴组早期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中—晚期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可细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及斜坡—盆地相,长兴组有利储集相带主要为台缘礁滩相;长兴组发育晶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生物礁云岩储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整体呈“低孔—中、低渗”特征。【结论】有利储集区带呈“Y”形展布,主要集中在普光5井—老君1井—七里北2井—七里北101井—黄龙5井—黄龙8井—黄龙4井区域,沿台地边缘带呈断续条带状或点状分布,七里北地区后排台缘带为次有利区,在区内呈条带状分布。川东北地区长兴组沉积相时空演化规律、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成果可为下步礁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姚鑫阳胡忠贵武赛军谢武仁杨帅奇姚敏毕宇航
关键词:长兴组有利区预测
卡罗琳海底高原内索罗尔海槽基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海底高原形成及其后的裂解事件是大洋板内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海底高原可为大洋板内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线索。索罗尔海槽地处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卡罗琳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区,不仅是太平洋板块与卡罗琳板块的边...
吴增
关键词:裂谷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岩浆过程
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合成与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
2024年
【目的】冷泉和热液是海洋中典型的化能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理化特征孕育了特殊的微生物类群。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多种海洋细菌能够合成与降解DMSP,在驱动海洋碳、硫元素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区的DMSP合成与降解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析其多样性与分布,拓展了对海洋中DMSP代谢细菌的认识。【方法】选取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Yaeyama Knoll热液区不同深度水体、沉积物和动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富集培养基(甲硫氨酸添加、高盐低氮条件用于富集DMSP合成细菌,DMSP添加用于富集DMSP降解细菌)和2216E分离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富集与分离培养。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分类地位,并检测代表菌株的DMSP合成与降解能力。【结果】本研究共获得874株可培养细菌,其中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3种培养基中获得的优势纲;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为优势属。经富集后冷泉样品的可培养菌株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热液样品。冷泉来源的14株DMSP合成细菌分属于7个属,其中5株属于近海螺旋菌属(Thalassospira)且含有DMSP合成基因mmtN,2株属于假栖大洋菌属(Pseudooceanicola)并含有dsyB。冷泉来源的130株DMSP降解细菌分属于39个属,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为最优势属(24株)且不含已知DMSP降解基因。热液区来源的DMSP合成细菌仅1株,降解细菌18株,均远少于冷泉样品。具有DMSP裂解途径的菌株占降解细菌总数(148株)的98.6%,其中55株裂解活性较强且以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主。在40株不同种且DMSP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中,9株含有已知的裂解基因,3株含有已知的脱甲基基因。【结论】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区存在丰富的DMSP合成与降解细菌,包括多种含有潜在新型DMSP合成/降解基因的细菌�
高熠刘秀杰刘仪李倩宇郭瑞红张晓华张蕴慧
关键词:冷泉热液区细菌多样性
开江-梁平海槽西南侧长兴组生物礁发育特征与迁移规律
2024年
多口钻井的高产结果证实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生物礁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是针对海槽西南侧生物礁发育及迁移特征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探讨了层序格架下不同台缘带礁体的生长及迁移规律,并明确了礁体的差异化沉积特征。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西南侧长兴组在持续海进背景下,总体发育1个三级层序(SQ1),并细分出3个四级层序(ssq1~ssq3);②海槽西南侧长兴组ssq2开始生长生物礁,在ssq3生物礁最发育。龙会场-铁山-龙门地区生物礁为加积型,大猫坪地区为分散弱进积-加积型;③研究区长兴组发育3种类型的台缘带:沉积型陡坡台缘带、走滑断裂型陡坡台缘带、沉积型缓坡台缘带;④确定5类生物礁发育模式:纵向错位叠加式、纵向叠加式、纵向进积式、横向并列式、横向迁移式。研究成果为该区长兴组生物礁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雷云晶杨西燕文雯
关键词:长兴组

相关作者

曾志刚
作品数:193被引量:54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太平洋海隆 冲绳海槽 海底热液活动 海底热液 沉积物
栾锡武
作品数:214被引量:867H指数:18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冲绳海槽 南黄海 潜标 南海北部
石学法
作品数:429被引量:2,456H指数:2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富钴结壳 南黄海 热液区
刘振夏
作品数:70被引量:774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东海陆架 古环境 地震勘探 全新世
刘焱光
作品数:121被引量:882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表层沉积物 白令海 沉积物 泥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