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6篇“ 海派文化“的相关文章
- 基于文化传递模型的海派文化文创产品设计
- 2025年
- 当前,面向本地与旅游市场的海派文创产品虽种类多样,但面临产品设计趋同、产品形式较为单一、认同感减弱与市场销路受阻等问题。基于文化传递模型,探索了一种文创产品设计的新路径,涵盖文化载体构建与用户体验提升两大维度。在文化载体上,融合显性隐性元素,兼顾物质与非物质层面;在用户体验上,分物境、情境、意境三层深化。以万国建筑群为灵感,“外滩之韵”系列氛围播放器文创产品应运而生,选用老式唱片机与建筑群为显性元素,巧妙传达海派文化精髓。鉴于海派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该设计思路为文创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许子航
- 关键词:海派文化
- 早期闽南语流行歌曲与海派文化的承续关系研究
- 2025年
- 闽南语歌曲从借用地方性民间歌谣“歌仔”的句式和曲调发展到加上“戏剧”表演形式的芗剧,再到进入华人流行乐坛的过程中,曾受到上海文艺派系,亦即“海派文化”的许多启发。早期闽南语歌曲吸收了许多海派文化的养分,其中就以京剧京腔逐渐演变成为闽南语“流行小曲”的创作根基为典例。在对上海歌曲进行翻唱之外,电影公司采取了将上海默片《桃花泣血记》引进且用民众最熟悉的“乡音”——闽南语创作电影宣传歌曲的方式,这种看似冲突的组合却意外动听并且产生广大的回响,不只电影热卖,主题曲也在大街小巷被争相传唱。上海电影和闽南语歌曲意外结合的成功给予了电影公司和唱片公司等从业者很大的启发,后续几部同样来自上海的电影也根据这种模式进行创作与宣传,闽南语歌曲也从此正式走上了流行音乐的道路。另外,早期闽南语歌曲出现了翻唱上海歌曲的例子,甚至有意识地试图诠释上海歌曲的曲风,这已经不仅是单方面地在吸纳海派文化的养分,而是代表了闽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充分交融。
- 吴秉勋
- 关键词:海派文化闽南语
-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关联:以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为中心
- 2024年
-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兴市、重商、移民、经世致用精神在明清上海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嘉庆初年,上海道台李廷敬发起平远山房雅集,其后李筠嘉发起吾园雅集,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人员广泛,可以说是继扬州、南京雅集之盛况后“所未见也”,一时江南名士汇聚海上。上海开埠后,萍花社雅集、飞丹阁书画雅集再到豫园书画善会和海上题襟馆雅集,从传统书画雅集转向了现代化的书画社团,有固定场所、组织机构和章程,推举有名望的书画家为会长,侧重于书画家的商业推广。书画雅集注重大家合作,关注慈善互助,在绘画风格彼此借鉴,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海派书画雅俗共赏、流派自由、风格多元、开拓创新的海派特征,成为海派文化最早起源。开埠前上海江南文化中孕育着海派文化基因,是海派文化之源,两者一脉相承。本文从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来解析江南文化中的海派基因,探讨上海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
- 唐永余
- 关键词:文人雅集海派绘画江南文化海派文化
- 基于海派文化背景的动画角色设计研究
- 在当代动画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海派文化,作为上海地区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是各种艺术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海派文化具有众多的艺术形式,这些海派艺术与动画...
- 季颖
- 关键词:海派文化动画角色设计
- “我愿做一个海派文化的‘捡拾’者”——访德庭(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毓挺
- 2024年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外国人进入上海,也把咖啡文化一并带入。从开始的外国人喝,到上海人渐渐开始喝,到喜欢上喝,西藏路、南京路、淮海路,就是当时著名的咖啡街。新中国成立后,咖啡依然没有离开过上海。随着改革开放,咖啡销量迅速上升。咖啡广告响彻上海的大街小巷,在上海滩刮起阵阵咖啡旋风。如今,有9000余家咖啡馆的上海,已成为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之一。”
- 张志萍
- 关键词:海派文化咖啡文化咖啡馆
- 海派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定位与实践理路
- 2024年
- 海派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是中国地方文化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鲜活样板,位处中外文化交融共生的“第三空间”,具有鲜明的“文化间性”,应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动力量。做好新时代海派文化国际传播,要联通“地方”与“世界”,基于共享性因素提炼标识性理念和价值谱系;摆脱复古怀旧的局限,挖掘融汇“传统”与“现代”的符号资源,让世界领略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视野和澎湃活力;吸引多维度的游客凝视,展现市民生活的人文百态,彰显人民城市的文化底蕴。
- 顾忆青
- 关键词:海派文化文化间性
- 从菲菲伞、月份牌年画看:海派文化
- 2024年
- 联系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常见的两样东西:菲菲伞和月份牌年画,结合相关史料,从它们的起源和改良、工艺材质、销售情况等,以小见大的讨论海派文化的特点,从中找寻找到提升和利用海派文化的新思路,以便于更好地促进上海的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祝飞扬
- 关键词:海派文化文化软实力
- 海派文化背景下的麒麟童
- 2024年
- 我每次去以周信芳命名的剧场“周信芳戏剧空间”看戏,总要在大厅里凝望墙壁上悬挂的周信芳巨幅油画像,大师的音容笑貌宛在目前。余生也晚,然而非常幸运,曾有零距离接触大师的机会,并观摩过他亲自出演的《乌龙院》《瀘渊之盟》等名剧。周信芳,艺名麒麟童,他7岁登台露演,十三四岁便斩露头角。他一生与戏剧结缘,历尽艰辛。他演过600多个剧目,这在中外戏剧史上都是罕见的。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萧何、徐策、宋江、文天祥、寇、海瑞等众多艺术形象,并以他创立的独具异彩的麒派艺术风靡全国,为创造京剧辉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信芳是海派文化背景下涌现的京剧大师,他长期活动在南北剧艺荟萃、中西文化交汇的上海,一颗天才的种子,落在了特殊的文化土壤之中,江南的细雨滋润着他,东海的海风催发着他,终于苗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他的舞台艺术以及创造艺术的精神和方法,也都显现出鲜明的海派风格。
- 周信芳
- 关键词:海派文化零距离接触海瑞京剧大师戏剧空间
- 新文创背景下海派文化的IP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构成,海派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对于改善上海城市文化传播模式、营造城市文化生态、塑造城市文化特色至关重要。从新文创背景下时代发展需求的角度,剖析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新文创时代下海派文化发展的知识产权(IP)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上海城市及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
- 陶海峰岳威阳
- 关键词:海派文化知识产权
- 从繁花现象谈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2024年
- 2024年春节,打招呼要用“侬好”,吃饭要吃排骨年糕,听歌要听《偷心》,散步要去黄河路。《繁花》已然成了当下极为热门的文化现象。故事虽已落幕,但无论是流光溢彩的沪上风光、萦绕耳边的怀旧金曲、爱而不得的饮食男女,还是山河岁月中的江湖往事与浮沉人生。
- 陈东王珏婧(整理)
- 关键词:海派文化年糕饮食男女排骨打招呼
相关作者
- 衣凤翱

- 作品数:63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
- 研究主题:海派文化 中国电影 上海影像 电影 主持人
- 钱乃荣

- 作品数:46被引量:30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上海方言 海派文化 用法 时态 方言
- 姚全兴

- 作品数:72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美育 生命 美育思想 胎教 艺术创造力
- 刘峰

- 作品数:105被引量:5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区块链 电视媒体 媒体融合 大数据时代 新媒体时代
- 童潇

- 作品数:72被引量:28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 社会学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