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篇“ 消化道传播“的相关文章
- 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实现5种病原体的同时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对117份猪临床样品(病变组织、粪便和肌肉等)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够在1.5 h内完成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5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与其他常见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极限值可达5个拷贝,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线性范围涵盖1×10^(1)~1×10^(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3.16%。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73%~1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17份临床样品中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17.95%、6.84%、5.13%和11.11%。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特异、稳定,能够同时、快速区分检测上述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可为猪肉制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环节样品的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吴静波南文金南文金黄健强胡鸿惠
-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消化道传播荧光定量PCR
- 新生儿常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专家共识
- 2024年
- 新生儿经消化道传播病毒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其可在产前、产时、产后感染及传播。除影响新生儿个体健康外,还常导致新生儿期院内聚集性感染的暴发。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组织制订《新生儿常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专家共识》,分别介绍4种常见的经消化道传播病毒(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巨细胞病毒)在围产期及新生儿期的预防举措,旨在提高围产领域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常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的认识,并对降低其发病率给予相应的推荐意见。
-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张雪峰程晨韩彤妍李占魁巨容杨杰史源
- 关键词:肠道病毒诺如病毒巨细胞病毒新生儿
- 新冠病毒是否经消化道传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接触和气溶胶进行传播,此外,流调显示公共卫生间可能是部分确诊病例的风险点,有研究者在COVID-19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但是SARS-CoV-2是否存在消化道传播的可能,目前尚无定论。基于此,本文汇总COVID-19病例的消化道排毒情况,总结SARS-CoV-2消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SARS-CoV-2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可能性,并进行风险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建议。
- 严一苇戚菲菲鲍琳琳
- 关键词:动物模型
- 绵羊消化道传播对草地种子更新潜力的影响
- 草地生态系统中家畜通过放牧行为将种子扩散到更大的空间范围,是草地植物和家畜协同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也与家畜对种子的采食和扩散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查明半干旱草地植物种子通过绵羊采食、消化作用后的消失、排...
- 赫凤彩
- 关键词:绵羊消化道传播草地生态系统
- 几种豆科牧草种子休眠特性及其对绵羊消化道传播的响应
- 本文以7种常见豆科牧草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找出解除这几种豆科牧草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和这些处理方法对种子吸水、萌发及对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探究了绵羊瘤胃消化对这几种豆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吸水、萌发及消化后...
- 娜丽克斯·外里(Narkes waly)
- 关键词:豆科牧草休眠种子消化道传播
- 文献传递
- 几种豆科牧草种子休眠特性及其对绵羊消化道传播的响应
- 本文以7种常见豆科牧草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找出解除这几种豆科牧草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和这些处理方法对种子吸水、萌发及对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探究了绵羊瘤胃消化对这几种豆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吸水、萌发及消化后...
- 娜丽克斯·外里
- 关键词:豆科牧草消化道传播种子休眠特性绵羊幼苗生长
- 文献传递
- 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 艾志琼申元英林丽佳倪兆林张义
- 关键词:病毒肝炎消化道
- 草食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消化道传播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3年
- 在Janzen提出"双F假说"之后,草食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消化道传播就被广泛接受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草食动物对种子的消化道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概括起来包括4个方面,植物种子自身的结构特点(诸如种子大小形状、种子种皮结构、种子的休眠特征等),动物消化道特征,日粮结构,粪便物理状态。由于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的植物种子和动物两方面,因此就派生出草食动物植物种子之间是否存在协同进化这一问题。笔者从草食动物消化道传播的理论基础、影响种子消化道传播的主要因素以及草食动物和植物之间在种子消化道传播中是否存在协同进化进行了系统综述,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今后有关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研究中需要关注的热点。
- 鲁为华万娟娟杨洁晶任爱天于磊
- 关键词:消化道传播草食动物粪便种子
- 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盐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附红细胞体活力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方法用压片镜检观察附红细胞体在不同pH盐酸溶液1 h的活力变化;用不同浓度的胃蛋白酶溶液和胰蛋白酶溶液与附红细胞体菌种分别按3∶1混合,于37℃作用6 h和4h,压片镜检观察附红细胞体的活力变化;用附红细胞体菌种按5 mL/只拌料感染兔,观察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情况。结果盐酸降低附红细胞体活力,在pH 4.10~5.01可存活1 h;在胃蛋白酶浓度为210u/mL时其活力6 h不减弱,在21u/mL、2.1u/mL、0.21u/mL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活力会逐步减弱,但不能将其杀死;胰蛋白酶对附红细胞体活力影响不明显。结论盐酸不能刺激附红细胞体的活力;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不能降解附红细胞体,且高浓度的胃蛋白酶对附红细胞体活力有保护作用;附红细胞体可经消化道感染传播。
- 龚大春钱微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盐酸消化道传播
- 常见消化道传播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
- 1997年
- 李庆俊
- 关键词:消化道传播寄生虫病人兽共患病
相关作者
- 鲁为华

- 作品数:164被引量:1,089H指数:20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苜蓿 紫花苜蓿 综合评价 营养品质 牧草
- 王树林

- 作品数:19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消化道传播 瘤胃消化 萌发 绵羊 豆科植物
- 孙艳芳

- 作品数:15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肝炎 护理 消化道传播 戊型肝炎病毒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 任爱天

- 作品数:20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AM真菌 细根 苜蓿 丛枝菌根真菌 种子
- 杨洁晶

- 作品数:15被引量:146H指数:8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种子 细根 AM真菌 菌根真菌 草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