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篇“ 消化道损害“的相关文章
- IgG4相关消化道损害的新认识
- 2022年
-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以慢性纤维化炎症为特征的多系统性疾病。IgG4-RD很可能是一种被低估的罕见病,特别是IgG4相关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研究较少,国内目前没有针对IgG4相关消化道疾病的专家共识或指南。本文将从IgG4相关性疾病的概况、IgG4相关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征、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临床认识。
- 何雨芩陈东风
-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消化道损害
- 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究我院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消化道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调阅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的病案资料。按照...
- 穆翀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消化道损害
- 文献传递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冠心病患者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5例冠心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p根除组(n=52)和对照组(n=53)。Hp根除组按标准方案治疗Hp,对照组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消化道症状和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后,Hp根除组和对照组消化道症状(疼痛、反酸、黑便、大便潜血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9.2%和49.1%;上消化道黏膜伤发生率分别为7.7%和22.6%;Hp根除组消化道症状和上消化道黏膜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可降低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黏膜损伤风险。
- 李群山宋斌梁桂玲
-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幽门螺杆菌
- 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伴肝肾和消化道损害一例被引量:3
- 2019年
- 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有机溶剂,常用作金属去脂剂、干洗剂、溶剂或萃取剂等,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电子、玩具、印刷等行业,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引起皮肤、肝脏、肾脏等多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1].2017年,常州某电子企业一清洗工因接触三氯乙烯后,出现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重症多形红斑)伴有肝肾和消化道损害,现报告如下.
- 陆敏霞汪国海徐琪钱程
- 关键词: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重症多形红斑消化道损害肾脏神经系统干洗剂
- 白塞病患者消化道损害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回顾分析白塞病患者消化道损害临床资料,探讨白塞病消化道损害表现与诊断。方法:对16例具有消化道损害的白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塞病消化道损害发病年龄在(29.61±6.52)岁,症状发生于首发症状出现后(3.15±1.12)年,临床表现为腹痛并以右下腹痛最为常见,分别占81.25%和68.75%,其次为腹胀(37.50%)、腹泻(25.00%)、食欲减退(25.00%)、胸骨后痛(18.75%)、反酸嗳气(18.75%)、恶心呕吐(12.50%)等。内镜检查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黏膜充血、糜烂,发生在回盲部56.25%,食道31.25%。病理表现为典型血管炎。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异常。结论:肠白塞病患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消化道损害症状多出现于白塞病首发症状之后,以腹痛为主,病变多见于食道和回盲部,以回盲部最为常见。内镜下表现为溃疡,病理为血管炎。通过病史、体检,内镜和病理检查等可确诊。
- 姜君玲于文广崔德龙
- 关键词:白塞病消化道
-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60岁因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需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性阿司匹林的初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Hp根除组:首先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 000mg+克拉霉素500mg,口服,bid×7d,7d后行Hp检测,Hp检测阴性即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如Hp检测阳性需继续服用上述药物,直至Hp检测阴性再开始口服阿司匹林,服用疗程为6个月。质子泵组:奥美拉唑20mg,口服,q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qd,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只服用阿司匹林100mg,qd,疗程为6个月。治疗6个月后对3组患者行胃镜检查并进行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镜下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评分。结果 Hp根除组及质子泵组的上消化道症状评分、胃镜下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评分总分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Hp根除组与质子泵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发生消化性溃疡2例,出血1例。结论根除Hp可以减轻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损伤,效果和质子泵抑制剂类似。
- 郭晓白刘晖曾俊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损害
- NSAIDs对伴有HP感染风湿病患者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探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对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风湿病患者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为预防患者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175例,按照其HP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89)及非感染组(n=86),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消化道损害率感染组(15.7%)显著高于非感染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溃疡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吸烟史、饮酒史及风湿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损害[比值比(OR)=4.055,95%可信区间(95%CI):1.942-6.380]与非感染组(OR=1.227,95%CI:0.385-0.9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可导致伴有HP感染风湿病患者上消化道损害发生率显著上升,在今后的治疗中,应注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的配合使用,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促进其溃疡的自愈,改善患者预后。
- 范仰钢
- 关键词:风湿非甾体类抗炎药上消化道
- 以消化道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人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以消化道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人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以降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综合分析111例成人肠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14例,国内文献报道97例。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瘘管形成、肠梗阻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内镜表现以回盲部溃疡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白塞病的消化道表现无特异性,需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体格检查,当出现反复发作性的消化道症状伴口腔溃疡,需考虑本病,尽早行内镜检查,及时诊断及治疗。
- 吴鑫莲何景梅俞君萍吴建胜
- 关键词:白塞病消化道损害
- HP感染对长期服用NSAIDs的风湿患者上消化道损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在长期服用NSAIDs的风湿患者中,Hp感染是否提高该类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收治的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2例,连续服用非选择性NSAIDS药物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3例、1例,胃溃疡3例、2例,糜烂性胃炎分别为2例、1例。结论是否伴有Hp感染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风湿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姚越峰
-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风湿患者危险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消化道损害的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消化道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7例HIE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HIE患儿中重度窒息儿、早产儿、低体温儿合并消化道损害的发病率高。过早喂养可加重消化道损害。结论新生儿HIE合并消化道损害是缺氧、早产、低体温、喂养不当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 高大汉张小娥张爱珍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消化道损害
相关作者
- 安蔚

- 作品数:11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
- 研究主题:SUB 病情监测 IMMUNOSORBENT ELISA 类天疱疮
- 梁仲惠

- 作品数:55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结肠水疗 消化性溃疡 慢性功能性便秘 疗效观察 结肠途径治疗系统
- 金涌

- 作品数:252被引量:1,51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药代动力学 来氟米特 佐剂性关节炎 小鼠 药动学
- 陈淑霞

- 作品数:27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MRI 多发性骨髓瘤
- 宋斌

- 作品数:18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阿司匹林 冠心病患者 根除幽门螺杆菌 长期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