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篇“ 渭河平原“的相关文章
- 渭河平原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反演研究及管理系统实现
- 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将会对土壤碳的循环与稳定产生显著影响。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地域和不同土地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在数据采集、特征信息提取和反演模型构建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但是土壤类型之间理化...
- 刘金宝
- 关键词:渭河平原土壤有机碳
- 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4
- 2023年
- 通过研究新时代耕地质量内涵,剖析已有规程标准、研究成果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完善耕地保护政策为目标指导,耕地精细化管理需求为结果导向,新时代耕地质量内涵为出发点,既吸收现有指标体系精华,同时结合区域实际的指标体系建立标准,构建土壤质量、管护质量、利用质量和生态质量4项准则层、13项指标层的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准则层土壤质量权重为0.4,管护质量权重为0.3,利用质量权重为0.2,生态质量权重为0.1和各评价指标权重、指标分级值及因素参考分,以期为陕西省粮食主产区乃至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杨龙何靖
- 关键词:耕地质量
- 渭河平原全新世气候与季风强度变化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探讨渭河平原全新世黄土沉积时期的气候、土壤与季风变化,本研究以2.15 m厚度的宝鸡宝陵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化学元素、碳酸钙以及土壤微结构作为研究指标,对全新世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以及季风降水与强度变化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S_(0)发育时期表现为中等化学风化,CaCO_(3)含量在S_(0)中下部小于1%,在全新世黄土层中的平均含量为12.14%。S_(0)以发育新生红色粘土胶膜的致密块状微结构为主要特征,L以孔隙发育的团块结构为主要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晚全新世L黄土堆积时气候相对冷干,年均降水量为500~600 mm,冬季风增强,冬季风与夏季风强度相近,并非冬季风占主导地位;2)晚全新世L发育时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占当时年降水量的50%左右,与其他来源的降水量基本相同;3)晚全新世发育的L黄土受成壤作用较弱,具有碱性褐色土的特征。中全新世的成壤作用较强,发育的S_(0)古土壤为湿润条件下的亚热带黄棕壤;4)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当时年均降水量为800 mm左右,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其他来源的降水量,表明中全新世时期,夏季风确实占主导地位。
- 王晓宁岳大鹏赵景波赵景波刘蓉
- 关键词:全新世黄土土壤类型季风强度渭河平原
- 渭河平原紫花苜蓿的高产栽培与加工利用
- 2021年
- 针对渭河平原气候条件,提出了适宜本区的紫花苜蓿高产栽培中品种选择、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常见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介绍了渭南市紫花苜蓿常见的加工利用方式,对调制干草中压扁处理优点和方法做了着重说明,以期促进渭南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 韩宏张华韩蓉李双进邵纪民
- 关键词:渭河平原苜蓿栽培
- 渭河平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面临问题与思考被引量:7
- 2021年
- 渭河平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渭河平原露天矿山高强度开采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指出渭河平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高强度开发将长期持续,渭河平原南北生态环境迥异,水胁迫是生态修复瓶颈,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布局,缺乏生态系统内在机理把握等问题和挑战。针对问题,提出"超前规划、源头减损,因水而定、量水而行,产业导入、系统治理,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聚合力量、协同创新"的解决思路,并对陕西省乾县五峰山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成果进行了分析。
- 李向阳寿立永张晨招吴凯
- 关键词:渭河平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
- 渭河平原新建稻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分布规律
- 2020年
- 耕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特性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土壤养分的分配和转化,任何耕作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渭河平原新建稻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分布规律,以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新建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新建稻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平原新建稻田9个土壤理化性质中8个指标(总碳、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且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单一土壤理化因子的载荷均小于环境因子的平均贡献率,表明它们是决定渭河平原新建稻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分布规律的关键环境因子。
- 王健杨晨曦
- 关键词:渭河平原土壤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
- 渭河平原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生态修复路径探讨被引量:21
- 2020年
- 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渭河平原北部的黄土台塬和南部的秦岭北麓区域是陕西省传统露天采石区,也是陕西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渭河平原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主要类型为复垦复绿,类型单一。本文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5类17个要素构成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区内部分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类型评价,将修复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提出了修复建议;初步提出了包括五个步骤的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生态修复路径。
- 王雁林王雁林陈沛赵永华张辉刘强马园园
- 关键词:生态修复渭河平原
- 渭河平原高陵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 2020年
- 本文以位于渭河平原的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同时结合收集到的1990年区内水质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对比研究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类型在空间上变化较为复杂,但仍以重碳酸型为主,各类型分布范围也有明显的扩大或迁移趋势,原来的零散分布区域已经扩大为面积型的条带或片状区域;在时间上,Cl-、SO42-、HCO3-、硝酸盐含量及总硬度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区域地下水超采、长期施用化肥、灌区引水量减少等是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
- 常园
-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 渭河平原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变化——华县东阳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37
- 2019年
- 植物考古新发现揭示:仰韶文化早期,渭河平原处在农业起源的过渡阶段,采集狩猎在当地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渐衰落,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生产的比重日渐增强。仰韶文化中期:渭河平原完成由采集狩猎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进入到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主导经济的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从西亚传入的小麦在渭河平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突然大幅度提升,种植规模扩大,在粮食消费中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虽然还没有完全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但已经处在了与粟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历史时期的"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即将形成。
- 赵志军
- 关键词:渭河平原
- 渭河平原地下水质演化规律及评价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在分析渭河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近20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平原区域地下水质量总体尚好,秦岭山前和渭河上游局部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良等级,渭北黄土塬部分地区及渭河下游卤泊滩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较差或极差等级;不同地区超标物质各有不同,主要超标项归纳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三氮、氟化物等;主要城市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质受开采量影响较大,水位埋深与硫酸根、硝酸根、总硬度等污染物质含量高度正相关。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采、天然背景值、局部污染、大气降水等。研究结果对渭河平原地下水水质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 陶虹丁佳郑苗苗郑苗苗贺旭波
- 关键词:地下水质水质演化影响因素渭河平原
相关作者
- 赵业婷

- 作品数:26被引量:29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地统计学 耕地土壤 县域农田 土壤 有机质
- 常庆瑞

- 作品数:376被引量:4,630H指数:3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GIS 陕北农牧交错带 黄土高原 叶绿素含量
- 李志鹏

- 作品数:11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地统计学 县域农田 土壤 耕地土壤 速效养分
- 刘强

- 作品数:30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
- 研究主题:无机胶凝材料 单片机 无机矿物 控制策略 遗址
- 尹妮

- 作品数:25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 研究主题:装饰灯 家居环境 吉祥纹样 现代家居设计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