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3篇“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9
- 1997年
- 霍洪军温树正刘万林郭文通李文琪杨学军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外科手术
- BEI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 研究BEI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0例SLDH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分为13例对照组与17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切开治疗,观察组采用BEIS椎间孔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术后3个月评价手术疗效,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ODI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IS椎间孔镜技术在SLDH治疗中的效果肯定,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
- 王飞雄张高趣陈焕庆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 单孔非同轴脊柱内镜下经跨棘突入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非同轴脊柱内镜(uni-portal non-coaxial spinal endoscopic surgery,UNSES)经跨棘突入路(crossing midline approach,CMA)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ree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DH)的早期疗效。方法2024年3月—6月,采用UNSES经CMA治疗16例FLDH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47~62岁,平均55.1岁。病程8~30个月,平均15.6个月。病变节段:L3、44例,L4、55例,L5、S17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9±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7.22%±4.16%。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VAS评分及ODI评价脊柱疼痛及功能情况,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CT和MRI复查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3~81 min,平均71.0 min;术中出血量47.3~59.0 mL,平均55.0 mL;术后住院时间3~4 d,平均3.5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其中随访达2个月15例、3个月14例。术后随时间延长VAS评分及ODI均逐渐降低,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价达优12例、良2例,优良率达100%。随访期间影像学复查示椎管直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增加,椎管有效减压。结论采用UNSES治疗FLDH时,选择CMA进行神经减压具有减压范围广、操作空间大以及操作自由等优势,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关节突,避免峡部骨折断裂,清晰显示出口神经根和行走神经根,获得较好早期疗效。
- 李中锋刘晏东温力鹏陈博杨英王雨榕彭冉东宋恩
- 关键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及内镜治疗选择
- 目的: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手术技术之一。对于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尚无外科医生对其进行多平面定位分型,治疗策略的选择也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磁共振成像,将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多平面进行...
- 戴岸原
- 关键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内镜下手术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M-LDH)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微创脊柱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脊柱内镜下的腰椎髓核切除术成为众多外科医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对于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路径如经椎板间入路,经椎间孔入路时,难以彻底移除游离的髓核组织,可能导致减压不完全。并且存在诸如神经根损伤、关节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对同侧小关节损伤较小,但长距离操作损伤神经风险较大。经椎板打孔入路能降低神经损伤风险,却难度较高。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内镜下手术治疗HM-LDH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许一凡杜宇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脊柱骨科采用UBE技术治疗的22例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术后2天复查CT、术后3个月复查MRI及腰椎动力位X线片,观察腰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2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5.3±2.0)min(120~180min),术后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5±2.0)个月(12~23个月)。术后3、12个月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例出现硬脊膜破裂,经改变体位、延长拔管时间、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痊愈;1例出现术后腰背部不适,予卧床休息、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结果: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45%,且无复发病例。术后复查CT、X线片及MRI示无腰椎不稳、邻近节段退变等情况发生。结论UBE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张力黄爱娥沈佳祚叶文斌林建聪陈志达
- 关键词:腰椎腰椎间盘突出
- 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对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及ODI指数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手术对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及OD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30d、90d以及180d,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UBE手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辉袁盛平梁永钊
- 关键词: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0月应用UBE治疗的27例S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俯卧位全麻下UBE摘除脱垂游离的髓核组织,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8.5±12.8)min,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类脊髓高压反应等相关并发症,硬脊膜撕裂1例。随访时间平均(19.2±4.0)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腰痛VAS评分[(3.2±1.8),(0.8±0.5),(0.2±0.2),P<0.001]、腿痛VAS评分[(7.8±1.1),(1.0±0.4),(0.4±0.4),P<0.001]和ODI评分[(74.4±5.3),(17.8±1.3),(10.7±1.3),P<0.001]显著减少,JOA评分[(14.5±2.7),(22.6±3.1),(25.9±2.8),P<0.001]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复发1例,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6.3%。影像学方面,随时间推移椎管占位率[(56.4±13.3)%,(8.9±3.0)%,(8.9±3.0)%,P<0.001]显著下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 李冬月苏庆军张希诺陶鲁铭海涌
-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
- 口服益气活血方为主保炎治疗脱出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以口服益气活血方为主保炎治疗脱出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64例LDH患者。男34例,女30例;年龄20~58岁,中位数37岁;中医辨证均为血瘀证;脱出型43例,游离型21例;牛眼征Ⅰ型25例、Ⅱ型17例、Ⅲ型22例。均采用口服益气活血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急性期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每次50 mg,每天3次。疼痛无法缓解时,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每次50 mg。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选择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突出物体积、突出物吸收率(吸收率≥30%视为发生重吸收、吸收率≥50%视为发生明显重吸收)作为疗效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4例患者均按规定方案完成治疗,均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4~16周,中位数10周。治疗开始后6个月,6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3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治疗开始后6个月,本组患者JOA腰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0.73±2.76)分,(24.11±3.00)分,t=9.230,P=0.017],腰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7.30±1.09)分,(2.38±0.92)分,t=15.880,P=0.024],椎间盘突出物体积较治疗前减小[(2194.30±745.71)mm^(3)、(1083.94±721.58)mm^(3),t=8.564,P=0.000)]。49例患者(76.56%)发生重吸收,其中牛眼征Ⅰ型19例、Ⅱ型14例、Ⅲ型16例;39例患者(60.94%)发生明显重吸收,其中牛眼征Ⅰ型18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牛眼征Ⅰ型患者突出物吸收率(61.99±31.66)%,Ⅱ型患者突出物吸收率(62.11±32.85)%,Ⅲ型患者突出物吸收率(39.89±32.01)%。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的61例患者中48例发生了重吸收,13例未发生重吸收;症状缓解不明显的3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明显重吸收,给予地塞米松、甘露�
- 王志强林顺朱宇俞鹏飞杨柳姜宏刘锦涛李晓春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重吸收益气活血方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2月~2023年04月霸州市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72例脱出游离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观察组采用UB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透视次数、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的腰、腿VAS评分,与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结论: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高的优良率,其操作灵活且术中视野范围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李海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