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9篇“ 湖相“的相关文章
椒江凹陷下古新统月桂峰组半深--深烃源岩综合识别与分布预测
2024年
椒江凹陷是东海盆地已证实生烃但未获商业发现的低勘探程度区,落实其主力烃源岩层月桂峰组半深—深烃源岩发育情况及规模是下步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新采集的三维地震、钻井、古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断陷作用、古地貌背景、物源区母岩岩性、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等四方面开展椒江东洼月桂峰组优质烃源岩精细识别,并通过地震类比分析,定量预测其平面分布及规模。结果表明:强烈断陷作用、适度遮挡的古地貌背景、洼陷周缘火成岩母岩区共同控制了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深烃源岩的发育;其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且有陆生高等植物的贡献。受凹陷结构控制,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深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及陡坡带一侧。典型地震表现为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反射,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预测椒江东洼月桂峰组半深—深烃源岩最大面积为294 km^(2)、总体积为109 km^(3)。综合认为,椒江东洼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郭刚廖计华徐建永吴斌李林致王欣李峰李婧婧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发育条件东海盆地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以渤海南部为例
2024年
有机碳含量(TOC)测井预测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海域钻井烃源岩样品取样数量不足的限制。烃源条件是控制渤海南部海域油气成藏的关键,为进一步明确渤南地区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依托多口钻遇大套烃源岩层段的钻井,通过多元统计法,采用“分井分层精细预测”的方式建立研究区内11口钻井的烃源岩TOC测井预测模型。传统的“多元回归法”TOC测井预测案例采用“进入法”完成预测,并未考虑误差分析,存在大量“假拟合”现象。此研究针对不同层段筛选最优测井参数组合模型,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规避了“假拟合”现象。研究表明,渤海南部海域发育大规模优质古近系烃源岩,自沙三段上亚段至东营组沉积期,优质烃源岩分布随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的不断增强向北东方向迁移。
梁浩然牛前徐芳艮冯莉娅徐国盛王德英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测井预测有机碳含量
基于二维散射变换的碳酸盐岩储层厚度预测方法研究
2024年
济阳坳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受盆内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油气开发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厚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散射变换和随机森林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引入二维散射变换提取地震时频属性,该变换是在二维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通过迭代小波分解和非线性操作来实现的.与传统的二维小波变换对比,散射变换提取的时频属性具有局部形变稳定性以及对噪声鲁棒性的优点,有助于提高储层厚度预测的准确率.在此基础上,在有限测井数据的条件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多尺度时频属性与测井解释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模型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地震振幅属性的厚度预测和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储层厚度预测对比,本文所提的厚度预测方法具有最优的性能.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地震振幅属性的厚度预测和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储层厚度预测对比,本文所提方法的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误差更小,提高了储层厚度预测的精度,清晰刻画了灰礁、灰滩与灰泥等三种沉积亚的空间展布,有利于后续井位部署和优化.
杨阳雷友波王倩楠王治国杨涛高静怀苏朝光
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
东海陆架盆地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2024年
20世纪90年代在椒江凹陷钻探发现了油气显示,揭示了油气勘探前景,但此后该凹陷研究较少,尤其是烃源岩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勘探进程。为了厘清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为该凹陷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本文从梳理月桂峰组构造-沉积背景出发,利用有机岩石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烃源岩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古生产力、保存条件、沉降速率三方面讨论了月桂峰组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烃源岩发育模式。研究表明:月桂峰组烃源岩为陆箕状断陷泊背景下发育的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Ⅱ1-Ⅱ2型,有机质丰度按行业标准达到好—很好,纵向上扩期烃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品质最好;优质烃源岩发育受水生生物发育、半封闭的稳定水体-微咸水环境和适中的构造沉降速率共同控制;箕状断陷背景下缓坡带和洼槽带均发育烃源岩,但二者类型和丰度不同,洼槽带发育水生生物贡献为主、偏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中深优质烃源岩,缓坡带发育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偏氧化环境下形成的滨浅中等烃源岩。
张彦振覃军王雷常文琪徐靖琦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主控因素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拗陷期烃源岩发育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目前勘探成果已证实桑托斯盆地盐下断陷期Picarras组(PIC组)-Itapema组(ITP组)泥岩为一套优质的深水烃源岩,但对于拗陷期Barra Velha组(BV组)浅水烃源岩的发育条件与沉积模式一直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为厘清该盆地盐下拗陷期烃源岩发育特征,本文通过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拗陷期BV组沉积时期古地理-古气候背景、古水环境进行恢复,认为拗陷期BV组沉积时期为宽浅咸水泊,干旱的气候背景下较易形成盐度分层,从而在泊底部形成缺氧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拗陷期BV组沉积时期盆地及周缘火山活动频繁,同时发育了多期海侵,为泊水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藻类勃发。充足的物质基础以及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使其具备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通过古生物、古地理与地震综合分析,建立了桑托斯盆地盐下拗陷期烃源岩发育模式,为巴西桑托斯盆地的油气勘探部署,以及拗陷期浅水盐烃源岩发育条件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李丹程涛尹川贾怀存李明刚刘正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发育条件
16m级盾构始发筑岛围堰淤泥原位固化试验研究
2024年
为满足城市内筑岛围堰内超大直径盾构始发作业需求,依托武汉两隧道(南段)PPP项目3标围堰淤泥固化工程,开展淤泥固化剂适配性试验,探究固化剂成分配比、固化剂质量分数、喷搅工艺及浮淤对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固化翻浆层厚度测试明晰淤泥固化效果,以获取最佳固化剂质量分数及固化工艺。试验研究表明:1)通过固化剂适配性试验、现场原位固化试验可知,淤泥采用原位固化工艺是可行的,能满足施工承载力等指标要求;2)针对南淤泥,考虑固化土强度及均匀性,选取m_(水泥)∶m_(工业废渣)=6∶4、固化外加剂质量分数为1‰及固化剂质量分数为10.5%的固化剂处理效果较好;3)采用“4搅4喷”固化工艺,可以减少翻浆浪费,且可以均匀加固淤泥地层。通过评估不同工况下筑岛围堰内试验田淤泥固化效果,提出了最佳固化剂质量分数及固化工艺,解决了淤泥固化强度不足、均匀性不良等质量问题。
宋相帅何源韩晓明韩晓明
关键词:超大直径盾构
基于地震属性烃源岩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利用地震属性进行烃源岩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钻井钻遇烃源岩,获取测井曲线以及钻遇地层信息;根据钻井钻遇地层信息,通过测井‑地震联合分析,优选烃源岩敏感地震属性;根据测井曲线对钻遇地层进行分类与...
李宏义徐建永李欣杨海长武爱俊黄胜兵肖伶俐沈娇邱紫盈魏庆
工业废渣在软土固化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为改善软土承载力小、易压缩变形、含水率大的工程特性,提出采用粒化高炉矿渣(GGBS)作为主固化材料,电石渣和Na_(2)SO_(4)作为激发剂材料对软土进行复配固化改良,并与水泥固化方案进行了工程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掺GGBS、电石渣或者Na_(2)SO_(4)均能提升软土强度,分别在12%、2.5%和4%掺量时达到强度最大值,但对于强度的提升程度较小;当采用GGBS(12.18%)+电石渣(2.3%)+Na_(2)SO_(4)(5.31%)的复配方案时,强度提升较为显著,28d龄期强度可以达到1107kPa,是原状软土的24.6倍,其强度改善效果与掺入13%水泥的固化改良效果当;采用GGBS+电石渣+Na_(2)SO_(4)进行复配固化的软土稳定性强于采用水泥固化的软土,在经历9次干湿循环后,强度仅降低7kPa,而水泥固化组则降低了86kPa,复配固化改良软土具有更优越的工程力学性能。
陈剑锋唐勇徐忠辉潘神峰
关键词:粒化高炉矿渣电石渣水泥固化干湿循环
陆内裂谷火山-热液沉积型白云岩研究进展
2024年
以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为代表的页岩油、页岩气资源近年来成为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该岩性在中国陆盆中主要为来源复杂的细粒沉积岩,其中发育有一类特殊的纹层状泥晶白云岩。该类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既区别于常见的次生白云石化成因白云岩,又与微生物成因白云岩不同,被定义为一类新型的火山-热液沉积型白云岩。在研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现代白云石全球分布及形成环境特征,并展示了白云岩成因模式研究进展。重点选择了均在拉张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三塘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酒西盆地下沟组和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发育的火山-热液沉积型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类白云岩的特征:(1)保留有完好的原始微米级纹层结构和微晶晶体,后期受到的成岩作用较弱;(2)与半深—深黑色泥页岩互层且缺乏蒸发作用特征,并含有不同比例的火山-热液矿物;(3)锶同位素显示成岩流体具有深源(壳-幔混合)特征;(4)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并与油气分布展现出较强的耦合关系。最后,提出应加强该类白云岩研究、利用其蕴含的特殊地质信息进行构造背景示踪及探讨其与油气生成关系。
魏世林焦鑫柳益群李红周鼎武吕亦然
关键词:白云岩成因热液沉积裂谷盆地
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的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
2024年
月桂峰组是丽水-椒江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丽水-椒江凹陷在月桂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断陷期,构造分割性强,沉积环境对封闭,内部多个次洼的烃源岩发育特征不清。为明确丽水-椒江凹陷内各富烃次洼中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条件及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岩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基于盆演化动态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早期断层活动速率、中期母岩性质和遮挡条件、晚期火山活动”联合控制丽水-椒江凹陷4个次洼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在地质认识约束下,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对中-深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定量刻画。结合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和中-深烃源岩分布范围,对4个主要次洼内烃源岩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椒江A洼为Ⅰ类富烃次洼,丽水A洼和丽水C洼为Ⅱ类次富烃次洼,丽水B洼为Ⅲ类生烃次洼。
李林致郭刚廖计华王欣李婧婧吴斌张晓庆
关键词:烃源岩综合评价

相关作者

朱大岗
作品数:212被引量:1,20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札达盆地 西藏纳木错 青藏高原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 西藏札达盆地
邵兆刚
作品数:187被引量:1,00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札达盆地 青藏高原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 西藏札达盆地 第四纪
姜在兴
作品数:559被引量:4,789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沙四上亚段 滩坝
王建功
作品数:97被引量:71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松辽盆地 湖相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下干柴沟组
孟宪刚
作品数:174被引量:90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札达盆地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 青藏高原 西藏札达盆地 早更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