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3篇“ 滇东北“的相关文章
东北地区彝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研究
2024年
该研究聚焦于东北地区彝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课程中的创新融合,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挖掘彝族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讨其在幼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将彝族民间游戏巧妙地融入幼儿园活动课程,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强化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还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该研究旨在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幼儿教育的多元化与特色化发展。
杨顺仙
关键词:活动课程教育价值
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古环境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萎缩消亡存在多种认识。为了深入探讨其成因,拟通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古环境演化研究,分析古环境因素对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万和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系统开展东北地区奥陶系临湘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微相特征研究、此期间的古环境演变分析,探讨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萎缩消亡中的古环境影响。【结果】通过对万和剖面临湘组—龙马溪组岩石学特征、镜下矿物组成以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分析,共识别出六类沉积微相:含泥瘤状灰岩相、纹层状微晶灰岩相、微晶生屑灰岩相、纹层状钙质泥岩相、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相以及含钙质泥页岩和含钙质碳质泥岩相。并进一步划分出三个沉积亚相:浅缓坡、深缓坡和局限滞留陆棚;利用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其古海洋地球化学特征,并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发现:在奥陶系大渡河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之间,古海洋环境指标如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陆源碎屑输入量和古海平面变化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波动频繁。【结论】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周围的古海洋环境变化,认为东北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成因是海洋环境缺氧导致光合生物衰退,从而抑制了碳酸盐生产,使得碳酸盐岩台地萎缩直至消亡。除此之外,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陆源碎屑输入量增加以及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在碳酸盐岩台地消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廖慧鸿苏中堂马慧孙珮婕
关键词:古环境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
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石化模式研究:来自钙同位素模拟结果
2024年
东北地区桧溪剖面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外侧,剖面龙王庙组地层白云石化活动强烈,广泛发育泥晶灰岩、砂屑灰岩、泥晶白云岩、云质灰岩和灰质云岩等岩性。剖面3个灰岩过渡岩性白云岩旋回中具有混积特征,石英颗粒大量发育。阴极发光下,3个岩性旋回主要呈暗红色,可见石膏。地球化学测试显示:旋回1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78‰~-0.49‰,氧同位素为-9.28‰~-8.96‰,锶同位素为0.70979554~0.71218318,钙同位素为0.54‰~1.12‰;旋回2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37‰~0.41‰,氧同位素为-9.76‰~-9.64‰,锶同位素为0.71008711~0.71374167,钙同位素为0.63‰~0.81‰;旋回3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03‰~0.23‰,氧同位素为-9.90‰~-9.24‰,锶同位素为0.70990934~0.71237617,钙同位素为0.56‰~0.94‰;3个旋回中灰岩锶、钙同位素测试结果明显偏低,白云岩锶、钙结果明显偏高。钙同位素对流、缓冲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旋回1白云石化流体Mg^(2+)浓度为2倍海水当量(105.64 mmol/kg,Mg^(2+)/Ca^(2+)=1.99),旋回2白云石化流体Mg^(2+)浓度为7倍海水当量(369.74 mmol/kg,Mg^(2+)/Ca^(2+)=6.79),旋回3白云石化流体Mg^(2+)浓度为2.3倍海水当量(121.48 mmol/kg,Mg^(2+)/Ca^(2+)=2.29)。温度模拟显示,白云石化流体温度主要为30℃。综合岩石学、常规地球化学及钙同位素模拟结果,东北地区龙王庙组白云岩为渗透回流模式成因。
李柯然杨迪宋金民李智武金鑫刘芳刘芳刘树根叶玥豪叶玥豪任佳鑫赵玲丽夏舜陈伟
关键词:白云石化钙同位素
东北地区河砂碱活性及工程适用性研究
2024年
东北地区机制砂开采受限、资源较为匮乏,河砂虽丰富,但多为活性骨料,直接应用会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为解决东北地区活性河砂在公路工程中的直接应用不利问题,采用砂浆棒快速试验与混凝土棱柱体试验相结合的试验检测方法研究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巧家县河砂的碱活性,提出3种抑制活性骨料碱-硅酸反应的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根据碱-硅酸反应机理,分析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结构物所处环境,并提出活性河砂的工程应用对策。结果表明:1)采用砂浆棒快速试验与混凝土棱柱体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检测方法能更加客观评定河砂碱活性和抑制措施的有效性;2)外掺不低于20%的Ⅰ级或不低于25%的Ⅱ级粉煤灰可有效抑制碱-硅酸反应;3)活性河砂在应用时可根据工程环境采取适宜的应用策略,对于直接处于水中、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或处于干湿交替环境的结构混凝土,应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其他环境使用时可不采取抑制措施直接使用。
李安强王世涛徐东
关键词:活性骨料
东北地区几种饲用玉米的产量和抗病性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筛选出适合在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青贮新品种。【方法】以当地主推品种雅玉04889为对照种,按照云南省区域试验及公开发表文献所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在2018年对比了曲辰30号、曲辰31号、曲辰32号、曲辰33号、曲辰34号、曲辰35号几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和抗病性,在2019年继续对比雅玉04889、曲辰31号、曲辰32号和曲辰33号几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和抗病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品种中仅有曲辰32号是紧凑型。2018年,干物质产量最高的为曲辰32号,后面依次是曲辰33号、曲辰34号、曲辰31号、曲辰30号、曲辰35号;2019年,曲辰32号的干物质产量依然最高。2018年,雅玉04889对灰斑病的抗性最差;2019年,所有品种的抗病性一致。【结论】综合考虑农艺性性状、抗病性和产量,曲辰32号最适合作为青贮玉米在东北地区进行栽培。
郑晋静张时军王世敏程金朋
关键词:青贮玉米抗病性
清代东北地区的银、铜开发与外运研究
2023年
清代以前,历代中央王朝统治东北地区多以防范为主、开发为辅。清初,政府在东北的治理转为以开发为主的阶段,东北逐步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历史上,东北曾长期是国家沉重的政治经济负担,清代通过以银、铜为核心的开发与外运,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东北自此成为稳定西南边疆和发展边疆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为国家节省了统治成本。东北地区从清代开始彻底摆脱了历史时期那种半独立、半孤立的状态,参与到已经逐步形成的全国市场,成为全国银、铜等产品的主要供给地、人口安置的新区域,促成云南矿业持续百年的鼎盛和繁荣。
刘刚艳陈瑶
关键词:清代滇东北
东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023年
2009年8月28日夜间至8月29日白天云南省昭通境内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通过对高(低)空天气形势、物理量及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压在东进南压过程中分离出的高压单体,与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分离留下的高压单体在形成的切变式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高原东部的高压沿其前部的暖式切变线向东南移动,加剧了切变线东南一侧反气旋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大范围暴雨形成的中尺度影响系统。200 hPa高空急流和850 hPa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
周信荔姜世荣
关键词:滇东北强降水切变线
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2023年
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类型筇竹林土壤在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中的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阐明不同类型筇竹林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化规律,探讨筇竹林生态系统中C、N、P元素的循环及反馈机理。结果表明:4种类型筇竹林土壤C含量无显著差异,N、P含量差异性显著;不同类型筇竹林在各土层的土壤C、N、P含量分别在21.8~75.64、1.56~5.90、0.45~1.35 g/kg之间,且土壤C、N、P含量均表现为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筇竹纯林。4种不同类型筇竹林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且土壤C/N、C/P、N/P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22~18.06、19.46~109.26、1.97~6.05,筇竹纯林土壤C/N、C/P、N/P的比值大于其他3种筇竹-阔叶树混交林。4种不同类型筇竹林的土壤C、C/P间及土壤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C与N、N/P间及土壤N、N/P间则是显著正相关,筇竹-阔叶树混交林中土壤C、C/P间、土壤N、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筇竹纯林中,土壤N、C/P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C、N、P肥力高于筇竹纯林,表明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可作为东北地区植被恢复的优良营造模式。本研究有利于揭示东北筇竹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对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养分调控及生产力提高等具有指导作用。
钟欢董文渊浦婵谢泽轩张炜郑静楠夏莉
关键词:筇竹滇东北
东北地区MVT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勘查模式研究:以茂租铅锌矿床为例
2023年
东北地区是我国MVT型铅锌矿床的重要集中产出地之一,区内浅表资源经长时间开采而逐渐枯竭,亟需在已知矿床的外围及深部寻找到新的接替资源。本文以区内典型的巧家县茂租铅锌矿床为例,通过在矿区已知矿床点开展综合找矿方法试验,并结合前人对本区地质背景、成矿模式、矿床特征、找矿标志等的认识,对本区MVT型铅锌矿床深部找矿的勘查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中沿断层破碎带浓集的Pb-Zn-Ag元素高值异常指示了其深部具备成矿热液活动“痕迹”,音频大地电磁法能够查明地下深部有利赋矿层位(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的顶底界面埋深和导(控)矿断层的倾向、规模等地质成矿“格架”背景,面积性激电中梯测量能够在“横向平面尺度”圈定出有利的找矿靶区(高极化异常区),大比例尺激电测深剖面能够在“纵向空间尺度”定位矿(床)体位置(低电阻率、高极化异常体),通过深浅结合的组合勘查技术方法(浅表化探组合元素异常+电阻率剖面深部地质结构+平、剖面激电异常体),可以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为深部找矿靶区优选提供证据支撑。据此,本文提出了“构造地球化学+多维度电法勘探”的勘查模式,此模式有望推广到东北铅锌成矿带内的其他铅锌矿区进行找矿示范应用。
张伟张伟廖震文杨剑王桥李华张陈蒋诗鹏
关键词:滇东北铅锌矿找矿靶区
川西南-东北地区晚二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探讨
2023年
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组底部一般以玄武岩或玄武质角砾岩与下伏的中二叠统灰岩呈不整合接触。为进一步揭示峨眉山玄武岩的初始喷发时限、古地理环境,对川西南-东北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及下伏的阳新组开展了详细的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古生物化石观察等地质调查工作,研究了在金河-箐河深断裂以东的四川峨眉山市挖断山、乐山市沙湾、美姑县柳红、普格县西罗等13个地区的陆相峨眉山玄武岩组与阳新组(茅口组)浅海相灰岩之间发现的一套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地层。认为该套地层单元厚度薄,区域上层位相对稳定,与上覆、下伏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是中二叠世晚期研究区整体不均衡隆升、残余海盆向陆演化的沉积过程响应,控制了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最初时限,其岩石组合和古生物化石指示了川西南-东北地区在阳新世冷坞期早时处于滨海→湖泊→沼泽相演化的古地理特征,应建单独的地层单位进行研究。
李雁龙胡杰孟標黄德智桂宾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

相关作者

韩润生
作品数:365被引量:1,489H指数:28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滇东北 铜矿床 成矿流体 楚雄盆地
杨子生
作品数:361被引量:1,802H指数:23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边疆山区 土地整治
张光红
作品数:26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滇东北 调适 传承 农村 隐喻
董文渊
作品数:240被引量:898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筇竹 无性系种群 竹产业 可持续发展 滇东北
崔峻豪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滇东北 铅锌矿床 锌矿床 构造控矿模式 构造控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