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篇“ 滞尘效应“的相关文章
风环境视角下校园道路群落对PM_(10)的效应及优化研究
2024年
以提升秋季校园道路群落效应为目标,探索不同室外风环境与群落特征对植物能力的影响,其次采用实测与PHOENICS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并评价校园室外风环境,并使用线性回归验证了实验可行性,以此为校园绿地植物群落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16条结构性道路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秋季风速对道路群落效应的影响较为显著,实测数据中道路的平均风速值为0.44时群落能力达到最强,过高或过低的风速值均会降低植物的能力;②不同结构道路群落对PM_(10)效应的强弱顺序为:乔草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灌草型>乔木型,且能力差异较大,可达50%;③校园室外风环境中不同道路的风速差异较大,风速偏大的道路群落里普遍缺少低层次的灌木及小乔群落,应适当增添可防风的绿化。
徐阳洋李运远胡楠
关键词:滞尘效应风环境
街道峡谷中垂直绿化的效应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城市街道中人群活动密集,其空气质量问题值得关注。为解决街道峡谷内颗粒污染物难以扩散的问题,探究垂直绿化净化街道峡谷空气的能力和策略。【方法】以垂直绿化的效应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实测、正交实验结合计算机软件数值模拟等方法,定量探讨垂直绿化在街道峡谷形态、相对风向、布局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效应,并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强弱。【结果】1)街道峡谷宽度、布局方式与水平向布置密度对垂直绿化效应影响最强。2)垂直绿化更适宜布置在道路较窄的城市支路以及迎风时长较多的建筑立面。【结论】得出效应最优的因素水平组合,总结出垂直绿化效应最佳的设计策略与能力模型,并评估垂直绿化在武汉市的潜力,为垂直绿化在街道峡谷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陈秋瑜冷珺妍刘小虎
关键词:垂直绿化街道峡谷滞尘效应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绿地覆盖物的效应及机理研究
植被在阻、净化城市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北方城市,冬季排放增多,阔叶植物枯落,大量硬化地表的存在使得粉在风等外源力的作用下反复污染城市空气质量并危害居民身心健康。绿地覆盖物普遍应用于城市透水下垫面环境,...
郑燚
关键词:覆盖物滞尘二次扬尘
7种常绿阔叶植物效应与小环境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
2023年
为研究常绿阔叶植物的能力与其所在小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以石家庄市区内种植的常绿阔叶植物和其所处的小环境为对象,对石家庄市内不同季节植物叶片的量和小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情况下常绿阔叶植物的能力和空气质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华石楠综合能力较强,冬青卫矛综合能力良好,广玉兰综合能力一般,刚竹、红叶石楠、大叶女贞、早园竹综合能力较弱。植物的量与季节变化规律有对应关系,呈现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规律。此研究结果可以为石家庄市区内常绿阔叶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牛伟康冯树香闫淑芳郭娇娇代嵩华刘易超黄印冉
关键词:常绿阔叶植物滞尘空气质量
生态韧性视角下长春市老旧小区植物效应与植物景观改造研究
老旧小区是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地之一,同时也是老龄化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目前,针对老旧小区内植物景观改造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公共空间、小区基础设施及植物个体配置等方面,而对该区域内植物景观不同结构植物配置的大气颗粒物吸附力...
房宏琦
关键词:景观改造
大庆市6种绿化树种对SO_(2)、NO_(2)的消减及效应被引量:1
2023年
城市森林在吸收、留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市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洗-滤膜法和熏气试验探究不同树种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大颗粒物(PM_(>10))、粗颗粒物(PM_(3—10))和细颗粒物(PM_(1—3))的留规律以及对大气中SO_(2)、NO_(2)的消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能力差异显著(P<0.05),对TSP的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油松(3.82±0.40)g/m^(2)>红瑞木(1.45±0.12)g/m^(2)>紫丁香(1.22±0.17)g/m^(2)>梣叶槭(1.21±0.13)g/m^(2)>大叶杨(0.93±0.17)g/m^(2)>旱柳(0.54±0.14)g/m^(2);(2)树种间对不同颗粒物的留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供试树种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留的质量占比表现为,PM_(>10)(62.33%—83.68%)、PM_(3—10)(10.82%—21.41%)、PM_(1—3)(4.05%—18.30%);(3)红瑞木、紫丁香和梣叶槭的量与对大气SO_(2)、NO_(2)的吸收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红瑞木、紫丁香和大叶杨的综合能力以及大气NO_(2)、SO_(2)的消减能力较强。因此,红瑞木、紫丁香和大叶杨可优先考虑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植物的规划中当以乔木类的树种为主,配以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达到效应的最大化,与此同时还应适当引种或培育适于北方生长的常绿树种,以加强对冬季大气颗粒物的留效果。
罗建平王宁宋菲菲魏汉博原白玉唐钰鑫
关键词:二氧化氮
和田市夏季不同树种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和田市不同树种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效应,作者于和田市昆仑湖公园进行叶片采集工作,共采集12种树木。通过测定树木的株高、冠高、冠幅和单叶片面积,计算出不同树种的叶片总面积、三维绿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利用差重法得出不同树种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含量,所测定的7项生长指标都与树木留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存在相关性。不同树种留不同粒径颗粒物分布比例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在10~100μm的颗粒物比例最大,占比最小的粒径范围在0.22~3μm。在单位叶面积内,留PM_(3)和PM_(10)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556~12.912μg/cm^(2)和9.869~36.635μg/cm^(2),留TSP含量最高的树种为杨树;在单叶片内,梧桐留PM_(3)、PM_(10)、TSP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树种;对于单株量而言,留不同粒径颗粒物排在前三的是杨树、桑树和梧桐;在单位土地面积内,留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最强的为杨树,留PM_(3)、PM_(10)、TSP的含量分别为11.059、58.988和196.905 kg/hm^(2)。总的来说,效应较好的有杨树、梧桐、臭椿和桑树,较弱的为紫叶李、榆叶梅和垂枝榆。
鲍昱璇陈天宇张凯欢杨红谢海燕帕丽达·牙合甫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植物叶片滞尘效应
和田市夏季PM2.5、PM10污染特征及不同树种效应研究
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均有下降趋势,但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南部(简称南疆)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疆和田等地区受到严重的沙影响,全年干旱少雨,多沙,严重的沙天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生...
鲍昱璇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滞尘效应
复羽叶栾树植物群落特征及杀菌效应研究
丑琉懿
城市林木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近年来,城市环境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城市林木具有、缓解城市环境污染的潜力,尤其在发挥能力作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研究方法测定城市林木量,并筛选、排序、分级,优化配置结构,进而探究城市林木效应机制及机理,但缺乏城市林木能力的系统性研究,导致能力评价结果缺乏参考性。如何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使城市林木效应在多尺度、多维度进行结合、延伸,并使其效应评价结果更全面可靠、更具有实际意义,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基于前期研究,笔者对城市林木效应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从城市林木效应测定方法、机制与机理、时空特征、环境影响要素、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相关进展,最终提出城市林木效应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包红光王成杜万光
关键词:滞尘环境影响

相关作者

郑郁善
作品数:580被引量:3,508H指数:29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福建柏 毛竹 沿海沙地 生物量 麻竹
潘瑞
作品数:12被引量:51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观赏竹 沿海沙地 竹种 滞尘效应 叶绿素荧光
涂志华
作品数:11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沿海沙地 竹种 观赏竹 竹子 根际土壤
宋丽华
作品数:173被引量:810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研究主题:灵武长枣 绿化树种 臭椿 干旱胁迫 宁夏枸杞
桑娟萍
作品数:17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核桃 高职院校 病原真菌 林木 降温增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