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2篇“ 潜在蒸散量“的相关文章
- 塔布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
- 2024年
- 潜在蒸散量(ET_(0))对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分析ET_(0)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响应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塔布河流域及周边7个气象站1981—2023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估算流域ET_(0)并分析其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采用Beven敏感性公式计算季和年尺度ET_(0)对关键气象要素的敏感系数,并探究敏感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气象要素多年相对变化率定量分析影响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塔布河流域年ET_(0)以4.09 mm·(10a)-1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多年均值1024.51 mm;空间上,年ET_(0)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年ET_(0)对各气象要素敏感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序为:相对湿度>最高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最低气温;春季、秋季和冬季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夏季对最高气温最敏感。(3)影响年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是最高气温和风速,贡献率分别为4.86%和-4.37%;春、夏、秋、冬四季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是最高气温、风速、风速、相对湿度。最高气温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下降是流域ET_(0)上升的主要原因。
- 王佳爽高晓瑜李为萍池曌男张家鹏吴怡萱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贡献率
- 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
- 2024年
- 潜在蒸散表征大气蒸发能力,是衡量区域蒸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变化、水资源供需平衡、植被耗水量等的关键参数。在收集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12个生态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经过数据质量控制与插补,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生成了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本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覆盖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可作为亚洲中部干旱问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模型输入数据、模拟结果验证数据等,也可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苏文张心昱李锦初玉高新莲郭小伟姜峻李国振连杰林丽莎汪树超杨淇越张志山朱元骏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西北干旱区生态站
- 基于BP网络的白杨树潜在蒸散量模拟优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寻最优的白杨树潜在蒸散量(ET_(0))模拟方法。【方法】基于贵德县2022年1—6月的气象数据,建立了不同算法优化下白杨树ET_(0)的模拟模型,选取151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选取30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影响白杨树ET_(0)的主要因素为平均气温,2 m高处风速,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基于不同算法优化后的BP网络模型在模拟白杨树ET_(0)方面的精度优于传统的BP网络模型。【结论】EWOA-BP网络模型的模拟精度最佳,可以作为预测白杨树ET_(0)的首选模型。
- 高涛袁日萍郑丽萍王尚涛甘永德
- 关键词:BP网络气象
- 不同气候区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以全国710个气象站点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1970-2017年逐日ET_o,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贡献量分析法等,分析不同气候区年尺度ET_o变化特征及敏感因子,量化气候因子对ET_o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全国710个气象站点中,有177个站点年ET_o呈现显著增加趋势(0.51~5.55mm·a~(-1),P<0.05),147个站点ET_o呈现显著减少趋势(-0.65~-5.00mm·a~(-1),P<0.05),而386个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不同气候区平均温度(T)和风速(U)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RH)和净辐射(RN)呈减小趋势;(2)不同气候区ET_o敏感因子不同,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ET_o主要敏感因子为RN,半湿润区、湿润区ET_o对RH最敏感,且随着湿润度的增加,ET_o对RN和RH的敏感度增加;(3)ET_o变化趋势受气候因子敏感性和相对变化率共同影响。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ET_o增加主要由温度上升变率较大所致,ET_o下降主要由风速下降变率较大主导,而湿润区ET_o变化由其对RH和RN的高敏感性所引起。综合而言,相比较敏感系数,考虑相对变化率的贡献量指标对表征气候因子对ET_o变化的影响更具有指示意义。
- 刘文辉张宝忠魏征韩松俊韩聪颖王雅琦韩信
- 关键词:气候区
- 华北土石山区荆条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荆条不同生育期的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荆条生育期内,ET0值整体呈下降趋势,5、6月份较高,7月份后开始下降,ET0总值为630.86 mm,日均值为3.43 mm·d^(-1)。(2)荆条生育期内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呈抛物线式变化,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总值为336.26±18.19 mm,日均值为5.51±0.30 mm·d^(-1);结果期和展叶期次之,落叶期最小,总值为41.57±3.61 mm,日均值为1.98±0.17 mm·d^(-1);整个生育期的总值为716.47±40.21 mm,日均值为3.89±0.22 mm·d^(-1)。(3)荆条灌丛LAI和新梢生长量在5、6月增长较快,之后变缓。其中LAI在8月达到最大值(2.93±0.07),之后开始下降,10月降为最小值(1.63±0.08)。新梢在5月增长量最大,为6.85±0.25 cm,10月基本停止生长。(4)荆条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果期最大(1.45±0.22),开花期次之(1.25±0.13),展叶期(0.98±0.05)和落叶期(0.95±0.14)最小,整个生育期平均为1.28±0.16。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为0.736,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 蒋丽娅张家兴程向芬高峻桑玉强桑玉强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荆条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叶面积指数
- 中国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1901—2013年气候研究中心(CRU)0.5°×0.5°网格分辨率潜在蒸散量(PET)数据资料,对中国1901—2013年间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研究中将整体时间序列分为三个时间段进行研究(1901—1953年,1954—1983年,1984—2013年)。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1901—2013年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西北地区的潜在蒸散量最高,其次是北部、东部和西南地区,东北北部地区潜在蒸散量最低。②在前53年大幅增加后,年度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1949、1954、1964和1976年的潜在蒸散量明显低于其他年份,2004和2009年潜在蒸散量值最高。③各气候态间的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差异分析显示,中国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最显著。④对各气候态潜在蒸散量季节性变化分析发现,夏季潜在蒸散量对年潜在蒸散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春季、秋季,最后是冬季。其中,1954—1983年间潜在蒸散量最低,主要是由于春、夏两季大部分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影响。
- 吴霜延晓冬杨伯钢于恬恬张建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
- 河北省潜在蒸散量与水分盈亏量时空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研究区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动态特征可为地区农作物合理种植及农业科学灌溉奠定理论基础。在全球变暖、蒸散速率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利用河北省12个气象站的实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河北省1967—2019年的潜在蒸散量(ET;)和水分盈亏量(K),并对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Morlet小波函数分析法对河北省53年的ET;和K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ET;存在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总体呈上升趋势,而K呈下降趋势。各个季节的蒸散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春、秋、冬季ET;呈上升趋势,而夏季呈下降趋势。水分盈亏周期在35 a震荡最为明显,季节尺度上夏、秋两季震荡幅度较大。因此,河北省季节特征的明显变化对水分盈亏量影响很大。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农业节水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 郑德凤詹诗瑶曹永强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
- 青海湖流域典型下垫面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以2020年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温性芨芨草草原下垫面的气象站点逐日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净辐射观测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下垫面潜在蒸散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020年,青海湖流域的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温性芨芨草草原下垫面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三种下垫面的潜在蒸散量均于7月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0.1mm/d、5.4mm/d、8.1mm/d;均于1月出现最小值,分别为0.3mm/d、0.2mm/d、0.3mm/d。在四季中,三种下垫面的潜在蒸散量的值均表现为夏季在年内潜在蒸散量中占比最大,冬季占比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内潜在蒸散量所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有区域差异。影响研究区潜在蒸散量的主要气象要素为净辐射、最高气温和风速,其中净辐射为最主要影响因素。
- 雷珂刘芷含黄媛曾潇严慧玲刘丽凡杨媛媛张乐乐
-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下垫面PENMAN-MONTEITH公式潜在蒸散量
- 1995年~2015年三江源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潜在蒸散量是评价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参数,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基于气象数据与非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地理单元重分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本研究对1990年~2015年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究气象因子和非气象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的影响程度,主要结果如下:(1)1990年~2015年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年平均值整体以0.57 mm/a速率增加,夏季潜在蒸散量平均为1012.051 mm,对年潜在蒸散量贡献最大;(2)三江源年均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气象要素是影响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要素,非气象要素中高程对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解释力最大;(4)1990年~2015年,各地理因子对三江源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存在交互作用,主要交互作用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其中平均风速∩高程是第一主导交互因子,其值为0.705。本研究结果可为三江源水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黄媛刘芷含雷珂毛旭锋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
- 一种基于CNN-BiLSTM融合神经网络的温室甘蓝潜在蒸散量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NN‑BiLSTM融合神经网络的温室甘蓝潜在蒸散量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温室内自主部署的小型气象站获取甘蓝生长环境的气象数据,使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甘蓝潜在蒸散量...
- 李珊珊赵春江吴华瑞李士军宫鹤张哲韩笑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张山清

- 作品数:56被引量:59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分析 潜在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自然植被
- 曹永强

- 作品数:194被引量:1,722H指数:2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水资源 辽西北 潜在蒸散量 春玉米 气候变化
- 普宗朝

- 作品数:89被引量:1,00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分析 降水量 气候变暖 积温
- 赵昕奕

- 作品数:58被引量:1,27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 气温 潜在蒸散量 城市热岛
- 刘普幸

- 作品数:143被引量:1,338H指数:22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绿洲 气候变化 驱动力 日照时数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