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篇“ 热危险性“的相关文章
- 邻氯甲苯生成邻氯氯苄热危险性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邻氯甲苯氯化生成邻氯氯苄反应过程热危险性,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热加速量热仪(ARC)、Gaussian09软件对原料、产物的热分解情况以及氯化反应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邻氯甲苯放热量为381 kJ·kg^(-1);反应后混合物料放热量为414.76 kJ·kg^(-1);邻氯氯苄放热量为210.30 kJ·kg^(-1)。反应失控情况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时所对应的温度为273℃;综合考虑以实测数据对工艺危险度等级进行评估,可知工艺存在冲料及分解风险。
- 李佳悦任硕崔云云孙倩钱华李芳
- 关键词:邻氯氯苄氯化反应热危险性绝热加速量热仪
- 三种有机叠氮化合物的热危险性和动力学
- 2025年
- 为研究TAZ(叠氮化三苯基甲烷)、BAZ(苄基叠氮)、MAZ(2-叠氮基乙酸甲酯)3种有机叠氮化合物的热危险性,使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和ARC(绝热加速量热仪)进行热稳定性测试,获得3种物质的热分解特性参数和风险评估等级。采用Friedman等转化率法和模型法求解其动力学参数,并预测3种物质热分解反应的温度θ_(D8)和θ_(D24)。结果表明:3种物质的分解放热量较大,潜在爆炸危险性较高,其中TAZ的热分解危险等级为2级,而BAZ和MAZ为3级。通过等温DSC实验方法获得3种物质的热分解机理,TAZ热分解反应符合n级动力学的机理,而BAZ和TAZ均具有自催化的特性。通过Friedman法和模型法获得TAZ、BAZ、MAZ的θ_(D8)分别为128.5—130.9℃、121.4—130.6℃、118.1—129.3℃,θ_(D24)分别为118.4—121.3℃、108.5—115.4℃、105.6—116.6℃。
- 赵隧军
- 关键词:有机叠氮化合物热危险性热分解动力学
- 肉桂酸臭氧化过程的热危险性研究
- 2025年
-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过氧化物进行热危险性研究,使用小型封闭压力容器实验(MCPVT)对过氧化物进行热分解特性研究,并采用GC-MS对过氧化物的热分解产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肉桂酸在甲醇中进行臭氧化反应会生成一种名为[氢过氧基(甲氧基)甲基]苯(HMMB)的过氧化物;DSC实验表明,HMMB分解过程中外推起始放热温度为55.22℃,放热量为1158 J/g;MCPVT实验表明,HMMB外推热失控初始温度为86.70℃,热失控期间温度变化与压力变化分别为69.89℃,0.05 MPa;GC-MS结果表明,HMMB热分解会生成苯、甲酸甲酯、苯甲酸甲酯等物质。HMMB热稳定性差、放热量高、易分解并生成有害物质,给肉桂酸制备天然苯甲醛的生产与储存过程带来潜在危险。
- 黄晓斌柳青池莫一波李伟光刘雄民马丽陆顺忠
- 关键词:过氧化物热分解特性
- 一种电池热危险性分级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危险性分级评价方法,涉及电池危险性评价领域。对目标电池进行绝热热失控测试,获取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特征温度,包含自放热起始温度、热失控起始温度和热失控最高温度,同时获取现有数据库中不同电池类型的热失控...
- 梅文昕王青松段强领金凯强孙金华
- 丁酮肟盐酸盐的热危险性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MEKOH(丁酮肟盐酸盐)的热危险性,开展一系列基础量热实验进行热力学研究。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热分解反应特性,并利用FWO(Flynn-Wall-Ozawa)法来进行动力学计算,求解MEKOH的活化能。通过TG(热重实验),得到MEKOH的热质量损失数据,了解其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利用ARC(绝热加速量热法)进行绝热环境下的量热实验,掌握MEKOH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初始分解温度和分解的峰值温度也随之提高,平均比放热量为749.01 kJ/kg,分解热评估等级为2级,分解放热量较大,潜在爆炸危险性较高。MEKOH在30℃左右质量开始减少,于150℃左右质量损失曲线趋于平缓,质量损失的第1阶段没有热量变化,第2阶段发生分解放热。在绝热测试的全程中MEKOH只有一个放热阶段,初始放热温度为107.6℃。
- 黄勇张玉雯郝景丽
- 关键词:热危险性热力学热分解放热
- 2,3-二氯吡啶合成反应热危险性研究
- 2024年
-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热加速量热仪(ARC)、Gaussian09软件和反应量热仪(RC1e)对原料、产物的热分解情况以及反应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并展开绝热分解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的总放热量为28.39 kJ,绝热温升ΔT_(ad)为28.15 K,最高合成反应温度MTSR为254℃,技术最高温度MTT为227℃。反应后物料在绝热分解过程中存在两段放热,其中第二段为主要放热段,对其进行绝热分解动力学分析,得到活化能Ea为729.97 kJ/mol,指前因子A为4.57×10^(68)s^(-1),并求得TD24为238.73℃。
- 刘倩倩崔云云李佳悦任硕钱华李芳
- 关键词:加氢反应热危险性动力学
- 聚苯乙烯合成工艺热危险性研究
- 2024年
- 为了研究聚苯乙烯合成工艺聚合反应的热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1mx)研究聚合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测试聚合反应前后混合物料的绝热分解特性,并开展动力学研究。RC1mx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总放热量为82.612 kJ,绝热温升ΔT_(ad)为152.6℃,最高合成反应温度为252.6℃,技术最高温度为146℃。ARC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混合物料的绝热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放热在62~118℃,绝热温升为56℃;第2阶段放热在118~145℃,绝热温升为27℃。根据ARC实验第1阶段绝热分解动力学分析,得到表观活化能为120.55 kJ/mol,指前因子A为36.5 min^(-1),求得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根据RC1mx和ARC实验结果对聚苯乙烯合成工艺聚合反应进行了热危险性评估。
- 贾学坤王文和李志涌马宇驰
- 关键词:聚苯乙烯热失控绝热温升绝热加速量热仪反应动力学
- 典型二元硝基化合物的热危险性分析
- 2024年
- 文章选择了2,4-二硝基苯胺、2,6-二硝基苯胺和1,4-二硝基苯3种典型的二元硝基化合物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实验(DSC)、热重实验(TG/DTG)和绝热加速量热实验(ARC)分析了3种物质的分解过程,获取了热危险性数据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3种物质的分解过程均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能量缓慢释放阶段、能量积聚阶段和能量爆发阶段,在物质储运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物质进入能量爆发阶段;3种物质的危险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2,4-二硝基苯胺、2,6-二硝基苯胺、1,4-二硝基苯。
- 林涛雷方怡唐跃武
- 基于QSPR的唑类化合物热危险性参数预测
- 唑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种类较多,应用广泛,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该类物质蕴藏着巨大的化学潜能。它在生产、储存中易受到外界作用从而引发事故,而且在自然存储条件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由于对此类物质的能量诱发方式和...
- 张欣茹
- 关键词:唑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活化能
- 一种重氮化工艺的热危险性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氮化工艺的热危险性分析方法,涉及热危险分析技术领域。该一种重氮化工艺的热危险性分析方法,包括测试物料的稳定性,重氮化反应液的反应热测试,重氮化反应完成液的二次分解热测试与重氮化反应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重氮...
- 耿来红冯维真王涛许青梅赵永生
相关作者
- 陈网桦

- 作品数:140被引量:69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炸药 热危险性 安全工程 热分解 DSC
- 陈利平

- 作品数:80被引量:3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DSC 热分解 热危险性 自催化 差示扫描量热
- 姜杰

- 作品数:43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热危险性 热稳定性 安全工程 双氧水 燃爆
- 石宁

- 作品数:65被引量:27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 研究主题:热稳定性 热危险性 热失控 双氧水 热分解
- 徐伟

- 作品数:156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氨肟化 环己酮 氨肟化反应 安全控制措施 热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