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7篇“ 热安全性“的相关文章
- 一种热安全性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安全性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热安全性涂覆隔膜,包括隔膜基体和设置于隔膜基体至少一侧表面上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与隔膜基体接触的底层和覆盖于底层...
- 郑有水付凯郑焕然陆枝才
- 评估喷管结构对固体发动机热安全性影响的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评估喷管结构对固体发动机热安全性影响的装置与方法,属于固体发动机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中,发动机试验件包括加热棒壳体、发动机壳体、喷管约束件和推进剂试样。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加热棒、加热控制设备、加热棒壳体...
- 武毅杨钧森金丰凯
- 小药量RDX基PBX的热爆炸特性及对大药量热安全性的预测
- 2024年
- 为研究高聚物黏结炸药(PBX)的热分解特性和热安全性,探究了2种小药量试验对PBX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预测的准确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同时研究了一种典型RDX基PBX的热分解行为,分别计算了PBX的热动力学及热安全性参数。基于Semenov理论,进一步计算得到2种热分析方法下PBX的SADT,并结合等温储存试验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DSC分析得到,PBX的活化能为125.70 kJ/mol,热爆炸临界温度为460.08 K,10 g量级的不归还温度T_(NR)为417.22 K,SADT为405.72 K;ARC分析得到,10 g量级的PBX的T_(NR)为427.97 K,SADT为421.57 K。通过7 d恒温热爆炸试验,确定PBX的最小SADT为418.15 K,证明基于ARC的小药量试验预测大药量样品的热安全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解决炸药在储存、生产、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柴悦姜林李宓马腾吴星亮徐森
- 关键词:热分解特性热安全性
- 全固态锂电池热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随着液态锂电池的广泛应用,热失控现象时有发生,其热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固态锂电池以其优异的安全性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简要介绍了全固态锂电池的基本概念及组成结构,重点阐述了氧化物、硫化物以及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3类全固态锂电池的热安全性差异进行了总结,包括固体电解质材料级别、固体电解质与活性材料或锂金属负极混合时界面级别以及全电池级别的热安全性。此外,锂枝晶现象对全固态锂电池安全性的影响仍不可忽视。目前,针对材料和界面级别的热安全性研究众多,但全电池级别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小容量电池,针对全电池级别的热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究。最后,指出了未来高安全性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应着力于解决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关键界面问题以及锂枝晶问题。
- 冯振华邱祥云张涛戴作强郭向欣
- 关键词:全固态锂电池高比能热安全性固体电解质
- 基于热安全性对FEC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和反应量热仪研究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并通过溶剂法对该高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溶剂法制备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工艺危险度极高,通过分别选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作为反应体系溶剂进行工艺优化,发现碳酸二乙酯溶剂法的工艺危险性较低,反应过程绝热温升(ΔT_(ad))为114.70 K,合成反应所能到达最高温度为125.40℃,绝热情况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时,对应温度(T_(D24))为161.00℃,优化后工艺矩阵风险等级为Ⅰ级,工艺危险度降为1级,工艺热安全性显著提高。
- 韩梦如李芳钱华马晋超
- 关键词:氟化反应热安全性风险评估
- 硝酸羟胺基液体推进剂的热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为了评估硝酸羟胺(HAN)基液体推进剂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热分解过程,计算了热安全参数;并利用BAM撞击感度仪测试了撞击能量随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K-A-S法、F-W-O法和Starink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4.8、154.6、155.6 kJ/mol;热分解自由能、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128.2、150.9 kJ/mol和48.9 J/mol;热爆炸临界温度为204.2℃;绝热至爆时间为3.92~55.52 s。使用AKTS软件得到,2、4、8 h和24 h绝热诱导期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23.4、119.1、114.8℃和108.2℃。包装质量为0.01、5.00、25.00、50.00 kg和100.00 kg时,自加速分解温度依次为116、104、103、102℃和101℃。不同温度下,临界撞击能量分别为>50(25℃)、40(80℃)、25(90℃)、10 J(100℃)和5 J(110℃)。因此,在生产、储存和运输HAN基液体推进剂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因碰撞等原因产生高温。
- 康立敏徐森朱晨光徐飞扬刘静平刘静平
- 关键词:热安全性DSCBAM
- 烯肟菌胺中间体缩合酯的热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缩合酯是合成创制杀菌剂烯肟菌胺的重要中间体。研究了缩合酯的热安全性,为企业生产过程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和绝热加速量热联合测试技术,研究获取缩合酯的热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缩合酯具有热敏性,起始分解温度为198.01℃,分解放热量为1940 kJ/kg;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缩合酯热分解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8、24 h,对应的温度TD8、TD24分别为161.5、147.5℃。[结论]缩合酯具有热不稳定性,分解过程放热剧烈,失控后果严重;应用2种模拟方法所获得的动力学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于东锦刘铁越马晓华谭继爽程春生程春生刘立志
- 关键词:烯肟菌胺分解动力学热安全性
- 一种高能固体推进剂热安全性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能固体推进剂热安全性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对高能固体推进剂提供支撑或者将其悬挂;加热装置,用于提供高温环境;质量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高能固体推进剂的质量;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高能...
- 周东谟马宇杰刘向阳惠步青俞育洋
- 符合人体热安全性的闭环经皮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 一种符合人体热安全性的闭环经皮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无线能量的发射端、用于接收无线能量的接收端以及与接收端相连的储能模块,其中:储能模块将电流输出至人工肛门括约肌假体内的主控电路,发射端采集来自接收端的体内电压...
- 姜萍萍王立超颜国正王志武陈叶淋刘常靖
- 高温循环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热失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向更高能量密度发展进而得到更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不仅取决于电池材料和电池设计,还会随着其老化的方式和程度而变化。针对高温循环后的老化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衰退和热失控行为进行了研究。将三元锂离子电池在72和25℃以1 C进行恒流恒压充放电循环老化,比较了新鲜和老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加速绝热量热仪对新鲜和老化的电池进行热失控实验,探究高温循环下电池热安全性的变化规律;对老化电池进行拆解分析,以研究其老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循环使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发生了严重衰退,这是正负极都发生了大量活性材料的损失导致的。在加速绝热量热测试中,新鲜和老化的电池都发生了热失控。分析表明老化电池中的电解液被大量消耗,减缓了其热失控动力学过程,老化电池热失控的整体危害性有所下降。
- 储德韧孙建丹汪红辉许铤商照聪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电解液
相关作者
- 赵凤起

- 作品数:1,074被引量:2,792H指数:29
- 供职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固体推进剂 燃烧催化剂 物理化学 推进剂 热分解
- 胡荣祖

- 作品数:235被引量:6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含能材料 物理化学 NTO 热分解 英文
- 马海霞

- 作品数:275被引量:6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物理化学 晶体结构 四嗪 含能材料 热分解
- 高红旭

- 作品数:358被引量:1,004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燃烧催化剂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地方性氟中毒 热分解
- 曹雄

- 作品数:122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北大学
- 研究主题:热分解 热安全性 数值模拟 传爆药柱 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