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6篇“ 热岛强度“的相关文章
一种人工绿地对缓解城市热岛强度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人工绿地对缓解城市热岛强度预测方法,通过计算各个网格中人工绿地区域内部空气的温度(T<Sub>gl</Sub>)<Sub>i,j</Sub>,根据(T<Sub>gl</Sub>)<Sub>i,j</Sub>计...
周海珠王海王清勤常钟隽狄彦强李晓萍李以通张成昱徐迎春袁扬赵力
不同算法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夏季冠层热岛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
2024年
为准确评估高度复杂的超大型城市冠层热岛强度分异特征,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一种考虑城市不同片区空间差异性的冠层城市热岛强度(canopyurbanheatislandintensity,CUHII)计算方法,并结合基于“城-郊”二分法的传统算法探讨不同算法下冠层城市热岛特征。结果显示:传统算法下各片区始终表现出城市热岛现象,且CUHII日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与之相反,片区算法中各片区的CUHII日变化差异显著,具有多个大型生态空间的武昌片区在昼间出现了持续的冷岛现象。同时,除晴朗天气外,高温和降水天气会进一步加剧片区算法中城市片区间CUHII差异。此外,传统算法识别的冷、热岛中心范围较小并分布于中心城区外围,而片区算法识别的热岛中心呈带状覆盖城区中部高密集开发区,冷岛中心则邻近武昌片区内大型自然湖泊。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弱化了城市区域发展不均对冠层热岛评估带来的干扰,有利于深入挖掘热岛特征并更加准确地识别城市热环境需要优先干预的区域。
刘火胜李思韬吴昌广张璟妍
关键词:气象条件自动气象站
基于LCZ框架的上海市地表城市热岛强度研究
地表城市热岛效应(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作为城市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活质量和气候变化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旨在明晰上海市不同局地气候区类型的地表城市热岛特征,定量分析地表城...
侯欣言
关键词:地表温度温室气体
武汉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热岛强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的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下垫面改变,自然土体被不透水的钢筋混凝土覆盖,城市热岛问题突出。文章通过研究武汉市各类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特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平均高度,计算武汉市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分析和总结武汉市各类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热岛效应特征,从空间形态出发提出规划改善策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尹杰宋斯琦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热岛强度
一种应用于复杂地形的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复杂地形的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土地覆盖数据,确定城区范围和郊区范围;基于城区范围内的气象观测站点,获取城区历史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城区历史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插值方法得到城区的第一预估...
廖代强 朱浩楠 王颖雷婷
一个考虑人为热的日最大热岛强度诊断方程的适用性检验
2024年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对热舒适、能源和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日最大城市热岛强度(Maximum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max)可以预警能源消耗和保障室外热安全。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在广州选择多个LCZ分区,并进行长达3年的局地气候观测。基于实测结果验证一个欧洲学者提出的未考虑人为热的日UHIImax诊断方程的适用性;进一步检验考虑人为热后扩展方程在广州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原始方程诊断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0 K,平均绝对误差(Median Absolute Error,MEAE)为0.97 K,d=0.60,诊断精度可适用。考虑人为热的扩展方程比原始方程诊断结果更加准确,RMSE降低了0.12 K,MEAE降低了0.10 K,d增加了0.04。方程在不同的LCZ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表明应针对不同的LCZ特征对方程进行修正,但增加人为热可提升在各LCZ的诊断表现。综上,该修正方程可以作为预测局地UHI发展的工具,提高湿热地区局地UHI的诊断精度。
陈漪淇谭啸何昊李楠陈光蔡云楠
中国城市不透水面空间格局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2024年
高速城市化带来的不透水面(ISA)扩张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HII)的重要驱动因素.辨识不透水面的空间格局对热岛强度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文利用卫星地表温度(LST)数据和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高分辨率不透水面数据,全面分析了不透水面的面积、聚集度、斑块密度和边界形状复杂程度,以及人口和NDVI差异对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日间热岛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和季节变化,强度由南向北递减,而夜晚则相反.不透水面的面积、聚集度和边界形状复杂程度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斑块密度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的景观结构、人口及植被变量指标能解释夏季昼夜热岛强度变化的63.7%、57.0%,以及冬季昼夜热岛强度变化的78.6%和39.8%.且不透水面的聚集度与边界形状与白天热岛强度相关性较大,不透水面面积及其聚集程度对夜晚热岛强度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优化城市景观结构和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郑自琪庞博任汉承陈浩铭周斯聪
关键词:中国主要城市
基于热红外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遥感卫星影像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热红外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根据热红外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地表温度影像数据和市中心经纬度坐标;S2:以市中心经纬度坐标为起点,沿...
郑小坡黄志浩郭友营周忠良
一种城市热岛强度的量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热岛强度的量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遥感影像信息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信息进行反演计算,获取地表温度信息;根据地表温度信息对目标区域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
周志翔向炀汪小爽滕明君佃袁勇徐永荣王鹏程
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和岳阳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利用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对岳阳市主城区2019-2021年夏季城市热岛强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东洞庭湖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47、1.11℃,最低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89、2.03℃,最高气温城区较郊区高0.61℃、郊区较滨湖高0.63℃。白天城区气温高于郊区,郊区气温高于滨湖;夜间城区气温与滨湖相当,且明显高于郊区。各区逐时气温变率郊区最大,城区次之,滨湖最小,三者在23时-次日06时相当且变化较小。城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比郊区高1.47、0.61和1.89℃,对应城市热岛强度分别为弱、弱、中等。08-19时城市热岛强度为弱,20时-次日07时为中等。滨湖09-18时湖风强,19时-次日08时陆风弱。湖陆风与各区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均极显著相关。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湖泊冷效应,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和夜间湖泊热效应受站点与滨湖和郊区的距离远近影响的强度不同,离滨湖越近的城市站白天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越小,夜间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越大。
黄菊梅覃鸿袁泉陈世文王威
关键词:湖陆风城市热岛东洞庭湖湖泊效应夏季

相关作者

刘勇洪
作品数:89被引量:854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热环境 卫星数据 遥感 热岛强度 地表
赵昕奕
作品数:58被引量:1,270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 气温 潜在蒸散量 城市热岛
陈新光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热岛强度 情景预估 MODIS资料 强度特征 气温资料
运迎霞
作品数:196被引量:977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 轨道交通 城市形态 小城镇 空间结构
黄焕春
作品数:60被引量:23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形态 城市热岛 热岛强度 城市 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