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0篇“ 热毒宁注射液“的相关文章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
- 2024年
- 分析病发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择取时期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入手足口病患儿140例,通过单双号分组模式,70例对照组执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70例观察组执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免疫及炎性因子结果和不良反应等发生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恢复用时短于对照组;炎性水平及免疫结果较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可提升有效率;调节免疫因子水平。
- 王立成
- 关键词:手足口病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4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14岁患儿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研究不良反应Meta评价。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筛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结果 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热毒宁注射液)1 043例,对照组(利巴韦林注射液)1 042例。14篇报告不良反应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2组总体还是以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为主,其中热毒宁注射液(试验组)引起恶心呕吐15例、上腹部不适6例、腹泻12例、皮疹3例;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引起恶心呕吐38例、上腹部不适20例、腹泻10例、皮疹26例,此外利巴韦林注射液还引起患儿白细胞减少18例、其他不良反应6例。热毒宁注射液(试验组)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危险度总体低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OR值(95%CI)=0.27(0.19,0.40),Z=6.583,P<0.001];总体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皮疹等为主。研究还发现,热毒宁注射液(试验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OR值(95%CI)=5.00(3.46,7.22),Z=8.582,P<0.001]。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总体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皮疹等为主,总体安全性较好、有效性较高,但需进一步纳入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 张跃杨婷婷凌建春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有效率META分析
-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流感病毒肺炎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及炎症指标。结果:试验组体温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可提升儿童流感病毒肺炎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 刘亚娜孟永胜石欢欢赵文生石宏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儿童流感病毒肺炎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研究
- 2024年
- 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施以热毒宁注射液诊疗的效果观察、探究。方法 选择龙门县龙田镇卫生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患者(2022年7月-2024年2月)为研究对象,视作60例为研究病例数,按区组随机化法分组,行常规疗法者纳入对照组(n=30),基于此,合用热毒宁注射液诊疗者纳入治疗组(n=30),评价以下指标,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用时等。结果 于治疗效果,治疗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基于症状改善用时(流涕、发热、咳嗽及咽部充血等),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基于中医症候积分(主症、次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基于生活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施以热毒宁注射液诊疗效果显著,可迅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康复,具较高的运用价值。
- 王聪炫
-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发热
- 基于生化指标与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序贯用药的风险“时间窗”
- 2024年
- 采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RDN)与青霉素注射液(penicillin G,PG)序贯用药风险“时间窗”,以期降低二者联用引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利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变化检测相关过敏指标,判定出RDN联用PG能引起由补体途径激活后的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进一步对二者设置不同时间给药间隔(1.5、2、3.5、4、6和8 h PG+RDN)进行考察,发现在3.5 h以内序贯给药,均能引起明显的PARs;而给药间隔超过4 h后PARs则明显减轻。同时采用LC-MS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平行比较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血浆代谢轮廓特征,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在3.5 h前后呈现出与生化指标相似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并富集到花生四烯酸代谢、甾体激素生物合成代谢、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等10条类过敏相关通路。综上所述,RDN和PG序贯使用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确实存在风险“时间窗”现象,在“时间窗”之后的间隔用药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张明亮陈毓龙王晓艳陈小菲张辉吴娅丽杨柳青张书琦牛璐冯科冉李伟霞唐进法
- 关键词:时间窗热毒宁注射液类过敏反应代谢组学花生四烯酸代谢
-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干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热毒宁高剂量组和热毒宁低剂量组。每组大鼠均进行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后,采用脂多糖滴注咽后壁气管建立ALI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比较各组大鼠动脉氧分压,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PaO 2水平明显下降,病理评分升高,PaCO 2、IL-1β、IL-6、TNF-α水平、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热毒宁高剂量组大鼠PaO 2水平升高,病理评分下降,PaCO 2、IL-1β、IL-6、TNF-α水平、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ALI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潘蕊乔秋杰曾江楠叶廷林罗瑞琪刘玉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热毒宁注射液炎症反应血气指标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
- 李金霞刘慧慧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热毒宁注射液氨溴特罗阿奇霉素
- 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的策略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软件在热毒宁与青霉素混合注射液中共鉴定得到21种化合物。进一步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其10种与类过敏原受体MrgprX2激动剂位点具有强烈结合活性的潜在致敏原。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前列腺素类以及白三烯类等34个内源性代谢物为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PARs的差异代谢物。通过对“潜在致敏原-靶标-差异代谢物”交互网络分析获得二者联用时药液中的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等)以及β-内酰胺类致敏原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LD1、PLA2G12A和CYP1A1这三种上游信号靶标,主要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促使肥大细胞的脱颗粒,释放下游的内源性炎性介质,继而诱发PARs。
- 陈毓龙翟优王晓艳李伟霞张辉吴娅丽杨柳青陈小菲张书琦牛璐冯科冉李琨唐进法张明亮
-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类过敏反应热毒宁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钠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
- 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探究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临床中应用的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和炎性反应,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 岳红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儿科
- 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给药的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针对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给药后可能的安全性风险开展研究,为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制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方法在GLP条件下开展热毒宁注射液大鼠雾化吸入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30 d毒性实验,大鼠黏膜刺激(伴随反复给药观察)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在连续给药7 d后,分别在停药1、7、14 d时对热毒宁注射液在肺中检测到的31种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单次口鼻暴露120 min/次、2次/d,动物未见明显异常;热毒宁低、中、高剂量(30、60、120 min/d)组大鼠口鼻吸入重复给药30 d、恢复期14 d毒性实验对血液学、血液生化、肺系数、尿液、组织病理学未见药物相关的病理改变,对呼吸道黏膜未见刺激性。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为阴性。所分析到的热毒宁注射液的31种成分在停药14 d后所有成分均检测不到或者在检测限下。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给药对呼吸道黏膜无刺激和过敏,大鼠口鼻暴露1个月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所测定的31种成分均能够在肺部代谢,无明显沉积。
- 张腾之宋玲唐黎明侯红平谷舒怡高云航航艾李晗彭博陈韡亚陈腾飞张广平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栀子苷绿原酸
相关作者
- 萧伟

- 作品数:1,411被引量:5,450H指数:3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热毒宁注射液 指纹图谱 桂枝茯苓胶囊 组合物 中药组合物
- 王振中

- 作品数:1,496被引量:5,596H指数:33
-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中药组合物 桂枝茯苓胶囊 指纹图谱 热毒宁注射液 银杏内酯
- 毕宇安

- 作品数:303被引量:1,140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热毒宁注射液 金银花 银杏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王永香

- 作品数:109被引量:51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中药组合物 热毒宁注射液 绿原酸 金银花 青蒿
- 周军

- 作品数:111被引量:52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银杏内酯 热毒宁注射液 中药组合物 组合物 桂枝茯苓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