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7篇“ 热液区“的相关文章
基于直接测量手段的深海热液多类型喷发域通量估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深海热液通量估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直接测量手段的深海热液多类型喷发域通量估测方法。包括热液喷发面积厘定、热液流体组分探测、温度测量、流速测量以及物质和热通量评估等步骤。该发明基于深潜器平台进行热液...
李连福张鑫栾振东席世川杜增丰王思羽何婉莹
西南太平洋劳盆地东北部火山岛弧热液羽流中Zn形态分布特征
2025年
海底热液流体富含多种金属元素,可能是海洋中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西南太平洋劳盆地东北部火山岛弧两种不同类型热液系统(水岩反应形成的高温热液系统和受岩浆挥发份影响的低温热液系统)羽流中Zn元素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包括颗粒态(pZn)、溶解态(dZn)和胶体态Zn(cZn)。结果表明由于水岩反应形成的高温热液流体中H2S浓度较高,导致热液羽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Zn,其最高浓度可达16.9 nM,受岩浆挥发份影响的低温热液流体中H2S浓度较低,羽流中pZn浓度亦相对较低,但仍然高于背景海水,即使在扩散至距West Mata海山喷口5千米以外的羽流中,pZn浓度仍然可达3.1 nM,表明热液喷发的pZn并没有快速沉淀,而是可以随羽流在海洋中扩散,海底热液系统可能是海洋中pZn的重要来源。羽流中dZn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的热液羽流中dZn浓度并无显著差别,且由于热液的输入导致部分羽流样品中dZn浓度高于背景海水,同时由于颗粒态铁的吸附作用,亦导致部分羽流样品中dZn浓度低于背景海水,因此热液羽流可能是海洋中dZn的源或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可能是羽流中cZn的重要来源。
宋江王文朋王虎
关键词:火山岛弧
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2024年
热液沉积物通常蕴含着热液活动的相关信息,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物质来源。本文以龙旂热液及其周边域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特征元素三角图解、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元素热液贡献计算等方法,探讨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热液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沉积物主要为钙质生源沉积物和含碎屑沉积物;含碎屑沉积物TFe2O3、MnO、P2O5、Ni、Cr、V、Cu含量高于钙质生源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整体偏低,呈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Ce负异常的特点;由钙质生源、火山碎屑、热液组分及海水作用形成的化学元素构成了主要沉积物物质来源;在含碎屑沉积物中,不同样品热液贡献呈现差异性;热液对沉积物样品主要影响元素为Fe、Mn。
陈延军李萍徐元芹高伟刘杰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中脊地球化学热液活动
一种基于洋壳速度结构的深海热液深部构造应力场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洋壳速度结构的深海热液深部构造应力场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选择应力分析域,并建立分析的几何模型;其次基于研究洋壳声波速度结构计算弹性力学参数,建立地质力学模型,并对建立的地质力学模型进行...
陶春辉陈明柳云龙王汉闯吴涛廖时理李怀明邓显明金肖兵
南大西洋赤狐热液硫化物特征及成矿机制
2024年
赤狐热液是中国科研人员在南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拆离断层型热液。该位于拆离断层的下盘,目前发现2个热液点,围岩类型为基性玄武岩。利用ICP-OES、ICP-MS、LA-ICP-MS等方法对2019年获得赤狐热液硫化物样品开展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包括块状、角砾状、浸染状三类硫化物。与其他拆离断层型热液相比,赤狐热液上2个热液点具有明显不同的化学特征;全岩的主微量、黄铁矿的微量元素以及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特征明显指示,赤狐热液可能受到基性与超基性岩的共同影响。热液2个热液点的差异指示了同一个热液系统不同时期产出硫化物有差异及遭受后期改造的不同。
张琦李兵刘季花李传顺王赛石学法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拆离断层
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岩石声学特性
2024年
西南印度洋中脊(Southwest Indian Ridge,SWIR)热液具有潜在发育的大规模硫化物矿床,当前正在开展SWIR硫化物矿产资源评价。测量分析硫化物和不同围岩的声速等物性特征是硫化物近底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该文对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的硫化物和围岩等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物性测量,结合岩石物性(包括密度、孔隙度、P波速度)与矿物组成,深入分析了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岩石声速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IR热液围岩的P波速度受到岩石骨架矿物、孔隙和围压的影响。由于岩石孔隙度总体偏小,对P波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压的增加使岩石微裂缝和孔隙逐渐闭合,P波速度呈非线性指数变化。蚀变作用导致了矿物成分改变,是影响围岩声速的最关键因素。单一物性参数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多解性,联合波速、密度、磁性和电性等多物性参数测量有利于岩性分。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识别硫化物和围岩,为我国西南印度洋合同多金属硫化物地震勘探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揭天愚周建平陶春辉王汉闯李倩宇吴涛刘隆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热液区P波速度
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海底热液沉积物分布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海底热液沉积物分布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研究;步骤2:搜集研究地形数据并进行栅格化;步骤3:判断研究内是否存在凹陷盆地,若存在则提取凹陷盆地范围;步骤4:对研究地形栅...
陶春辉潘东雷邓显明廖时理顾春华张国堙杨伟芳黄永金王明旭
一种深海热液AUV快速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非电变量的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深海热液AUV快速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预期目标,同时构建快速非奇异无抖振滑模面;S2、将滑模面的输出信息传给自适应律和光滑辅助动态系统,以上信息同步传...
姜春萌吕金华 邓颖 王高阳唐依明陈双全周民 郑智 徐蓝青 钮嘉颖 张文超
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可培养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合成与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
2024年
【目的】冷泉和热液是海洋中典型的化能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理化特征孕育了特殊的微生物类群。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多种海洋细菌能够合成与降解DMSP,在驱动海洋碳、硫元素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的DMSP合成与降解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析其多样性与分布,拓展了对海洋中DMSP代谢细菌的认识。【方法】选取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Yaeyama Knoll热液不同深度水体、沉积物和动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富集培养基(甲硫氨酸添加、高盐低氮条件用于富集DMSP合成细菌,DMSP添加用于富集DMSP降解细菌)和2216E分离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富集与分离培养。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分类地位,并检测代表菌株的DMSP合成与降解能力。【结果】本研究共获得874株可培养细菌,其中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3种培养基中获得的优势纲;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为优势属。经富集后冷泉样品的可培养菌株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热液样品。冷泉来源的14株DMSP合成细菌分属于7个属,其中5株属于近海螺旋菌属(Thalassospira)且含有DMSP合成基因mmtN,2株属于假栖大洋菌属(Pseudooceanicola)并含有dsyB。冷泉来源的130株DMSP降解细菌分属于39个属,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为最优势属(24株)且不含已知DMSP降解基因。热液来源的DMSP合成细菌仅1株,降解细菌18株,均远少于冷泉样品。具有DMSP裂解途径的菌株占降解细菌总数(148株)的98.6%,其中55株裂解活性较强且以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主。在40株不同种且DMSP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中,9株含有已知的裂解基因,3株含有已知的脱甲基基因。【结论】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存在丰富的DMSP合成与降解细菌,包括多种含有潜在新型DMSP合成/降解基因的细菌�
高熠刘秀杰刘仪李倩宇郭瑞红张晓华张蕴慧
关键词:冷泉热液区细菌多样性
西南印度洋热液Ba的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李杰军

相关作者

石学法
作品数:429被引量:2,450H指数:2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富钴结壳 南黄海 热液区
陶春辉
作品数:227被引量:598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 海底沉积物 热液区 西南印度洋中脊 多金属硫化物
叶俊
作品数:31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热液区 热液硫化物 多金属硫化物 南大西洋 大西洋中脊
王叶剑
作品数:44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热液区 洋脊 热液硫化物 洋中脊 热液
杨耀民
作品数:32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研究主题:热液区 大西洋中脊 多金属硫化物 热液硫化物 南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