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5 篇“ 爱伦·坡 “的相关文章
爱伦 ·坡 小说《黑猫》中的暗恐研究2024年 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 ·坡 哥特式小说不仅包含充满恐怖和神秘的超自然、死亡、厄运等多种哥特元素,而且映照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异化的心理状态,《黑猫》是其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小说中的暗恐色彩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小说中暗恐效果的表现及根源。《黑猫》中暗恐母题复影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压抑的复现,疯狂是内在邪恶的外在表现,其诱因是人格的失衡。人格的失衡、压抑的社会环境以及酗酒对自我身心的伤害导致了“我”最终的悲惨结局。 张静关键词:黑猫 从恐怖美学角度看爱伦 ·坡 的心理恐怖小说 2024年 爱伦 ·坡 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其短篇小说以恐怖和死亡为特征,继承并突破了哥特小说的传统风格,使得哥特小说朝着“心理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心理恐怖小说创作风格。本文将爱伦 ·坡 的心理恐怖小说置于恐怖美学的范畴下加以研究,一方面从诺埃尔·卡罗尔的恐怖理论出发分析恐怖小说中的审美愉悦,另一方面分析了爱伦 ·坡 在审美方面的创新,首次将“丑恶”作为一个特殊的审美形态纳入美学范围,同时也探讨了爱伦 ·坡 独特的审美追求,即在小说中表现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怀。 户妍关键词:爱伦·坡 恐怖美学 伦理归顺与伦理反叛——蒲松龄与爱伦 ·坡 鬼怪小说比较 2024年 蒲松龄与爱伦 ·坡 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的鬼怪小说都体现出伦理归顺与伦理反叛精神。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受封建文化影响,创作出情感伦理型和死亡恐怖型的鬼怪故事,同时反映了儒家伦理观念。爱伦 ·坡 的作品受清教文化影响,融入超自然与神秘元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他们在无意识延续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的同时,通过批判、颠覆、解构等手法对这些观念进行了有意识的反抗和反思,深刻探讨了社会价值观、性别角色和道德困境等主题,展示了对传统观念的独立思考和现代意识。然而,从现代视角看,蒲松龄作品虽赋予女性爱情主动权,却忽视家庭责任;爱伦 ·坡 揭示人性阴暗,但引发对社会伦理的反思。该文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促进世界文学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邢瑞桐关键词:伦理环境 爱伦·坡 困境与救赎——论爱伦 ·坡 作品中的非自然空间 2024年 非自然空间是近年来兴起的非自然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理或逻辑上不可能的空间。作为一名自觉疏离主流审美规则、极具前瞻性的作家,爱伦 ·坡 打破了传统的模仿规约,在其作品中构建了多种非自然空间——阴森恐怖的诡异之地、新颖神奇的科幻世界,以及唯美脱俗的超凡之境。该文旨在使用非自然叙事理论对这些非自然空间进行分析,并深入阐释其所蕴含的意义,进而指出非自然空间不仅是实现预设效果的绝佳途径,还体现了爱伦 ·坡 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探索和关注,表达了他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的深刻焦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类该如何摆脱困境的思考。 周晶关键词:爱伦·坡 科幻世界 救赎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爱伦 ·坡 《乌鸦》的情感表征研究 2024年 《乌鸦》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诗人埃德加·爱伦 ·坡 (Edgar Allan Poe)的经典作品。目前学界对《乌鸦》的研究主要从意象、音韵、文学性、忧郁气质等方面展开,尚未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探究其情感表征。文学文体学指通过分析文学文本中语言形式,阐释文学文本的艺术价值、思想情感与美学意蕴。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情感表征研究是理解与阐释文学作品的关键。基于文学文体学的细致分析,从语音、词汇、句法等维度的前景化探讨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对亡妻的绵长思念与无尽眷恋,对现实困境无助与彷徨的生命体验,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的情感表达。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乌鸦》的情感表征研究将进一步推动爱伦 ·坡 在国内的研究。 袁微关键词:爱伦·坡 《乌鸦》 文学文体学 隐秘的复兴:爱伦 ·坡 《我发现了》及其美学思想中的柏拉图传统探微 2024年 作为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爱伦 ·坡 的美学思想为其赢得了如天才般的广泛赞誉,但鲜为人知的是坡 的美学其实脱胎于古代柏拉图传统。坡 所作宇宙论散文《我发现了》正是理解他与柏拉图传统内在联系的关键文本。近代以降,柏拉图主义形成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条路线,坡 的美学生涯就是两种路线并存、浪漫居于科学之上的过程。《我发现了》延续了坡 以往的思考与创作,发扬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将浪漫主义精神揭示为灵魂神圣不朽的古老美学观念,代表着坡 美学思想的巅峰与完成。以文学代替思辨恰恰是坡 天才的表现,是坡 开创出的一条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通往自我的柏拉图式道路。 陈丽琳关键词:爱伦·坡 美学思想 “战斧手”之歌:美国19世纪文学批评中的爱伦 ·坡 2024年 爱伦 ·坡 的文学批评因屡遭非议而没有受到学界足够重视。通过考梳发现,爱伦 ·坡 在美国19世纪文学批评中勇于解构文学民族主义话语下的英美名流权威,批判美国图书市场中商业兜售、抱团吹嘘等对文学批评话语的僭越行径,斥责美国文人卑躬屈膝的态度,并为不受大众欢迎的文学天才打抱不平。爱伦 ·坡 没有止于揭露和鞭挞美国19世纪文学批评界的乱象,而是以独立和自律为理念积极建构文学批评的精神与准则。爱伦 ·坡 在文学批评中彰显的勇气、良知和责任感,对当下的中国文学批评具有建设性意义。 王二磊 汪心雨关键词:爱伦·坡 文学批评 从“被看”到“被听”:论爱伦 ·坡 两篇短篇小说中的“美女之死” 2024年 学界对爱伦 ·坡 短篇小说的研究大多围绕其中的死亡、恐怖主题,而对其中“美女之死”与“借尸还魂”这类非自然现象的研究却鲜有关注。在《丽姬娅》和《埃莱奥诺拉》中,可以发现女性往往处于“被看”或无声的地位,这凸显了男性的视觉认知。女性的借尸还魂乃是坡 借用哥特式手法隐喻了女性从“被看”到“被听”的转变,这时男性的视觉认知逐渐让位于听觉认知。男性角色的视听之争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坡 所表达的道德教诲:倾听女性的声音比凝视女性的身体更重要,同时也凸显了死亡和存在的对立。从坡 所描述的“美女之死”,可以探究他对19世纪美国社会与生命的思考。 周志高 谢文欣关键词:爱伦·坡 视觉认知 爱伦 ·坡 哥特小说中的物叙事研究——以《红死病的假面具》为例2024年 在爱伦 ·坡 的哥特小说研究中,物因其阴森、诡异等特点通常被认为是恐怖、惊悚的源头,而在思辨实在论的视域下,这些物制造恐怖的手段并非仅仅是它们的外在表象,深层缘由需要向内探求,抵达物本身。爱伦 ·坡 将物看作一种本体论上的主体,反对人类将其视为客体他者并沦为空洞的文化符号或只作为一种渲染恐怖氛围的工具或手段,这种本体性力量颠覆了人的理性大厦,消解了人类的主体性神话,颠覆了人类本体论上的优越感,通过呈现某些未知的神秘力量来彰显物的施事能力,并且达到极致的恐怖效果。通过彰显物的本体性力量和恐怖效果,人可以重新反观自身,以更加谦虚、包容、富有想象力的姿态和视野重新认识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冯雅兰关键词:爱伦·坡 本体性 恐怖效果 爱伦 ·坡 《黑猫》中的不可靠叙述与道德寓意2024年 爱伦 ·坡 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受到国内外批评界广泛关注。就其短篇小说而言,学界尤其关注他的恐怖短篇小说,聚焦人物的变态心理和行动、故事的离奇怪诞、谋杀的恐怖效果,分析叙事中的残暴恐怖事件给读者带来的惊悚和震愕,但对其小说蕴含的道德寓意关注不多。通过细读短篇小说《黑猫》,可以发现坡 塑造了一位为逃脱法律责任而隐瞒杀妻真相的不可靠叙述者。本文运用不可靠叙述理论,分析叙述者在“三大轴”上的不可靠叙述,特别是叙述者的拉近型不可靠叙述所具有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揭示作为叙述者的人物“我”的性格的暴戾乖张、伪善自私,以及作品蕴含的道德寓意,从而激发读者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周志高 谢文欣关键词:《黑猫》 不可靠叙述 道德寓意
相关作者
埃德加·爱伦·坡 作品数: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翻译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 外国文学 颂歌 诗歌 何劲虹 作品数:34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爱伦·坡 小说 《红楼梦》 《厄舍古屋的倒塌》 景物美 朱振武 作品数:152 被引量:919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福克纳 爱伦·坡 英语文学 英译 丹·布朗 于雷 作品数:41 被引量:114 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爱伦·坡 马克·吐温 莫里森 小说 爱伦·坡小说 岳俊辉 作品数:22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学院 研究主题:爱伦·坡 奴隶制 英美文学 保守 关联规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