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玉米连作“的相关文章
- 一种玉米连作种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连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当年2月中旬获得第一季玉米苗;S2、在当年2月下旬施用底肥;S3、在当年2月下旬完成起垄作业,并完成覆膜;S4、在当年3月上旬移栽第一季玉米苗;S5、进行追肥,当年5...
- 王小龙陈拓王媛媛林镓浚
- 制种玉米连作障碍及有机肥源缓解障碍构建抗性体系研究
- 2024年
- 种子作为农业"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以及抗逆性,因此,制种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河西走廊,这片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土地,成为了我国制种业的主产区,尤其是玉米种子,全国80%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独特的区域优势不仅促进了制种业的繁荣,也导致土地利用高度集约化,个别地块甚至连续耕作超30年以上.
- 无赵芸晨闫治斌陈广泉肖占文程红玉肖让
- 关键词:有机肥源连作障碍玉米种子制种玉米河西走廊国家粮食安全
- 制种玉米连作对土壤氮组分含量及根腐病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究制种玉米连作根内微生物、土壤氮素与根腐病发病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技术,以不同连作年限(5、10、15、20、25年)制种玉米田为研究对象,未种植玉米的地块为对照(CK),调查玉米根腐病发病率,测定玉米根部内生菌与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连作25年的地块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降低,至0.72 g/kg;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至72.97 mg/kg;而硝态氮与水解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5个连作地块的酸解氮、水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除连作5年外,其余4个连作地块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全氮、非酸解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连作显著降低根内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P<0.05)。在属水平,制种玉米根内优势细菌13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地杆菌属(Pedobacter)与泛菌属(Pantoea)丰度最高;优势真菌10个属,其中隔孢伏革属(Peniophora)、曲霉属(Aspergillus)、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与单孢平霉属(Phialemoniopsis)丰度最高。连作对制种玉米根内细菌与真菌属的类型变化无显著影响,但连作改变了根内细菌与真菌属的相对丰度。此外,制种玉米根腐病发病率均显著上升,根腐病发病率与土壤酸解氮、氨基酸态氮、水解氮、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非酸解氮含量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腐病发病率与镰刀菌属、曲霉属的相对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制种玉米连作生产中土壤有效态氮,特别是酸解氮和非酸解氮的含量与优势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根腐病发病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用来准确地预测玉米根腐病的发生。
- 甫文疆赵芸晨王文丽闫治斌王治江陈叶陈广泉
- 关键词:制种玉米连作土壤氮根腐病
- 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为深入分析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张掖市甘州区5、10、15、20、21年以上和临泽县10、15、20、21年以上的土样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两个地区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持续降低,其中甘州区的优势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先升高后下降,且在连作20年时显著降低(P<0.05),临泽县的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持续下降,且在连作20年时较10年显著降低(P<0.05);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持续升高,其中甘州区的炭疽菌属和镰刀菌属真菌相对丰度在连作15和20年时显著增加(P<0.05),临泽县的镰刀菌属真菌在连作15和21年以上时上下波动。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连作年限之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差异明显;甘州区的土壤样品中代谢途径、微生物代谢、碳代谢和丙酮酸代谢功能在连作10年时相较于连作5年显著降低(P<0.05),临泽县的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丙酮酸代谢功能在连作20年时相较于连作10年显著增加(P<0.05),而双组件系统功能在连作20年时相较于连作10年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土壤代谢类型,且甘州区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降低,炭疽菌属、镰刀菌属真菌的增加,临泽县的酸杆菌门相对丰度的降低以及镰刀菌属真菌的波动可能是玉米连作障碍的表现之一。
- 张晨阳金梦军许永锋杨成德
- 关键词:玉米土壤连作宏基因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连作区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及病害周年发生规律
- 2024年
- 在小麦-玉米连作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两个处理,通过采集土壤和小麦样品,分离、鉴定病原菌,计算病情指数,分析小麦茎基腐病菌的侵染规律及病害周年发生规律。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侵染率和病害发生程度均显著低于传统耕作处理。病害主要在小麦生长后期发生,且病情随气温升高而加重。保护性耕作通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陈立军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侵染规律
- 深翻对小麦-玉米连作区小麦生长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 2024年
- 小麦-玉米连作区的秸秆还田已经成为大多数小麦-玉米连作区的重要生产模式,由于秸秆不断还田和全球气候条件的改变,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威胁之一。本研究通过在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石家庄北营、邢台塔底、廊坊北黄垡、邢台白木四地比较深翻(30 cm)与旋耕(15 cm)2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旨在寻找高产、绿色、安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途径。通过研究发现,深翻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地表秸秆量,深翻地块的地表秸秆量较旋耕的减少53.8%~89.0%;深翻促进了小麦的生长,提高小麦产量6.97%~11.96%;深翻处理田块中捕获的赤霉病菌的有性孢子数量少于旋耕处理,赤霉病的发病率降低。在测试的北营、塔底、北黄垡、白木试验地中深翻对赤霉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40.56%、43.62%、60.00%和50.26%。深翻措施能有效提高小麦的生长势和产量,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是一种绿色、安全、利于小麦高产的方法。
- 梁麦丽田娇娇李娜栗梅芳王伟张娜杨文香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耕作方法禾谷镰孢
- 根际与根内细菌非同步响应玉米连作效应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不同连作年限玉米根际、根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及根际、根内细菌对连作效应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不同连作年限(1、5、15年)制种玉米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与根内细菌多样性变化、群落组成特征及群落功能。【结果】与连作1年相比,连作5年和15年的土壤容重、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和pH显著增加,总孔隙度、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玉米根际、根内细菌多样性与网络复杂程度降低;根际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与芽单胞菌门(Gemmatinonadota)相对丰度下降,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增加,有益微生物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鞘氨醇单胞属(Sphing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Haliangium及Bryobacter相对丰度总体减小;根内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下降,根内有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属、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与泛菌属(Pantoea)相对丰度总体下降。此外,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根际细菌抗生素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脂肪酸合成、C5二元酸代谢、硫辛酸代谢、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肽聚糖生物合成、D-丙氨酸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细胞循环以及硫传递系统的相对丰度均降低。根内氨基酸生物合成、泛酸生物合成、万古霉素生物合成、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肽聚糖生物合成、链霉素生物合成、硫辛酸代谢、丙氨酸盐与谷氨酸代谢的相对丰度总体降低,安沙霉素的生物合成、酮体合成与降解、细菌趋化性和C5二元酸代谢的相对丰度总体增加。【结论】制种玉米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磷含量和土壤容�
- 甫文疆赵芸晨
- 关键词:制种玉米连作根际细菌
- 玉米连作农艺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及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玉米根际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探明连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兴隆村分别测量轮作1年、连作5、11、25和50年的玉米农艺性状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运用SPSS 22.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水解性氮随连作年限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有效磷、速效钾和pH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米不同连作年限下根际土壤的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差异显著,都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连作对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轮作1年的玉米长势相对较均匀,叶绿素含量高,连作11年的玉米光合作用最强,根系发育好,毛根长,在主根上分布均匀;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结论】连作导致玉米农艺性状下降,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流失,水解性氮富集,土壤酸化。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水解性氮、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升高不利于玉米根系发育。
- 常浩李文学徐志鹏栾倩倩周琦汪亮芳吴之涛杨克泽马金慧任宝仓
- 关键词:玉米连作土壤酶农艺性状
- 化肥减量下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对玉米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被引量:9
- 2023年
-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0 kg/hm~2)+有机肥15000.0 kg/hm~2为基础,设置对照CK(70%化肥+有机肥)、T1(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T2(70%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T3(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共4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不同。T1、T2、T3较CK处理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影响不明显,T2和T3处理与CK比较,土壤容重和pH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真菌显著减少,而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增加。T1、T2、T3与CK处理比较,对玉米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其中T2和T3处理的茎粗显著增加13.28%和17.84%;穗粒数显著增加13.32%和17.22%;千粒重显著增加3.53%和4.07%;产量显著增加9.91%和11.45%。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生态修复和增产效果最佳。
- 肖占文赵致禧赵芸晨程红玉马银山濮超付余业
- 关键词:化肥减量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
- 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路线与实践
- 2023年
-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壤疾病防治、肥力增强和节水增效等问题的解决,小麦玉米连作高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通过采用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技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光照、水资源和热量等资源,有效地解决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从而达到了高效的栽培效果。通过将两种作物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采用高效的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高温挑战,而且还能够保证小麦的正常种植和生长,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研究这种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钟慧
- 关键词:小麦玉米连作
相关作者
- 朱平

- 作品数:204被引量:3,127H指数:35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黑土 玉米 长期施肥 春玉米 有机肥
- 高强

- 作品数:286被引量:2,397H指数:27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春玉米 黑土 施肥 土壤
- 赵兰坡

- 作品数:264被引量:2,303H指数:26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黑土 苏打盐碱土 玉米 土壤 硫酸铝
- 诸叶平

- 作品数:142被引量:42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玉米 三维可视化 农业经济信息
- 董志平

- 作品数:259被引量:50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谷子 二点委夜蛾 玉米 锈病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