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70篇“ 环境类专业“的相关文章
行业特色环境专业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5年
科研反哺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环境专业学科特点,以陕西科技大学环境专业为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科研创新规律,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平台转化为教学平台、科研设计转化为教学实践、科研实践转化为创新实践、科研思维转化为教学方法等路径,构建紧密相连的“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新路径,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科研反哺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王家宏裴立影于生慧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环境类专业
高等院校环境专业教材 环境监测实验教程
本实验教材针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各种环境监测对象展开,内容设置从样品采集到现代分析仪器使用,从常规环境监测到复杂环境样品中微量污染物分析。实验型按模块进行设计,包括22个基础验证性实验和6个综合性及研究设计性实...
林红军
高等院校环境专业教材 水污染控制实验教程
本书涵盖水污染控制实验的全过程,包括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微污染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实验内容以不同板块设置,循序渐进开展。附录中设置了相关方法、标准与要求等内容,以便于对标和参考,并对实验报告提出质量要求。本书可作为环境专业...
林红军
地方高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
2024年
本文提出了地方高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方案。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等均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我国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了“人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迎接人共同面临的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大幅提高了对环境专业本科生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要求~([2])。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改革环境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是当前环境专业人才教育中亟待探索的问题。
尹志轩刘长青赵方超
关键词:臭氧层破坏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全球环境治理
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引导措施
2024年
文章以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转专业的原因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阐述了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盲目转专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转专业的引导措施。
曹艳敏陈英明张俊
关键词:本科生高校
“双一流”背景下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2024年
基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挖掘环境专业课程中多种思政要素,提出以生态文明教育为载体,辅以思政教育特色的环境专业教学内容框架,构建环境专业核心及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并从“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探索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李晶莹王发园孙亮刘娟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教学路径教学标本
产学研助力高职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2024年
产学研教育模式是指高校主动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当地企业单位进行多方合作,从而形成集教学服务、科研探索、人才培训、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高职环境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符合院校自身发展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之路,以助力高职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对产学研模式助力高职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环境专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纪丁愈曾丹陈思瑶
关键词:产学研环境类专业
我国涉农高校环境专业课程设置特征及未来人才培养体系升级建议被引量:1
2024年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环境专业如何结合当前国家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适合知农爱农新型环保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环境专业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我国农业特色高校和环保强校涉农课程设置的前期调研,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人才需求,该文重点梳理当前涉农课程的别及课程建设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涉农课程设置特色,并提出适合未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议。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环保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与重构。
魏亮亮姜珺秋王广智张国栋丁晶张军赵庆良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
辅导员加强高校环境专业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提出明确要求。高校环境专业学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加强高校环境专业学生生态文明...
陈俊男赵恩民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专业工程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4年
该文基于国家新工科的战略需求、河北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化建设的背景及环境专业的特色,对环境专业工程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建设要点进行分析,建设内容包括明晰具备环境特色的工程文化教育理念、塑造涵盖工程文化理念的环境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融入工程文化的环境课程体系、丰富环境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打造“党建-思政-文化”“双融双促”机制。旨在建成以环境专业为示范的工程文化建设资源库,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可在工科院校推广应用的工程文化教育实施体系。重点解决典型工科专业中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程度差、协同育人效果弱化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地方工科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王美艳廉菲张慧川赵艺茵郭雨晴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工程文化

相关作者

曾鸿鹄
作品数:299被引量:993H指数:16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地方高校 教学改革 磺胺类抗生素 联合毒性 环境类
钱飞跃
作品数:144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颗粒污泥 印染废水生化出水 臭氧氧化 自养脱氮 好氧颗粒污泥
张波
作品数:64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钢框架 空气净化 储电 充电功能 电能储存
林华
作品数:215被引量:5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李氏禾 生物膜反应器 地方高校 人工湿地 重金属
张丽微
作品数:42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职 降噪效果 绿化带 基于工作过程 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