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36篇“ 生产力水平“的相关文章
- 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构分解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 2024年
-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综合指标来构建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并将各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运用QAP模型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结构分解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整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各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均值>长江中游>西南地区>黄河中游>东北>西北”的梯度格局;(2)新制造和新服务指标的提升有助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3)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地理分区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在影响因素的扰动下大部分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表现为加快速度收敛。
- 施雄天余正勇
- 关键词:熵权TOPSIS收敛性
-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 2024年
-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因素。实证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资金约束、强化管理者能力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上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弱地区的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为制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 张会恒章伟成
- 关键词:信息透明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 从“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理论创新挈要被引量:1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量的增长中质的变化“跃升”的要求;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质生产力中“绿色发展”的根本规定性;三个“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整体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工程科技中“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概括,对劳动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特征作出创新性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集成的精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依据”。
- 顾海良
-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特征被引量:5
- 2024年
- 文章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差异及来源,最后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探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动态跃迁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劳动者维度和劳动对象维度中的新质产业发展是制约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四大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始终是区域间差异;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明显集聚于高效型和低效型,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更多转向极化型和空心型,较少转向高效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果不同,虹吸效应与带动效应并存。
- 王珂郭晓曦
- 关键词:熵值法基尼系数
- 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24年
-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测算了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东高西低”的区域发展格局。(2)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内部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大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及东-中部的地区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分布及演变特征来看,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存在极化现象。从时空动态演进特征看,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不存在跨越式跃迁,整体上呈现梯度上升趋势,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省份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邻近省份的发展,而当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该省份将趋于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李阳陈海龙田茂再
-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
- 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与障碍因子
- 2024年
- 文章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其新质生产力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和来源,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呈现连续上升趋势,形成了以上海市为起点向长江上游城市逐渐降低的“东高西低”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各区域间差异都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主要障碍因子是劳动资料,突出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等。
- 杨方铭刘满成
- 关键词:熵权TOPSIS法
- 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 2024年
- 以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和障碍诊断模型,测度了2011—2022年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2)2015年之后,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乏力,2018—2022年期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和负增长;(3)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级指标障碍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三级指标障碍度排名靠前的包括财政支农强度、农业技术人员占各类技术人员的比例、地理标志农产品获证数量、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等。鉴于此,提出了一些关于激活多产业融合协作中劳动对象的推动力、优化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支撑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劳动资料的主导力等建议。
- 顾佳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熵权法
- 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动态演进及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7
- 2024年
- 为发现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给探究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提供实践依据,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3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2—2021年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探讨其动态演进特征,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黄河上游”,总体区域差异扩大,极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上游和下游区域差异扩大,中游区域差距缩小;2)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呈现“分散分布—抱团分布”的空间演进特征,主要以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区主要在下游,“低-低”集聚区沿着上游和中游分界线分布;3)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一级指标障碍度排序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级指标障碍度排名靠前的有单位GDP能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等。鉴于此,提出黄河流域应强化科技创新主导作用、促进区域创新合作、加快现代化产业建设等建议。
- 刘建华刘建华王慧扬闫静
- 关键词:动态演进黄河流域
- 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测算及时空格局被引量:1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是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理解其内涵与现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论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实践要求出发,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2008—2021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有所缩小;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东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格局;不同行政等级、不同人口规模、不同人均GDP水平的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关系变化不大,稳定热点地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东部、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人才资源水平高于西部、东北地区,而东部地区的数字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论文通过考察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在时空上的格局演化,可为其优化布局与加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曾鹏覃意晗周联超
- 关键词:城市
-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与区域时空差异
- 2024年
- 作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测度对区域差异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0年面板数据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综合水平,并分析区域差距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培育与成熟阶段水平变化呈“稳定—上升”的波动趋势;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内变化趋势与全国变化趋势同步,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滞后效应;东部地区与其余三大区域间差距很大,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实力遥遥领先。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力与竞争力是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的关键障碍因素,滞后效应导致各区域关键障碍因素存在异质性,跨区域合作机制能够充分利用空间集聚效应。
- 和军房夕盟
- 关键词:指标体系熵权TOPSIS法障碍度
相关作者
- 钟茂初

- 作品数:166被引量:1,30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碳 环境规制 生态 生态承载力
- 唐昌黎

- 作品数:92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 发展生产力 知识经济
- 李雨村

- 作品数:17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道德进步 生产力水平 道德评价 生产力标准 个人主义
- 乔榛

- 作品数:161被引量:7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生产力 实证分析 政治经济学
- 包晓霞

- 作品数:18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管理 生产力水平 计划生育 社会学 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