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6篇“ 生物地层界线“的相关文章
塔里木盆地古隆1井中上奥陶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界线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塔中地区古隆1井中晚奥陶世处于台缘斜坡带,地层发育齐全,奥陶系划分为3统5组,自上而下为却尔却克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与蓬莱坝组。在恰尔巴克组及一间房组分别获得了Pygouds anserinus与P.serra牙形石带,依此将中上奥陶统界线划在5875 m,两统之间不存在任何地层缺失或不整合面。认为碳酸盐岩台地上的良里塔格组在古隆1井相变为191 m厚的泥岩夹灰质泥岩,在地震剖面显示为一套空白反射,横向较好追踪与对比;指出了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在平面展布上具有同步性,卡塔克隆起主体上缺失,仅分布在台地边缘低洼处或在斜坡带。
蔡习尧祁玉平钱一雄陈跃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牙形石中上奥陶统
珠江口盆地西部古近系与新近系生物地层界线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界线在浮游生物地层分带中的具体位置长期存在争议,笔者依据珠江口盆地西部50余口钻井微体古生物资料中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记录,辅以沟鞭藻和主要孢粉事件对研究区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生物地层界线展开研究,探讨了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ciperoensis,Globoquadrina dehiscens,Globigeri-noidestrilobus以及钙质超微浮游生物Sphenolithus ciperoensis,Zygrhablithus bijugatus和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等标志性化石的地层意义,并重新厘定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生物地层界线标准。
李珊珊谢金有刘新宇何卫军祝幼华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珠江口盆地
冀北滦平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及候选层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2年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以介形类大个体滦平介Luanpingella的消失、女星介Cypridea的出现,叶肢介Nestoria、Pseudograpta及Keratestheria等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的始现,扇三角洲平原或前缘亚相或等同亚、微相带的结束为标志。陆相界线层型研究和定义异于海相盆地,陆相环境生物化石的自然缺欠可以通过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亚微相序列高精度地划分、对比予以弥补,并应纳入陆相界线层型的定义中。
柳永清庞其清李佩贤田树刚牛绍武
关键词: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介形类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的发现及生物地层界线研究被引量:37
2002年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剖面连续、沉积序列完整、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Ⅰ.Luanpin-gella-Eoparacypris-Pseudoparacypridopsis,Ⅱ.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和Ⅲ.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3个组合带。Ⅰ组合带分布在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Ⅱ、Ⅲ组合带分布于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大量出现,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之间,即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两组间的砾岩和砂砾岩在张家沟剖面已相变为砂泥岩互层,其间未找到生物化石的岩层厚度,由大店子东沟剖面的56m至张家沟剖面已减少至仅为9.11m,张家沟剖面优于井上—大店子东沟剖面,可作为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层型剖面进行深入研究。
庞其清李佩贤田树刚柳永清
关键词:大北沟组介形类生物地层
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剖面三叠系与侏罗系生物地层界线被引量:7
1999年
通过研究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剖面八道湾组下部的孢粉、植物化石,确认层5~8含有孢粉Aratrisporites,parataeniaesporites,Taeniaesporites等三叠纪的重要分子,同层共生植物有Clathropterisplatyphyla晚三叠世常见分子;层9出现了孢粉Cyathiditesminor,Clasopolisannulatus,Quadraeculinaanelaeformis等侏罗纪常见分子,同层产有植物Pityophylumlongifolium和Baieracf.gracilis等具侏罗纪特征的分子。因此认为桃树园剖面三叠系与侏罗系的生物地层界线应划在八道湾组下部的层8与层9之间,在这一界线上下的孢粉植物群主要特征既具有明显的区别,又具有承前启后的连续性和过渡性。
刘兆生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三叠纪侏罗纪植物群
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被引量:32
1995年
在研究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时,应严格地将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区分开来。而定义生物地层界线时,也不应与“过渡层”或“混生层”的概念相连。在浙江长兴煤山,“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应为事件地层界线界线层2的中部应为生物地层界线,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应以HindeodusparousMorphotypel的首次出现为准。在H.parvusM.1缺乏的地区可以Clarkinachangxingensis,C.deflects,C.dicerocarinata,Clarkinasp.nov,Hindeoduslatidentatus,H.typicalis.H.changxingensissp.nov等种的绝灭和HindeodusparvusM.2,H.turgidus,Ophiceras,Claraiawangi首次出现作为确定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辅助标准。这一生物地层界线恰在连续的单相地层中,完全符合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的要求。因此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世界上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
王成源
关键词:牙形刺生物地层界线
浙江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二曾-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被引量:3
1995年
1993年8月,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三叠系界线工作组会议上,推选出4个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候选剖面,即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四川广元上寺剖面,西藏色龙西山剖面和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长兴煤山剖面名居榜首.近年来,二叠-三叠系界线展中的牙形刺引起地层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牙形刺的精细研究,才能使二叠-三叠系的生物地层界线得到厘米级的高分辨率.本文作者最近对二叠-三叠系已有的13种不同的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作了评述,着重指出。
王成源
关键词:界线层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界线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生物地层界线被引量:21
1994年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王成源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地层界线地层
(竹蜓)类石炭纪二叠纪生物地层界线探讨
将(竹蜓)目中具有完善拟旋脊(竹蜓)类的始现位置,即Chihsian阶Misellina(s.l.)延限带之底,作为(竹蜓)类石炭纪二叠纪生物地层界线,是建立在(竹蜓)类自身演化基础之上,以(竹蜓)类硬质构造中重大演化事...
张志存
文献传递
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与晚二叠世牙形刺序列
王成源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进行大量的样品采集,依据实际资料提出,国内学者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生物地层界线与事件地层界线合一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而将两者分开,前者比后才高15cm,生物地层界线在单一岩性地层中通...
关键词:
关键词:地层古生物学地层界限

相关作者

王成源
作品数:116被引量:60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牙形刺 二叠系 泥盆纪 志留纪 二叠纪
柳永清
作品数:204被引量:1,42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环境 早白垩世 古地理 新元古代 晚中生代
李佩贤
作品数:37被引量:43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北沟组 生物地层 侏罗系 滦平盆地 白垩系
庞其清
作品数:50被引量:513H指数:15
供职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介形类 生物地层 晚白垩世 侏罗系 地层
田树刚
作品数:54被引量:37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牙形石 大北沟组 滦平盆地 陆相 侏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