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篇“ 生物配体模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水稻种植体系铅的生物配体模型研究
苏梦贤
生物配体模型对不同类型金属的适用性研究
目前,生物配体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类型金属生物毒性的预测当中,受试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大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本论文首先从必需/非必需金属和金属价态两个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金属之间的生物毒性差异。研...
肖皋艺
关键词:生物配体模型金属生物毒性
文献传递
不同pH值下锑(V)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及其生物配体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0年
随工矿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锑(Sb)元素进入到环境中,因此了解Sb的毒性及生态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溶液模拟实验,设置了9个pH梯度,研究了不同pH梯度下Sb(Ⅴ)的形态变化及其植物毒性。研究结果表明,pH在4.5~8.5的范围内,S b(Ⅴ)在溶液中主要以SbOH_(6)^(-)和Sb(OH)_(5)2种形态存在,其中SbOH_(6)^(-)始终占总Sb(Ⅴ)的97%以上。pH在4.5~6.5时,以大麦根伸长表示的EC_(50)(SbOH_(6)^(-))(EC_(50)为大麦根伸长被抑制50%时Sb(Ⅴ)的剂量)随着OH^(-)活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OH^(-)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3、P<0.01),但当pH在7.0~8.5之间,不同pH梯度的EC_(50)(SbOH_(6)^(-))没有显著差异,而EC_(50)(Sb(OH)_(5))在整个pH范围内(pH=4.5~8.5)随着pH升高而下降。Sb形态与pH线性分析表明,Sb(OH)_(5)和SbOH_(6)^(-)均具有毒性,但随pH升高,Sb(OH)_(5)的活度占比降低。基于BLM方程计算得出SbOH_(6)^(-)、Sb(OH)_(5)与生物配体的络合平衡常数,分别为lg K_(Sb(OH)6 BL)=1.34、lg K_(Sb(OH)_(5)BL)=3.08。变量的灵敏性分析也表明大麦根长对Sb(OH)_(5)的响应最敏感。基于所得络合平衡常数的BLM能够较好地预测Sb(Ⅴ)对大麦的毒性。
郭煊王学东李菊梅马义兵
关键词:生物配体模型PH值
铜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近年来,生物配体模型BLM在预测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如Cu,Zn,Cd,Ag,Ni,Pb)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配体模型BLM优势在于将金属形态和竞争性阳离子(如K+、Na+、Ca2+、Mg2+、H+)的拮抗作用应用...
徐潇
关键词:斜生栅藻生物配体模型毒性效应
利用拓展生物配体模型预测Mg影响下Cu-Ni、Zn-Ni对小麦的联合毒性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Mg2+浓度下Cu、Zn、Ni单独及Cu-Ni、Zn-Ni复合对小麦根的毒性并分别建立了3个元素的BLM.利用Cu、Zn、Ni单一毒性数据,计算了复合金属离子与生物配体结合数量指数(fmix),由此建立了用于预测Cu-Ni、Zn-Ni联合毒性的BLM-fmix模型.结果表明,溶液中Mg2+浓度增加,能够减弱单一Cu、Zn、Ni和Cu-Ni、Zn-Ni复合对小麦根的毒性.在复合体系中,Cu-Ni复合的TU50(对小麦根长产生50%抑制作用时的毒性单位值)分别为1.18、1.33、1.31,略大于1,表现为弱拮抗作用;而Zn-Ni复合的TU50分别为4.22、2.26、2.16,表现为强拮抗作用.BLM-fmix模型能够准确预测Cu-Ni、Zn-Ni联合作用下小麦根长,预测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及标准误差分别为0.94、8.87(Cu-Ni复合)和0.92、10.14(Zn-Ni复合),该结果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评价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王祺鑫王学东李志涛季冬雪华珞
关键词:毒性小麦
铜锌镍对海三棱藨草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研究
近年来,随着滩涂的开发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作为流域污染物汇、库的潮滩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环境中的重金属,因其生物不可降解性,对生物、河口和海洋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都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
董珑丽
关键词:海三棱藨草生物配体模型生物有效性
文献传递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研究阳离子及pH值对水稻锌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室内水培实验,通过改变溶液中pH值及主要阳离子(Ca^(2+)、Mg^(2+)、Na+和K+)浓度研究锌对水稻的毒性,建立了Zn对水稻根伸长毒性的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研究结果表明,增加Ca^(2+)、Mg^(2+)和H+的活度均可以减缓Zn^(2+)对水稻根伸长的毒性,而增加Na+、K+的活度对Zn^(2+)的毒性影响不大;在低pH(4.5—6.0)条件下,主要是Zn^(2+)对水稻根伸长产生毒性,在高pH(6.5—8.0)条件下,Zn^(2+)和ZnOH+是主要的致毒形态.根据生物配体模型理论估算的Zn^(2+)、ZnOH+、Ca^(2+)、Mg^(2+)和H+的生物配体络合的平衡常数分别为:lg KZnBL=4.97、lg KZnOHBL=5.30、lg KCa BL=2.96、lg KMg BL=3.30和lg KHBL=5.21.根据各平衡常数计算可得,当Zn结合水稻的生物配体位点达到73%之后,水稻根伸长的抑制率达50%(即f50=73%).利用上述参数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预测的EC50值均在实测值的2倍变化范围之内,表明生物配体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锌对水稻根伸长的急性毒性.
李晓敏胡莹黄益宗刘云霞李季
关键词:生物配体模型阳离子PH水稻ZN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矿产开采和冶炼、工业"三废"排放等原因导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如何科学准确地预测和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生物毒性,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errestrial Biotic Ligand Model,t-BLM)是一种能够预测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机理性模型,模型假设环境中的金属进入到生物体内与一些生物位点结合形成金属-生物配体络合物(BL),当BL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对生物产生毒性,由此判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本文在综述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生物毒性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t-BLM的基本原理,基于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为受试生物的t-BLM预测和评价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t-BLM理论和应用上存在的一些不足。
李晓敏黄益宗胡莹李季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
植物毒性评价终点的生物配体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生物配体模型(BLM)是一个理论的、潜在的机理方法,用来评估金属离子在水体及土壤体系的生物有效性。BLM概念中,毒性与生物配体位点被占据的比例有直接关系,而被占据的比例又受溶液组成成分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当前水培体系以及土壤溶液体系中不同植物品种的BLM概况,通过对其特征性常数及毒性阈值的比较发现,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与条件结合常数(logK)呈显著正相关,即金属毒性越强,logK值越大。不同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毒性强弱总体符合以下规律,即Cu、Ag、Cd、Cr(Ⅲ)>Co>Ni>Zn。不同植物测试终点对重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大致为:莴苣根长>西红柿茎叶≥大麦根长、小麦根长>葡萄根长>豌豆根长。水培体系中影响金属毒性的主要竞争离子为H、Mg、Ca、K,且竞争能力呈依次递减的顺序。除自由金属离子形态之外,其他碱性复合形态离子如MCO_3^(x+)、MOH^(x+)、MHCO_3^(x+)同样具有生物有效性/毒性,然而毒性贡献的归属是根据金属元素的不同与体系pH的不同而变化。真实的土壤溶液相对于水培体系的BLM更加复杂,导致陆地系统的生物配体模型(t-BLM)研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总之,BLM的研究和发展为重金属元素在水体及土壤体系的风险评价提供了切实可依的重要手段。
李波马义兵史奕
关键词:重金属植物毒性BLM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研究铅和镉及其混合物联合毒性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讨生物配体模型(BLM)对金属混合物的适用性,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对象,以藻体内短时间(≤60 min)生物积累量为指标,研究了Pb和Cd对莱茵衣藻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b和Cd单独暴露下,藻体内生物积累过程可用米门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来描述。计算得到Cd传输位点的最大吸收通量Jmax为(8.312±0.034)×10-12mol·cm-2·s-1,该位点的半饱和系数(米门系数)KM=(1.012±0.032)×10-6mol·L-1,稳定常数KCd=0.988×106(mol·L-1)-1;Pb传输位点的Jmax为(1.28±0.039)×10-11mol·cm-2·s-1,该位点的KM=(3.56±0.34)×10-7mol·L-1,KPb为2.81×106(mol·L-1)-1。Cd和Pb的竞争实验中,当固定Cd的浓度,其吸收通量随Pb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固定Pb的浓度,其吸收通量随Cd的增加略有降低。这表明Pb和Cd可能存在相同的传输位点,且Pb对传输位点的结合能力要远大于Cd。在低浓度Pb和Cd的混合暴露溶液中,短时间内绿藻对Pb的生物积累量会远大于Cd。研究结果表明BLM可用于描述低浓度下Cd和Pb的竞争关系。
周亚朱琳冯剑丰杨光
关键词:莱茵衣藻PBCD联合毒性生物配体模型

相关作者

王学东
作品数:83被引量:678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 生物配体模型 重金属 铜 大麦
马义兵
作品数:128被引量:1,24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铜 镉 重金属 镍
王春艳
作品数:7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配体模型 铜 BLM 青鳉 LC50
朱琳
作品数:225被引量:1,966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地面沉降 斑马鱼 毒性 斑马鱼胚胎 毒性效应
郑丙辉
作品数:429被引量:6,285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沉积物 重金属 水质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