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2篇“ 电影文本“的相关文章
王家卫电影文本语言风格探析
2024年
王家卫电影文本语言独树一帜,尤其注重表现主人公的情感流向,在诗意化叙事场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运用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表意,使得数字与时空、意象与记忆、独白与情感产生互联;运用错位的技法进行编码,使得文本语言与外部声响、人物行为和镜头场景之间呈现出矛盾的表意结构,在冲突中增强了情感表现;运用诗性语言解蔽真善美,使得文本语言中潜在的“情景合一”“理性超脱”“把握此在”内涵在叙事空间中得以充分显现,带给观众丰赡的人生启示。
颜胤盛黄思洋
关键词:王家卫电影文本语言文字符号语言结构文本内涵
作为“文本”的电影:电影文本论与结构主义电影批评的发展与变革
2024年
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强调电影文本性和符号性,试图通过分析电影的语言特性和符号系统,揭示电影的本质和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结构主义以自反性的方式批判取代并继承了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研究,并随观众、社会、文化等因素而变。文本理论与结构主义在电影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为电影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当下对结构主义电影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李春阳
关键词:电影文本文本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电影批评
以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为路径分析《无人之境》电影文本
王戴维
电影文本的情感认知路径——基于格雷戈·史密斯“情绪―线索”理论的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电影情感研究是当代电影认知主义理论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以格雷戈·史密斯的理论著作为基础,结合其他认知理论家电影情感研究成果,从电影情感范畴的辨析谈起,对既挑战精神分析学说情感理论,又挑战其他认知理论家工作的“情绪―线索”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与其他认知理论家从人类普遍情感中区分出“认知性情感”,围绕着类型、叙事、角色等进行电影情感解读的做法不同,史密斯结合跨学科的神经心理学、脑科学成果,重置了认知先于情感的传统观念,从而建构了基于联想的人类情感运作模型,并提出情感是短暂的爆发,情绪才是观众情感体验得以维持的基础。电影的主要情感效果是创造情绪,电影文本中包括演员表情与动作、对话与语调、场景设计与调度、镜头运用与剪辑等一系列视听系统,以信息冗余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具有共同情感指向的多种体验路径的情绪线索。
卢康
关键词:认知主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韩“一本两拍”电影文本的文化间性探析
2024年
当前,韩国电影凭借着效仿好莱坞电影以及韩民族文化特质获得了世界电影观众的认可。这种跨文化传播能力对于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值得借鉴。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域,对致力于克服“水土不服”倾向的“一本两拍”的中韩合拍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后发现,我国电影在比照、辨识的基础上,灵活地移植或吸收他国电影的成功经验将有利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刘鹏
关键词:文化间性
理性的失语: 浅析《河边的错误》小说与电影文本中的三重异化
2024年
由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先锋试验小说《河边的错误》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自上映以来便不断引起人 们的解读。小说和电影中显著的特点是理性的失语,通过展现马哲、许亮为代表的人物心理“异化”过程,揭示在扭曲的 时代背景下人性人情遭受压制,最终不得不走向消亡的命运;再通过对疯子杀人展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与蔓延;最 终反映人与自我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的异化。
郭凯琳
关键词:《河边的错误》异化
跨媒介叙事视域下小说与电影文本的比较研究—— 以《情人》为例
2024年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字、画面等多种媒介的融合,文学作品的呈现通常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想象力;而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其影像语言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跨媒介叙事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媒介形式共同建构叙事文本。这里所说的“共同构建”并不是简单地将两种不同的文本进行复述和拼接,而是将文学与电影这两种不同的媒介进行深层融合。本文试图运用跨媒介叙事理论,从叙事逻辑、叙事情节和叙事风格三个方面对小说和电影两个文本的《情人》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家与导演运用不同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时的取舍与得失。
马正花
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被引量:8
2023年
长期以来,电影修辞学聚焦于修辞效果、技巧等表意体系的语体文体修辞学,注重作者与观众之间沟通交流的人文修辞学受到忽视。同样在电影叙事学中,致力于二项对立并在封闭系统中打造通用叙事模型的结构主义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电影叙事学并未如文学叙事学一样完成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向。本文将电影媒介与修辞叙事学相结合,以隐含作者这一理论术语为例,论述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的意义所在。
郭钟安
关键词:结构主义电影叙事学隐含作者
21世纪中国电影文本间的互文现象研究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进入数字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新的语境中,中国电影文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即一部电影文本中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引用、戏仿或拼贴其他的电影文本,这种现象被称为电影文本间的互文现象。随着时代语...
高钰涵
关键词:互文性电影文本
文图转换中萧红的意义变异——《萧红全传》与两部关于萧红电影文本的比较
2023年
萧红作为现代文学中重要的作家,她的女性身份、左翼作家和东北流亡作家的独特性交织在这个只活了三十一年的年轻人身上,由此编织出历经百年讲述、窥探、幻化的传奇故事。从接受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她作品和作家本身的解读随着文化传播载体而持续升级,从纸本的文学传记到影视传记故事片,萧红自身的文化意义和商业价值也被不断发现和制造。而这个女作家的形象就在文图转换的过程中、在大众传媒与文化工业的合谋下被肆意重构,带来巨大的变异。
马芳芳
关键词:左翼作家传奇故事女性身份电影文本大众传媒文学传记

相关作者

范志忠
作品数:152被引量:476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 话语 电影
王梦娇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哈萨克族 古典诗词 电影文本 题材 腰花
张佳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互文 小说文本 电影文本 消费社会 女性身体
齐林华
作品数:12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身体 电影文本 80后 文学文本 80后文学
魏辉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文本 《伊莎贝拉》 文本解读 电影 隐喻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