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7篇“ 疏勒河流域“的相关文章
疏勒河流域双塔灌区地下水动态与保护措施
2024年
为解决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本文以疏勒河流域双塔灌区为例,对该地区地下水动态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修复以及水资源监测与数据管理,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吴玉婷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
疏勒河流域潘家庄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2024年
为了分析疏勒河干流(昌马)流域中下游段的水文特性,收集了1980—2022年疏勒河下游潘家庄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水面蒸发量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法、相关系数法等进行了水文演变、突变等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干流中下游的年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平均值为3.04亿m^(3);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平均值为49.9 mm;年水面蒸发量先减少后增加,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值为1127.20 mm。径流量在2010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83年、2012年发生突变,水面蒸发量在1983年、1988年及1991年发生突变。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水面蒸发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较弱。
曹文婷吴彦昭
关键词:径流量降水量MANN-KENDALL法
疏勒河流域近1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2024年
疏勒河西走廊第二大内陆,为了分析疏勒河近10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2013—2022年为研究时间段,收集了疏勒河流域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总量以及供水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线性拟合的方法,分析了疏勒河近10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取水和用水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近10年来的降水量、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水资源总量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平均值分别为87.3 mm、17.9亿m^(3)、14.0亿m^(3)和18.5亿m^(3);(2)水资源总量减少趋势显著,极差值为21.17亿m^(3),变异系数Cv为0.45,近5年水资源总量明显少于其他年份,平均产水系数(产水系数=水资源总量/年降水量)为0.15,呈现出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3)2013—2022年疏勒河流域年均用水量为15.35亿m^(3),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极差值为5.37亿m^(3),农业灌溉平均用水量为11.47亿m^(3),占比74.72%。疏勒河流域农业需水量大,用水量矛盾突出。
张丽婷
关键词:水资源用水量
基于RWEQ模型的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评估
2024年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总量为43.927×10^(4)~129.530×10^(4)t·km^(-2),防风固沙量呈上升趋势。(2)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价值快速增加,其多年平均价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减少土地损失价值(99.46%)、保持土壤肥力价值(0.47%)、保持土壤有机质价值(0.04%)、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0.03%)。(3)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防风固沙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耕地等植被覆盖率较高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区域。(4)相较社会因素,自然指标因子对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蔺阿荣周冬梅马静朱小燕江晶张军
关键词:价值评估疏勒河流域
1980-2020年疏勒河流域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及预测
2024年
[目的]揭示疏勒河流域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以期更深入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该地区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80—2020年昌马堡、双塔堡水库、党城湾、党水库4个水文站逐月、逐年水面蒸发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R/S分析法、BP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对流域近40年水面蒸发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未来水面蒸发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1980—2020年疏勒河流域各站点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整体均呈减少趋势,各站倾向率排序为:双塔堡水库站(-187.10 mm/10 a)>党水库站(-178.20 mm/10 a)>昌马堡站(-33.00 mm/10 a)>党城湾站(-30.00 mm/10 a),其中双塔堡水库和党水库站减少趋势十分显著。(2)昌马堡、双塔堡水库和党水库站四季水面蒸发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党城湾站春季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季节呈下降趋势。(3)昌马堡、党城湾、双塔堡水库和党水库4站突变年份分别为2004年、2015年、2007年和2007年。(4)流域水面蒸发量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5)预测2021—2026年水面蒸发量将继续呈下降变化趋势。[结论]整体上,疏勒河流域全年和四季水面蒸发量呈减少变化趋势,且未来也表现为下降演变趋势。
周敏孙栋元赵玉峰惠磊牛最荣马亚丽武兰珍王兴繁
关键词:水面蒸发量疏勒河流域
基于GTWR模型的疏勒河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李曼韩丽刘焕才张艳芳史书琦
关键词:疏勒河流域
干旱荒漠区植被在交通工程扰动影响下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疏勒河流域嘉安高速为例
2024年
交通工程建设对干旱荒漠区植被的扰动效应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科学问题。本文选择位于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嘉安高速公路沿线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解译、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地表覆盖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植被的扰动效应,定量剖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植被的扰动范围,厘清了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公路建设扰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在2000~2019年间,疏勒河流域的荒漠区面积比例在逐年减少,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为改善趋势。(2)研究区内的“耕地”、“草地”、“稀疏植被”、“湿地”和“不透水表面”面积均为增加趋势,而“裸地”的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83.97%下降2019年的77.55%。(3)高速公路的修建明显改变了沿线的植被景观格局,导致植被覆盖的差异化水平明显提高,植被覆盖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从公路建设前的0.013增加至0.033。(4)嘉安高速公路修建期间对植被的扰动范围在60 m之内,导致两侧植被呈现“分带”特征,且扰动作用的强度随“距公路距离”增加而减小,符合对数方程的关系。(5)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扰动下,各地表覆盖类型的植被退化强度有差异,“不透水表面”、“耕地”、“草地”、“湿地”、“稀疏植被”和“裸地”的退化强度逐渐减弱,退化强度指数分别为-0.216、-0.127、-0.112、-0.112、-0.095和-0.007。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道路工程对植被的扰动效应,并可以为道路规划和评价相关的模型提供定量参考。
何晓锐张路青尹凡龙
关键词:植被覆盖
疏勒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疏勒河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可为国家实施西部生态安全战略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疏勒河流域昌马堡、潘家庄、党城湾3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资料,运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疏勒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规律。[结果]疏勒河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递增趋势,且输沙量增大趋势大于径流量,昌马堡、潘家庄、党城湾3个水文站径流量分别在1999年、2016年、1982年发生突变,昌马堡和潘家庄年输沙量突变均发生在1998年,党城湾输沙量没有突变;疏勒河流域3个代表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演化特征,昌马堡径流量主周期为58 a,31 a,14 a,9 a和5 a,输沙量主周期为48 a,23 a,14 a,7 a和5 a,潘家庄径流量主周期为59 a,32 a,14 a,输沙量主周期为37 a,14 a,8 a和5 a,党城湾径流量主周期为42 a和5 a,输沙量主周期为16 a和8 a。[结论]疏勒河流域水沙总体呈递增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除党城湾的输沙量没有突变发生以外,其余站点水沙均有突变发生,同一水文站输沙量的突变的发生滞后于径流量的突变。
魏霞杨正华张振鹏路志强孙超王强牟极马春霞
关键词:小波分析径流量输沙量
疏勒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基于疏勒河流域5个水文站1956—2020年逐年及其各月降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滑动平均、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疏勒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及其突变性、趋势性、周期性、持续性及不均匀性和集中度等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各站点年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并且各站点降水量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性特征,整个流域近60 a降水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出较不均匀分布,在空间尺度上呈现上游降水多、下游降水少的特性。其中,昌马堡站和党城湾站年降水量增长趋势明显,潘家庄站、双塔堡水库站和党水库站增长趋势不明显。分析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流域降水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季宗虎孙栋元牛最荣王兴繁武兰珍马亚丽陈彩苹崔艳强
关键词:降水R/S分析法
浅析疏勒河流域数字孪生建设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疏勒河流域数字孪生建设,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升级改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疏勒河流域为单元,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和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流域智慧防洪、智慧水资源管理调配、水利工程智能管控,数字灌区智慧管理、水利公共服务等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应用场景建设,为疏勒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省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积累经验。
王巧玲
关键词:疏勒河流域

相关作者

张军
作品数:131被引量:829H指数:1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疏勒河流域 土地利用 旱作农田 农户 土壤
岳东霞
作品数:87被引量:860H指数:1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承载力 疏勒河流域 泥石流 地质灾害 生态足迹
马静
作品数:24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疏勒河流域 生态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碳储量 耕地地力评价
周冬梅
作品数:39被引量:351H指数:9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疏勒河流域 土地利用 渭河流域 GIS 冬油菜
潘竟虎
作品数:285被引量:4,650H指数:3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GIS 遥感 土地利用 ESDA 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