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292篇“ 白芷“的相关文章
- 一种白芷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白芷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分为:水提、浓缩、干燥、制剂步骤,本发明专利的制备方法为多次、多组实验数据的选优总结结果,通过反复提取和多次多倍数测量实验数据结果,得到最优结果后测量...
- 张坤黄志权江洪兵严熏蔡通祥陈东安宋学成王强
- 一种基于图像的白芷质量检测方法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与药材质量检测交叉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白芷质量检测方法,用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中药材质量检测,并且满足快速、方便、准确的白芷质量鉴定需求;首先,获取原始白芷图像,并通过数据增强构成样本...
- 夏涵刘勇国朱嘉静李巧勤
- 一种功能性白芷复合精油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精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功能性白芷复合精油制备方法。本发明一种功能性白芷复合精油,包括以下体积份原料:白芷精油15~20份、辛夷花精油3~5份、苍耳子精油3~5份、苍术精油1~3份和细辛精油1~3份。本发明提供...
- 何伟燊
- 基质和埋深对田间白芷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大田种植白芷种子萌发出苗的有利环境条件,探寻提高白芷种子萌发出苗的简易有效方法,解决田间白芷种植出苗率低的实际生产难题。于2022年在济宁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A因素为不同配比基质,将草炭土(A1)、草炭土:园土=1:1混合基质(A2)、草炭土:园土:珍珠岩=2:2:1混合基质(A3)、园土(A4)共4个处理安排在主区,B因素为不同埋深,将种子压入基质表面不覆盖(B1)、埋深1 cm(B2)、埋深3 cm(B3)、埋深5 cm(B4)共4个处理安排在副区,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和埋深下白芷种子萌发出苗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与埋深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不同配比基质对白芷种子出苗率有显著影响,对幼苗生长影响有差异,以A2和A3最为适宜;基质埋深对白芷种子出苗影响差异显著,B2出苗率最高。在大田种植白芷时,采用草炭土和园土1:1混合基质覆盖1 cm可以作为提高白芷出苗、促进幼苗生长和改善土壤结构的简易有效方法。研究以期为大田条件下种植白芷的实践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韩加坤高秋美米真如刘洪冲董秋颖任丽华
- 关键词:白芷基质埋深田间条件
- 播期对白芷幼苗生长及早期抽薹发生的影响
- 2025年
- 以白芷为试材,分别于2022年9月15日、10月12日、11月10日、12月7日以及2023年1月6日进行播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白芷幼苗农艺性状、不同部位激素含量水平以及早薹率的影响,以期为白芷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后,白芷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根长、根直径、地下部鲜质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播期对白芷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大小为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株高>根直径>根长。播期对白芷早期抽薹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播期下白芷早期抽薹率与幼苗的农艺性状指标、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植株内源激素关系密切,其中,与叶柄中JA、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962;与叶片中ACC、ZT含量及叶柄和根中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0.916、0.903、0.909。由此可知,生产上适当推迟播期可有效缓解白芷早期抽薹的发生。
- 吴萍郭俊霞王晓宇张松林张美李青苗
- 关键词:白芷播期农艺性状早期抽薹内源激素
- 白芷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与药材品质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比较白芷药材在不同干燥加工过程中颜色、气味、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索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与白芷药材品质指标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烘干蒸切法、半鲜切干燥法、鲜切干燥法及硫磺熏蒸法结合3个干燥温度(50、70、100℃)对新鲜白芷进行加工。采用Adobe Photoshop 2022软件提取白芷样品的颜色值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利用电子鼻识别药材粉末气味信息并进行载荷(Loadings)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个香豆素类成分(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含量;选择50℃(烘干蒸切、硫磺熏蒸)样品、100℃(烘干蒸切)样品,干燥至含水量分别为50%、14%,以及白芷的新鲜晾干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明确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干燥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与白芷药材气味、颜色及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联系。结果:颜色量化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升高导致药材颜色的亮度值(L)下降,红绿值(a)、黄蓝值(b)上升,加工方法的改变对药材颜色无明显影响;气味量化结果显示,W1S,W2S,W5S,W2W,W1W传感器对白芷气味变化较为敏感,可用于分辨不同加工方法所产白芷饮片;香豆素类成分的测定结果显示,随干燥温度上升、加工时间延后,白芷药材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含量下降,最佳加工方法为烘干蒸切法,最佳温度为5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白芷药材内的优势菌属主要为无色杆菌属、农杆菌属、类诺卡氏菌属、分枝杆菌属、肠杆菌属,优势真菌主要为鬼伞属、Meyerozyma及Apiotrichu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芷品质指标与细菌中的农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真菌中的假丝酵母菌属呈正相关,与细菌中芽孢杆菌属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干燥加工过程中白芷药材
- 陈晓妍朱兴龙甘青霞王嘉豪安光琴吴清华裴瑾马云桐
- 关键词:白芷中药材加工香豆素切制
- 一种元胡白芷甄露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元胡白芷甄露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向质量比为2‑3:1的元胡和白芷甄露中加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然后加入水和乙醇混合溶剂,调节pH为6.0,再加入泊洛沙姆混合均匀,得到元胡白芷甄露静电...
- 吴杰王飞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白芷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白芷治疗黄褐斑(chloasma)的潜在疗效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搜集白芷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选定GeneCards数据库筛选黄褐斑有关基因,将选取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用Cytoscape 3.9.0将结果数据可视化。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结果筛选白芷中β-谷甾醇、豆甾醇、2-亚油酰甘油、油酸乙酯等22个有效成分,预测白芷治疗黄褐斑的相关靶点108个,基因文本(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白芷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并通过PI3K-Akt、NF-κB、PPAR等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豆甾醇、2-亚油酰甘油、油酸乙酯等潜在活性成分和MAPK3、EGFR、TNF、PTGS、BCL2等关键靶蛋白有较强亲和能力。结论白芷可能通过靶向MAPK3、EGFR、TNF、PTGS、BCL2等靶点,调控PI3K-Akt、NF-κB、PPAR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黄褐斑的作用。
- 田坤杨丽花马丽绕刘真秀杨卓珺冉玲雨
- 关键词:白芷黄褐斑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一种白芷藁本乙醇提取物、制备方法、质量检测方法及在制备抗糠秕马拉色菌的药品或洗护用品中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芷藁本乙醇提取物,它是以等量的白芷、藁本为原料,加入80%乙醇提取,得提取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去屑洗护作用的洗发水或护发素添加剂,它含有所述的白芷藁本乙醇提...
- 王颖峥王英豪洪江从
- 手柄(白芷)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手柄(白芷)。;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安装在烹饪器具上的手柄。;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陈合林
相关作者
- 白芷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
- 研究主题:艺术 贿赂 小心 终端营销 终端
- 白芷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大学生》编辑部
-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师 古尔 景观设计 人类可持续发展 园林行业
- 白芷绮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省地理信息院
- 研究主题:CAD 等高线 工程测绘 激光雷达 激光
- 马逾英

- 作品数:246被引量:1,523H指数:21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白芷 川芎 药材 川白芷 中药材
- 蒋桂华

- 作品数:277被引量:1,263H指数:18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川芎 白芷 药材 化学成分 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