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4篇“ 直肠黏膜脱垂“的相关文章
- 直肠黏膜脱垂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直肠黏膜脱垂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直肠炎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万,以直肠出血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内镜下主要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扁平型三种类型。长期存在直肠黏膜脱垂综合征可能会演变进展成直肠癌。治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管理、生物反馈、药物治疗等,多适用于溃疡型直肠黏膜脱垂综合征,效果有限且易复发;而外科手术多适用于直肠黏膜严重脱垂合并肠套叠或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患者,创伤较大且疗效不确定。近年来,内镜下局部损毁和病变切除治疗逐步应用于直肠黏膜脱垂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缓解症状并且降低术后复发率。本文就直肠黏膜脱垂综合征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优化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陈飞帆祁禹含彭瑾博杨锦林肖雪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PPH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索PPH联合泡沫硬化剂在直肠黏膜脱垂新的治疗方法,为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2024年4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PPH联合聚多卡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PPH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便秘改善程度、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AS、PAC-SYM、SAS和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AS、PAC-SYM、SAS和SDS均较治疗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在CAS、PAC-SYM、SAS和SDS治疗后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比41/1,χ^(2)=1.060,P=0.303)。但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2比33/9,χ^(2)=5.491,P=0.019)。两组患者在的短、长期并发症、术后疼痛和术后炎症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聚多卡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效果显著,可增加临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飞辛振郭涛吕振周王富豪
- 关键词:直肠黏膜脱垂便秘
- 饮食和睡眠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睡眠质量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饮食和睡眠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饮食和睡眠指导联合疼痛干预,对比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睡眠指导联合疼痛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洪雅容
- 关键词:直肠黏膜脱垂饮食睡眠疼痛干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直肠黏膜脱垂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296例,根据术后患儿病情分为直肠黏膜脱垂组47例和未发生直肠黏膜脱垂组24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为15.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临床分型中/高位、手术切口感染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AUC为0.989,其预测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8.4%,预测准确率为80.0%。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并发直肠黏膜脱垂的风险因素为便秘、临床分型中/高位、手术切口感染,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医护人员可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李文婷张婷龚潇华阳惠
- 关键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 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讨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SHB)治疗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实验组给予SHB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8.33±4.52)min、(3.58±0.79)分、(12.16±2.08)d,均优于对照组的(36.74±5.71)min、(2.64±0.43)分、(14.35±3.3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2.50%);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 在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治疗中,采用SHB手术方法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安全性,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 王淑娟
- 关键词:内镜内痔直肠黏膜脱垂
- 选择性吻合器经肛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选择性吻合器经肛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68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34例,常规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和观察组(34例,选择性吻合器经肛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缝合次数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2 h及3 d、7 d,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直肠最大静息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选择性吻合器经肛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 刘丹璐冯雪
- 关键词:直肠黏膜脱垂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吻合口上黏膜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ing hemorrhoids,PPH)联合吻合口上黏膜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吻合器PPH治疗,治疗组采用吻合器PPH联合吻合口上黏膜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 h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PPH联合吻合口上黏膜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建飞邓文胜宋俊黄艳梅刘任林贺婷
- 关键词:直肠黏膜脱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疼痛
-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探讨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入组对象数量为80例,均为肛肠科近两年收治的部分病例,最终确诊其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在征得所有入选病例的同意后,结合其自身意愿,划定为不同的组别,为了验证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其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给予两组以不同的手术方案,即痔上黏膜环切术与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对两种手术方案的功效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结果 接受自动套扎术治疗的患者,其疗效较参照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其创面愈合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缩短(P<0.001)。结论 将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方案应用于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可改善其临床症状,获得确切的疗效,使其肛门功能恢复至正常,可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
- 张盛君
- 关键词:自动痔疮套扎术混合痔直肠黏膜脱垂
- PPH配合多个小切口方案用于直肠黏膜脱垂重度痔疮患者的疗效评价
- 2023年
- 分析PPH+多个小切口方案共治直肠黏膜脱垂重度痔疮的成效。方法 研究开启于2020年01月,完结在2022年12月,以该期间取隆安县人民医院直肠黏膜脱垂重度痔疮患者90例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平分入选直肠黏膜脱垂重度痔疮患者,给予对照组45例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45例经PPH和多个小切口方案共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总有效、疼痛评分、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8.42±2.35)min、出血量(12.63±1.75)mL、切合愈合时间(3.21±0.44)d、住院时间(6.25±0.83)d均低于对照组(31.12±4.43)min、(32.11±4.62)mL、(8.45±1.12)d、(10.04±1.35)d(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8%(44/45)相较对照组80.00%(36/45)偏高(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后2h(5.17±0.65)分、术后6h(4.24±0.59)分、术后12h(3.53±0.45)分、术后24h(3.07±0.37)分均低于对照组(6.94±0.81)分、(5.96±0.72)分、(5.24±0.61)分、(4.69±0.55)分(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2.22%(1/45)相较对照组28.89%(13/45)偏低(P<0.05)。结论 PPH配合多个小切口方案治疗该疾病,优化了手术指证,获得了显著治疗疗效,减轻了疼痛程度,抑制了并发症风险。
- 黄义埕
- 关键词:直肠黏膜脱垂重度痔疮出血量手术时间
- 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Ⅲ°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Ⅲ°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Ⅲ°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独PPH治疗,观察组则应用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FIS)、Wexner便秘评分(WC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首次换药时、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FIS、W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WFIS、W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Ⅲ°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效果确切,具有疗效高、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改善患者肛门功能,缓解患者排便障碍。
- 林春明钟海强陈培胜
- 关键词:直肠黏膜脱垂硬化剂肛门失禁排便障碍
相关作者
- 贺平

- 作品数:344被引量:1,091H指数:16
- 供职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 便秘 功能性便秘 手术治疗 直肠前突
- 刘宝华

- 作品数:414被引量:2,148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CAJAL间质细胞 外科治疗 腹腔镜 便秘 慢传输性便秘
- 李志

-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 研究主题:STARR 直肠黏膜脱垂 临床疗效 脱垂痔 手术治疗
- 郭东强

- 作品数:25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排粪造影 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脱垂 影像学表现 数字化X线
- 张连阳

- 作品数:666被引量:3,678H指数:2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创伤 多发伤 严重创伤 外科手术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