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1篇“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的相关文章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2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作用
2022年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2(eIF4E2)是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的同源物,是真核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缺氧状态下,蛋白翻译的关键因子。eIF4E2对缺氧条件下,肿瘤细胞非典型的帽式翻译的调控,肿瘤细胞应对生存压力和微环境改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eIF4E2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特别在肿瘤晚期的作用使eIF4E2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eIF4E2的结构、生理功能及缺氧期对肿瘤细胞蛋白翻译的调控,浅析了eIF4E2在肿瘤细胞进展中的潜在作用,为评估肿瘤转归,探寻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发掘潜在的临床肿瘤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阮颖沐超王婷李丽红姚运红胡新荣
关键词:肿瘤低氧诱导因子微环境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d-5p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41(LINC00641)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 d-5p(miR-181 d-5p)/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EIF4A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宫颈癌Hela细胞株,建立空白对照组,构建转染pc-DNA3.1的无关序列组、转染pc-DNA3.1-LINC00641的pc-DNA-LINC00641组、转染pc-DNA3.1-LINC00641-siRNA的si-LINC00641组,转染miR-181 d-5p inhibitor的miR-181 d-5p inhibitor组、转染miR-181 d-5p mimic的miR-181 d-5p mimic组、转染siRNA-EIF4A2的si-EIF4A2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LINC00641和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的靶向关系。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45例宫颈鳞癌且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其术后肿瘤组织(宫颈鳞癌组织)。另选取4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且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留取其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INC00641和miR-181 d-5p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A2和Ki67的表达,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分析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具有可能的结合位点。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序列组比较,pc-DNA-LINC00641组、miR-181 d-5p mimic组、si-EIF4A2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si-LINC00641组、miR-181 d-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具有靶向关系。挽救实验显示,沉默EIF4A2可部分逆转沉默LINC00641和沉默miR-181 d-5p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中LINC00641、miR-181 d-5p低表达,EIF4A2高表达(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EIF4A2、Ki67呈正相关性,miR-181 d-5p与EIF4A2呈负相关性。结论LINC00
张杨王刚陈侠张云志秋彤高飞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
微小酸-205-5p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小酸-205-5p(miR-205-5p)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为乳腺癌(M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MCF-7进行培养,miR-205-5p转染mimic-NC及miR-205-5p mimic以验证miR-205-5p与eIF4E靶向关系,同时将培养好的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CF-7细胞)、mimic-NC组、pcDNA组、miR-205-5p mimic组、miR-205-5p组、eIF4E-pcDNA组、miR-205-5p+eIF4E-pcDNA组,分析miR-205-5p靶向eIF4E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结果miR-205-5p mimic组的miR-205-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imic-NC组,而eIF4E的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imic-NC组(P<0.05),而eIF4E野生型、mimic均为阳性的Luciferase activity(R/F ratio)更低。eIF4E-pcDNA组eIF4E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pcDNA组明显高(P<0.05)。miR-205-5p组MCF-7细胞阳性率、菌落分布率和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eIF4E-pcDNA组、miR-205-5p+eIF4E-pcDNA组明显低(P<0.05)。miR-205-5p组侵袭性细胞阳性率和侵袭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miR-205-5p+eIF4E-pcDNA组、eIF4E-pcDNA组明显低(P<0.05),而eIF4E-pcDNA组侵袭性细胞数量最高。miR-205-5p组MCF-7细胞上皮间质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205-5p+eIF4E-pcDNA组、eIF4E-pcDNA组(P<0.05),而eIF4E-pcDNA组上皮间质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miR-205-5p负靶向eIF4E能有效抑制MCF-7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有望为MC新型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张娜贤刘柳李刚刘琳瑞李元颖
关键词:EIF4E人乳腺癌细胞MCF-7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lF4E)和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M2型TAMs和eIF4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2型TAMs和eIF4E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M2型TAMs和eIF4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
赵益娅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TAMSEIF4E肿瘤微环境
人胃癌组织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B表达水平的鉴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EIF3B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EIF3B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使用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做成的组织芯片:Hst...
何斯怡
关键词:胃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生存期
溃疡性结肠炎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 4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观察组1)及肠镜咬检组织(观察组2),以25例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1,选择因非肿瘤性肠梗阻切除的切缘正常的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观察组1和对照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组2和对照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1和对照组1血清中EIF4A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血清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P<0. 01)。观察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量与病变时间、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VEGF的表达量与是否复发密切相关。观察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2中EIF4A1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病变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复发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 05),观察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EIF4A1和VEGF表达升高,二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血清中VEGF升高明显,EIF4A1和VEGF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作用。
廖如奕姚萍张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公藤红素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活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L、凋亡实验0.0~4.0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彭彬宋瑜婷张雪王莹曹帆帆张登海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多发性骨髓瘤未折叠蛋白反应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人肾癌细胞系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肾癌细胞敲除eIF4E,检测肾癌细胞生长。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中phospho-e4E和Akt的表达。结果:在肾癌细胞系中786-0、769-P和OS-RC-2中,eIF4E和phospho-eIF4E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人肾细胞系组(P<0.05)。敲除肾癌细胞eIF4E基因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phospho-eIF4E和Akt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生长,与肾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李刚向小龙刘莹种铁王子明
关键词:肾细胞癌SIRNA细胞分化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胃镜活组织检查存档标本中选取正常食管断端30例、非典型增生32例、原位癌20例和浸润癌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 IF-4E、VEGF在各种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0)、9.4%(3/32)、45.0%(9/20)和80.3%(94/117)。正常食管上皮与非典型增生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浸润癌组织中,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55/59)、67.2%(39/58),发生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癌组织(P<0.05);浸润至浅肌层、深肌层和外膜的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28/40)、73.8%(31/42)、100.0%(35/35),浸润至浅肌层与深肌层的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至浅肌层和深肌层的食管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组织(P<0.05)。食管浸润癌组织中e IF-4E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χ~2=51.460,P<0.05)。结论 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癌变及癌变后的浸润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 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有相关性。
于建张景航杨晓煜李劲松狄文玉臧丹苏蔚
关键词:食管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及20名健康皮肤组织中eIF4E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和健康皮肤组织中eIF4E蛋白MOD值分别为(0.198±0.031)和(0.096±0.015),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2±1.00)和(1.24±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F4E可能参与皮肤肿瘤的发病过程。
邓越刘海东庄乐马伟元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

相关作者

胡新荣
作品数:89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肿瘤 鼻咽癌 EIF4E 病理学
王晓丽
作品数:13被引量:7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EIF4E 表达及意义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何跃东
作品数:55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癌 脐血
周梁
作品数:240被引量:971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喉癌 喉鳞癌 鳞状细胞 鳞状细胞癌
李林
作品数:301被引量:1,344H指数:18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
研究主题:肿瘤 PET/CT 显像 分化型甲状腺癌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