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篇“ 矩震级“的相关文章
青海东部地区中小地震震级的测定
2024年
通过分析青海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数据,反演了152次中小型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基于这些参数,计算出了相应的地震M0和震级MW。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近震体波震级ML与震级MW之间的关联公式。
卢嘉沁李振凯文勇杨浩
关键词:中小地震地震矩矩震级
微地震事件震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地震事件震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检波器采集的纵横波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主频率;根据检波器采集的纵横波的时差数据,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时长;根据检波器采集的纵横波的最大...
储仿东张华高国成容娇君刘腾蛟衡峰
新疆中强地震震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整理新疆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M_(L)≥4.0的623个中强地震波形数据,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相应震级,使用回归分析得到震级M_(W)和近震震级M_(L)之间的关系式为M_(W)=0.668+0.789M_(L),相关系数为0.841,标准差0.2724。回归的标准化残差近似正态分布,震级M_(W)和近震震级M_(L)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新疆地震台网日常工作中使用CAP方法测定中强地震的震级是可行的。
冉慧敏金花李艳永
关键词:中强地震近震震级矩震级
基于P波位移增长特征的震级时域估算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震时震级估计是地震预警(EEW)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有限记录的幅值和频率成分与震级的统计关系实现震源规模快速估计。然而统计方法未采用客观表征地震能量的物理量,对震源破裂传播过程考虑不足,不能直接量化地震。在地震场景应用中,EEW系统存在震级估算结果离散,大震震级低估等问题。为实时量化地震破裂能量,推导了中、小地震P波位移波形参数(位移峰值P_(d)和峰值时刻t_(pd))与地震的理论关系,并通过日本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库验证。采用日本K-net台网记录,分析近场强震动记录P波位移增长特征,尝试从P_(d)曲线中提取特征参数P_(d)和t_(pd),构建预测震级的新参数Pdt。离线数据的震级估算结果表明,构造参数Pdt能够可靠地预测地震的震级,优于经典预警震级参数P_(d)。该时域震级估算方法为EEW系统的地震能量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江马强马强解全才薛韬
关键词:地震预警震源时间函数
基于频谱分析的震级测定方法——以山西地震带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震级M_(W)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最理想的物理量,已成为国际地震学界开展研究的首选震级。对于中强地震事件,震级M_(W)通常可以利用长周期地震波,基于张量反演计算获得;对于约3级以下的地震事件,直接进行张量反演有时会产生较大误差。本文以山西地震带为例,利用山西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开展研究区Q值函数模型的分析评估与基于频谱分析的震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基于Q值函数Q(f)=299.4f^(0.563)计算的频谱M_(W)更接近张量反演的M_(W),与Q值模型参数Q_(0)、α和κ的优化组合结果存在较好吻合;对于3.6≤M_(L)≤5.1地震事件,基于频谱分析计算得到的震级与基于张量反演震级较接近。在已具有详细的区域非弹性衰减模型基础上,基于频谱分析快速测定中小地震的震级具有可行性。
李斌李斌李嘉丽王振东Nganaye Gomer De Dieu
关键词:矩震级频谱分析中小地震山西地震带
从震源破裂过程角度分析中国大陆强震面波震级高于震级的原因
2023年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震源参数对面波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地震破裂持续的时间越短,面波震级就越高,反之亦然。影响地震持续时间的震源参数包括子断层破裂持续时间、破裂速度和破裂长度。若地震不变,子断层破裂持续时间和破裂长度与面波震级负相关,破裂速度与面波震级正相关。中国大陆测定的面波震级多数情况下显著高于震级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中国大陆发生的强震多为板内地震,由于应力降偏大,破裂持续时间和断层长度可能偏短;二是相对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的Ms(20),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系统性地偏大。
许月怡张勇
关键词:面波震级矩震级震源参数
利用反投影技术快速测定中强震震级及破裂过程——以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_(W)6.9地震为例
2023年
利用远场台阵反投影技术可以较少地依赖先验经验,于震后快速获得震源破裂过程时空分布特征,并据此估算震级。本文使用美国阿拉斯加宽频带台阵记录到的远场直达P波数据,基于反投影方法,对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_(W)6.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震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破裂走向以NE-SW向为主,地震能量在10~20s集中在震中距10km范围内释放,与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区亚特拉斯山脉走向基本一致。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结合在全球分布均匀的GSN台网记录到的P波最大位移数据,在震后约15min即可快速估算出本次地震震级为M_(W)7.0,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震级基本一致。
韩光洁孙丽杨志高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中国海域及邻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震级转换模型
2021年
海域地震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形成严重威胁,开展相关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重要前提是编译我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目录。我国常用的震级标度为面波震级(MS),而国际上最新的地震活动模型多采用震级(MW),因此在应用这些模型时需要拟合面波震级震级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以中国海域及邻区为研究区,收集了1988—2020年中国地震台网的面波震级和全球张量(GCMT)项目的震级数据,从中提取年份、深度、经度、纬度、面波震级作为影响因子,以实际记录的震级值作为标记,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以GCMT的震级为目标的震级转换模型。同时,使用最小二乘回归和正交回归建立线性模型作为对比。结果显示,最小二乘回归和正交回归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BP神经网络高40%左右。此外,BP神经网络的残差绝对值更小、分布更集中。
吴果李建强冉洪流周庆谢卓娟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矩震级面波震级
微地震事件震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地震事件震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检波器采集的纵横波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主频率;根据检波器采集的纵横波的时差数据,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时长;根据检波器采集的纵横波的最大...
储仿东张华高国成容娇君刘腾蛟衡峰
文献传递
基于GPS观测同震位移场的汶川地震震级计算
2020年
为了利用GPS观测同震位移场计算汶川地震震级,建立了单一形断层模型,以最小加权残差均方根为目标函数,搜索最优断层参数组合,根据断层参数与震级的统计关系计算出震级.结果表明:由122个GPS观测站数据计算的汶川地震震级为7.8、断层长度275 km、走向225°、倾角47°,与前人结果基本吻合.最后测试分析了观测站的位置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形断层模型计算结果依赖于良好的观测站位置分布,当观测站仅位于震中一侧或断层一侧或震中较小范围内时,将产生较大计算误差.
鲁兵陈以伦
关键词:GPS同震位移汶川地震矩震级

相关作者

刘瑞丰
作品数:125被引量:1,06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震级 地震 震源机制 矩震级 面波震级
陈运泰
作品数:255被引量:3,069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 震级 震源时间函数 地震破裂过程
徐志国
作品数:87被引量:5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海啸 震源机制 海啸预警 震源机制解
孙丽
作品数:61被引量:3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M 震源机制 地震速报 震级
邹立晔
作品数:131被引量:56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震源机制 地震 M 地震震源机制解 震源参数